学校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自我评价论文

试论学校自我评价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我评价论文,试论论文,对策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定,学校获得一部分的课程自主权。基于权责相称的理由,学校如何担负起与权力共生的责任来保障自身的教学质量,如何保障校内开发的课程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如何形成学校特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指导、监督当然是不可缺少,惟在于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环境都是唯一的,因此如何通过学校自我评价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更根本的问题解决之道。

一、当前学校自我评价面临的问题

学校自我评价本是学校通过自我问责,自我监控促进自主发展的过程。然而,当前学校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学校自我评价极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就有可能使得学校自我评价有反而比没有好。

(一)学校自我评价的地位偏差

学校自我评价在学校中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或是某种额外的负担。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作为评价者的外界评估占据了主要地位,而这种评估模式重在学校的达标和同一,学校以外界的评价和督导为取向,无法追求自己的教育目标、风格和特色,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能力自然也就成为奢侈品,自评的地位也就一降再降。另一方面,政府为了激发学校的积极性,往往将学校和校长的切实利益和评价结果相挂钩,以奖惩的方式突出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这就造成学校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琢磨上级行政官员的意旨和各种验收。这种情况下,虽然也提学校自评,但是这种自评在很大程度上是外生性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督导,没有建立在学校自主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缺少校内成员的认同基础,因此内生的动力不足,往往流于形式。学校的自评报告常常是“千校一面”的官样文章,缺少对学校的现状、面临问题、未来发展等的分析。

(二)学校自我评价的目标错位

学校自我评价关注什么?当前学校自我评价在目标上的一个错位就是将学校教育质量简单地定义在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在今天的文凭社会中,人口的压力和就业市场的紧缺使得公众对“分数”和“升学”异常敏感,学生成绩好、升学率高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倾向在高中尤为明显。但是事实上,学生的成绩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生源本身的素质、家庭环境等、不能完全反应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学校自我评价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并非狭隘的学生学业成就。目标的另一个错位就是过多关注“硬件”的测量,对“软件”质量的全面考察不够,电脑数、建筑量等成为好学校的标准,这使得农村和郊区的学校在开始进行自我评价时就底气不足。最后一个错位在于学校自我评价并非是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而是学校自身纵向的发展度的比较,考察的是学校在原有水平上的“增值”。

(三)学校自我评价的价值缺失

学校自评要顺利进行,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学校到底为何要自评?为谁而自评?谁是自评的获利者?目前的学校自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督导作嫁衣裳,教师、学生、家长等利害关系人对这些评价的进行往往一无所知。督导过后,自评的结果也就被抛到故纸堆中,对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没有任何影响。学校自我评价的价值如果不能凸显,一方面,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就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尤其是资深教师就很可能将自评看作是累赘和花架子,因为在评价的过程中,最起码缺乏经验的教师可以得到指导,校长和管理层可以了解到课堂中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但是“是什么样的兴趣使得一位富有经验的教师愿意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校评价的过程上,而且还要承受由此带来的种种困难?”(注:[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译.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四)学校自我评价的操作落后

当前学校自我评价在学校情境中被极大地简单化了。这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学校自我评价被认为是一件即时性的、短期的行为,而不是长期循环的周期。学校对自我评价没有很好的规划,与日常教学、管理相分离,被看作是附加的成分。其次,学校自我评价没有管理和组织机构的保障,很少有学校成立专责小组负责学校自评的事务,也很少设计行动计划或时间表。最后,学校自我评价的方法落后,收集数据和资料的途径单一,很少综合考虑不同的数据来源,往往局限于督导所要求的量化指标或是几个校领导随意地听几堂课。

二、学校自我评价的定位和意义

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了学校对自我评价的定位不清,意义不明。要使得学校自我评价收到有胜于无的效果,首先要明确学校自我评价的定位和边界,同时也要弄清进行学校自我评价的意义。

