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没有必要改变高芳的口号:与高芳先生商榷_恩格斯论文

“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没有必要改变高芳的口号:与高芳先生商榷_恩格斯论文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无需改译——与高放先生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产者论文,口号论文,全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放先生提议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改译为“所有国家劳动者,联合起来!”(载《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3期)。我认为,这句世界性的历史口号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译文上都改不得。理由很简单,译文本身是准确无误的,而这一改动,其含义就变得离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本意了。

“无产者”和“劳动者”的含义是不同的。无产者是劳动者的一种,但劳动者并非只有无产者。在人类社会中劳动者是一直有的,原始社会不说,奴隶社会有劳动者奴隶,封建社会有劳动者农民,但他们并不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号召联合起来的人。这一点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讲得很清楚,“穷人和劳动阶级一向就有;并且劳动阶级通常都是贫穷的。但是……这种工人,即无产者,并不是一向就有的”。“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这一革命在上世纪下半叶发生在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开始得到发展壮大。所以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或者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1]那时候有些概念恐怕还容易混淆,《宣言》不嫌麻烦地对有关名词加了说明,例如:“它(资产阶级)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2]

无产者是与资产者一道登上现代社会的舞台的。《共产党宣言》用整整一章来论述资产者和无产者。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上专门加了一个注说:“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3]这个定义把所有其他劳动者,如农民、手工业者排除在外了。在《宣言》里,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4]“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5]手工业者和农民一旦降到无产阶级的队伍来之后,也就变成无产者,成为雇佣劳动阶级中的一员,而不再是农民或者手工业者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者看作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但是它们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靠单个的力量是不行的。资本是国际力量,因此《宣言》号召他们联合起来,这样才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他们这里号召联合的对象只是无产者,而不包括其他劳动者。

如果把口号中的“无产者”改为“劳动者”,那么按照逻辑,《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标题是不是也要改成“资产者和劳动者”呢?我想这样一来,这一章的文章是做不下去的,会完全变调的。正是在这一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资产阶级时代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6]可以把这里的无产阶级替换为“劳动者阶级”吗?显然是不行的。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不是一般劳动者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一旦去掉“无产者”或者“无产阶级”这个概念,整个《宣言》就无立足之地了,因为资产阶级失去了它的对立面。

1864年马克思用英文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因为是工人协会,所以较多用工人阶级这个名词,而少用无产阶级。章程谈到“工人阶级的解放”,在另一个地方又说“劳动的解放”。确实,这里是把“工人阶级”和“劳动”等同起来的,但是这里的“劳动”不是指一般的劳动,而是指“雇佣劳动”,因此这里说的是雇佣劳动的解放,正因为如此,在德文版中“劳动的解放”一语用的是更为明确的“工人阶级的解放”[7]。

讲了基本概念之后,可以来谈谈翻译问题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翻译是准确的。这个口号的德文是:Proletarien aller Lander,vereinnigt euch!德语Proletarien只能译作“无产者”,没有别的含义和译法。不错,在《宣言》第一章中,还有另一个说法:“现代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德文是:die modernen Arbeiter,die Proletarien Arbeiter一词按照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德汉词典》只有两个解释:1、工人。2、工作者,制作者,没有作“劳动者”解。这个词的俄文是paбочий,рaботник,英语是working man,worker,通常也都只译作工人。“劳动者”一词德文和俄文有另一个常用词:werktatiger,трудящийся.值得注意的还有,《宣言》说的不是“工人即无产者”,而是“现代工人即无产者”,这个界定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工人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工人,只能是无产者,没有任何异义。这样,恩格斯认可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unite!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宣言》中对“工人”的界定是非常清楚的,是不会产生误解或歧义的。《共产党宣言》逻辑严密,它从人类社会阶级分化开始,一步步地分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资本主义因培养出自己的掘墓人无产者而必然灭亡的过程。它所使用的概念,它的逻辑关系,是改动不得的,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那么“全世界”有没有必要改译为“所有国家”呢?没有必要。高文承认,“全世界”已经包含有全世界所有国家在内的意思,翻译是准确的,但是认为这种译法没有把“国别属性、国家民族属性”表达出来。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想要强调的恰恰不是无产者的国家和民族属性,而是其共性,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联合起来。所以《宣言》断言,“工人无祖国”。“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任何民族性。”[8]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任务,他们需要的是互相支持,共同行动。所以《宣言》紧接着写道:“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例如一国工人罢工,其他国家的工人就应当抵制本国资产阶级输送本国工人去罢工国家工作,抵制资本家破坏该国的罢工的企图。那些去罢工国家工厂干活的工人就被叫做“工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除布尔什维克以外,各国社会民主党人纷纷出来“保卫祖国”,正是强调了“民族属性”的结果。如果不是强调一致,而是强调差异,强调特殊性,那么联合的事业就会一事无成。

以上我尽量理清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思路,口号所要表达的原本意思。高文提出的问题显然不仅仅是译文的修改问题(因为译文本身是正确的),而是对《宣言》的基本内容进行修改的问题。《宣言》可不可以修改?回答是肯定的,其中一些过时的不适应新的条件要求的原理、公式、口号,可以也应该予以修改。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就在这方面作出了榜样。对《宣言》以后的各种版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许多序言,加了许多注释,指出哪些提法、主张不准确,哪些已经过时,需要修改。顺便说一下,在纪念《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时候,非常希望学者们来继续马恩的这项工作,结合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实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好好研究一下《宣言》提出的各项原理和主张,看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已经过时,这对我们的事业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这就是1873年德文版序言所说的:“《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9]也就是说,《宣言》的正文,不管是对是错,不能修改,就是原作者也无权修改。这是对历史文献的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是我们应当继续予以坚持的。

高文提出的修改或重译的理由,概括起来,就是要使《宣言》的这个口号适应当前的需要,口号应“与时俱进”。但是要这样做,办法不应是改译口号,或者修改口号本身,而是另提口号。可以举一个例子,20世纪初,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各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兴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显然已经不够,需要扩大联合的对象。1920年9月召开的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就提出了另一个口号:“全世界无产者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它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保持了连续性,但不是对这一口号的修改,而是另行构思一个新的口号,加进了新的内容。

极而言之,可以宣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随着历史的发展具有局限性,但是不要去修改历史文件本身!

标签:;  ;  ;  ;  ;  

“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没有必要改变高芳的口号:与高芳先生商榷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