(一)学校自我评价的定位

学校自我评价是指向自我发展的评价。所谓指向自我发展,就意味着学校自我评价是一种内控机制,是学校自主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界的行政力量应该尽少干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分清督导和自评是两翼。督导是从外控力量监察,促使学校进步,而学校自评,则是以专业问责的模式,由学校自我监察,正如律师和医生,籍由内在动力进行自我改进。以治感冒为例,督导的外控形式见效快但效果短促,学校自评是内控机制,如中医药调节阴阳五行,以循序渐进自我提升力量,效果较慢但却持久。如果加大外在的控制力量,自发的抵抗力势必要降低。当前督导对学校自评的控制力极为强大,学校自评基本上是在督导的框架下进行,结果也要受到督导的核实。但是,外在核实的影响力越强,学校越会失去自我发展的空间,自力更生的能力便越低。因此,学校自我评价的依据是学校自身的发展状态而不是督导要求,目标也是可接受、可达到的而不是外界强行赋予的不可控的。

所谓指向自我发展,还意味着将学校评价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和日常教学、管理结合起来,自评在周期的循环运作中将每一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衡量其进步程度,不断反省、及时庆祝成功和采取改进措施。

学校自我评价是指向用户的评价。学校为谁而进行自我评价?如果学校教育的发展仍然秉持“政府导向”,那么学校自评可有可无,无关大碍。但是处在不断的变革情境中,学校行政的形态已经由“事务性”的静态管理逐渐转变为“人际”、“资源”与“技术”的动态经营,如强调时间运用;资源分配、资讯沟通与管理、专业发展与人际关系,(注:林新发.教育与学校行政研究.师大书苑(台北)发行.1999年版.第325页.)因此学校组织就转化为社会参与以适应外部变迁的有机组织。当学校不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成为改革的主体时,学校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理当能够为公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学校根据学生和家长用户的不同需求结合本校的特点和条件制定课程计划,对课程计划、教学质量的高低及相应的管理和领导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价,这样产生的评价是用户导向的,为了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进行的不断反省和跟进。学校自我评价应是学校的“全身检查”,为公众充分了解学校的各种运作提供窗口。

学校自我评价是全体利害关系人参与的评价。学校自我评价并不是由管理层的少数人员垄断的,而是由所有与之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参与的过程。自评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共同参与,提升学校运作的透明度,为各个利害关系人全方位了解学校运行提供渠道,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其实,将学校自评定位为全体利害关系人参与的评价不仅是理论上的要求,也是实践中最大限度减少阻力的必然。一所学校的发展和变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冲突与整合,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如果能最大限度的纳入各方利益的代表,一方面可以从全局把握学校现状,最低限度地降低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限制,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随后改进行动的风险和反对率。因为,问题是大家一起发现的,改进措施是共同协商的,个体的抵触、消极情绪就会大大缓和。

(二)学校自我评价的意义

学校到底为何要进行自我评价?总的说来,一所学校只有知道自己是什么,真正需要什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一步步向理想的目标靠拢,才能走上一条有特色的道路,才能体现自己办学的主体性。学校自我评价应该是学校的舵,时时校正学校的航向。否则,很容易在社会的种种躁动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看法、议论中失去自觉和判断力。具体说来,学校自我评价对学校、政府、社会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提升学习成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发展

●诊断学校的强弱危机,帮助学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保障学校的课程开发、实施质量

●关注并改善学校内部最核心的部分教室中发生的事件

●为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和领导提供证据

●总结和传播学校良好的经验

●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提供学校教育质量信息

三、为学校自我评价构建权责明晰的外部环境

在过去中央集权体制下,政府是一种全能性的政府,政府对学校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得学校自我评价畸形发展,失去自己的独立意识,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就是让学校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问题是在松绑的语境中,如何才能避免已无数次复演的“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的怪圈?本文认为关键是明晰中央政府、地方部门、中介组织、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如果各方对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很多越权和逃避责任的行为就不会如此频繁地发生。因此,政府需要首先转换自身的职能,将决策权和执行权适当分离,授权给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和地方。政府主要进行政策的制定、监督等,而地方主要是执行中央的政策、选择适宜的中介组织并提供对学校的专业支持。在整个学校自评的过程中,地方教育局应该予以密切的关注,适时提供帮助和支持。但最好就某些细节问题保持“理性的无知”(当监督成本大于监督收益的状况下,不监督是更为理智的行为)状态,以此达到在对学校赋权后学校的有序发展。

有鉴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势在必行,同时为了降低学校评价的成本,在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估体系中,中介组织的介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介组织是保证现代市场经济能够运行的支持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交易服务提供中介以便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注:杨移贻.中介组织: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研究.2003.(4))但是目前我国中介组织的一大缺憾就是对政府的依附色彩过于浓厚,缺乏独立性,而且在其实际运作中常要借助政府的许可授权来开展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靠自身的智力支撑系统来确立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既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或‘代表’,也不是学校的‘上级权威’和‘领导’。从长远来看,它们的生存空间取决于它们研究成果和开发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市场前景。”(注: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88页.)

为了改变目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评估模式,国内已有天津市河西区尝试引进社会评价机制,即委托教育中介机构对中、小、幼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社会满意度进行评估。但是在河西区评价过程中中介机构的作用并不大,只负责18项学校评估项目的最后两项,并且这一举措仍是由地方教育部门推动的外部评估,而不是学校为了促进自身发展而自觉邀请中介机构加入学校自评。

因此,为了给学校自我评价创造一个透明、松紧适宜的环境,本文尝试对中央政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责和权限作一初步界定。(注:本框架参考了陈向明博士的专题报告.普通高中发展性学校评估体系实验研究.)(见下表)

四、学校自我评价的操作程序

明晰学校自我评价的定位和意义是自评的前提条件,松紧并举的外部环境是自评的外部条件,但是当前学校自评有心而无力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尽管自评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当自评一旦落实到实际的操作,为了保证其规范性,仍需要设立一定的规则,尤其是自评的程序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式化的。

(一)规划阶段

在规划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环境分析(Environmental Analysis),环境分析就是学校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强处(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危机(Threats)的分析。外在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以及他校的竞争、家长及社会人士的期望、区内学生人数的估计、教育创新、中央教育当局提供教育服务之指引等。内在环境方面,可针对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物理资源、招生情况、学校氛围、各种教育方案等作出分析。(注:郑燕祥著.陈国萍译.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1页.)分析结果就是评价计划的基础。

规划阶段的重点就是拟定自评计划,在拟定评价计划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什么?

(要评价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要评价某几个范围的工作?)

●怎么样?

(评价范围的优先项目次序怎样排列?)

●何时?

(何时进行评价?)

●谁?

 (由谁负责?)

●如何?

(用什么方法?)

●如何运用评价报告?(运用评价报告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规划阶段还需要订出学校的评价范围,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校评价范围并不太一样,如英国Hertfordshire地区在自评框架中就提出8个方面的范围,(注:摘自http://www.thegrid.org.uk/leadership/sse/revised.shtml)其中3、4、8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如上所示)。

香港教育当局则提出:管理与组织、学与教、校风及学生支援、学生表现(注:摘自http://www.emb.gov.hk)作为评价的范围。概而观之,学校自评主要集中在学生成就与表现、教学、管理与领导等几方面,这与目前有些学校将自评重点放在硬件设施上的做法有很大不同,由此可见,学校自评主要关注的是软件方面的成就和发展度。对这些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成操作性的指标,至于如何细化、细化到何种程度宜视学校自身情况而定。

(二)收集数据和评价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校应按照一个周期进行数据收集和评价,对不同的评价范围进行不同来源的数据收集,同时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参见下表)。

学校可根据工作重点参照日常教学、管理设定时间表,自评的时间跨度可在一个学年内也可跨年进行。这一阶段最要注意的是,自评不应该“附加”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上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学校提供多种渠道让家长和社区了解学校,并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如通过定期的“学校开放日”将包括教室在内的整个学校开放给家长和社区,通过“热线电话”、“家长信箱”、“给家长的信”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各方面的评价。

学校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评价过程后,应综合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其它相关评价资料,总结学校的表现,形成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应以家长及公众为对象,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简述搜集的数据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分析有关数据并作出阐释;总结成就并作出反思。

学校自评报告的撰写原则如下:

●报告学校的表现和成就,着重评价计划或学校发展计划中优先项目的表现趋势

●强调课程和教学的质量

●要基于事实和数据,就学校和学生的表现提供公平、准确和客观的资料

●按照必须汇报的评价项目,汇报学校的表现

●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最后,在自评阶段需要注意每一项评价范围都需要设定成功准则,即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学校的进展。比如,在考察教师对自评框架和程序的了解程度时,设定有85%以上的教师了解并认同自评框架和程序为成功准则,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必要的量化,自评往往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检讨与改进阶段

将评价的结果在学校网站上公布,作为政府、公众了解该学校的官方依据。学校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学校发展计划行动方案的设计,学校发展计划指向评价中着力改进的地方,同时,给出预期的理想结果,学校每年要向学生家长汇报方案的落实情况。当自评制度化后,每一次的自评都建立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每一次的自评结果也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改善。

在实践中,常常被忽略的是对自评计划的再评价,学校如何时时保持反省的自觉,体现在对自评计划的不断审视中,自评计划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形成的,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随着社会、学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它是一个开放的、不断调整、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对自评计划的再评价主要关注计划的实用性(ut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适切性(propriety)、准确性(accuracy)。所谓实用性,就是指自评能为用户提供清晰、必要的信息;可行性指评价是现实的、谨慎的、有策略的、经济的,自评的程序是公正而合理的,成本的预算也是最为经济的;适切性指评价的实施必须是合法的、符合伦理的,评价应当考虑相关人员的安全性问题;准确性指评价要有技术地揭示和传递丰富的评价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反映决定方案价值、优点的各种特征。(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4-86页.)

五、学校自我评价的组织和管理

在前面的自评程序中,我们已经谈到学校自我评价的管理是一个周期进行的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着重强调学校管理应在周期中持续反思工作的效能,不断改进。左图显示大致的管理周期(注:摘自http://www.emb.gov.hk)。

管理周期要很好地和学校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需要专门的组织保障。学校自我评价需要建立一个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自我评估架构及机制,并编订以三年或五年为期的中期发展计划,为学校较长远的发展作出规划。学校可在现行的管理架构中,成立“学校自我评价核心小组”或其它专责小组,统筹并推行学校的自我评价。专责小组的成员应多元化,尤其应该将基层教师代表纳入其中,教师可参与制订学校的目标和工作计划,使他们更认同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加强对工作的认同,提升协作和问责,最终达致学校持续发展的目的。

专责小组的职能有:

●建立校内自评文化,以推动和发展学校的自评工作,并确保自我评价程序已融入日常工作中以及自评过程的完整性。

●领导教师制定评价计划,就主要关注事项制定可量度及切实可行的目标,确定收集各种资料的途径,并统筹学校计划和自评报告。

●设立数据及数据库,建立收集、处理和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的系统,协助教职员取得数据分析工作成效。

●定时收集意见和报告进展,分享成功经验。

其中专责小组的首要工作是形成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共同参与的自评共同体,它是学校自我评价有效与否的重要保障。因为,首先,参与者的不同背景、经验、知识及技能为评价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不同观点及专长,对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其次,成员的多元化可为学校自评的决策和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较多机会,克服内外的种种阻力。最后,参与程度越大,则成员对评价计划实施的支持、承担感、投入感越大。

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1)培育学校自评文化,在民主、平等、温暖的气氛下,进行专业对话,实施批判的反省。(注:欧用生.课程与教学革新.师大书苑(台北)发行.1996年版.第190页.)(2)让利害关系人参与评价学校计划的工作,尽量收集教师、职工、学生、家长的意见,以评价学校的计划;让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计划及他们在有关计划中的表现。(3)改善与学校利害关系人的沟通渠道。如,通过学校网页,报道学校最新发展情况;出版家长通讯;进行网上调查,收集教职员及学生意见;在校内设置意见箱,收集学生意见等。(4)汇报评价数据,以加强工作透明度。通过网络或家长会等不同途径向各利害关系人发布评价数据。

其次,专责小组的工作重点是领导教师参与到自评过程中。就学校自评目前的状况来说,教师并不了解学校自评的重要性,也缺少必备的评价方法,要求他们立即参与到学校自评过程中来是不切实际的。并且,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根深蒂固的“逃避评价”的意识,教师并不愿意参与到学校自评过程中,尤其是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教师。自评小组应该关注如何在自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追求专业发展的机会,使自评过程变成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如下一些途径:(1)通过“院校协作”或市场化运作的付费方式邀请专家开设讲习班或研讨会,让他们了解学校自我评价的意义、如何订立目标、可使用的评价工具,以及他们在策划及评价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2)成立学校自我评价教师工作坊,就实际自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反思、讨论和解决。鉴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性是“情境化”的持续、合作的过程,所以工作坊对教师具有特别的意义。(3)安排校内及跨校专业分享活动。(4)购置有关学校自我评价的参考书和资料。

标签:;  ;  ;  ;  ;  

学校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自我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