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论文_谢本慧

东莞华润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公路管理项目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水泥混凝土路线相较于其他路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强度较高,且稳定性较好,耐久性和经济效应都符合现代化路面管理的实际需求。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关预防措施,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破坏;预防措施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过程中,尽管其优势较多,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应用频率很高,但是,在设计单元、施工单元以及养护单元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进行统筹整合。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

(一)表面裂缝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

路面出现表面裂缝的情况较为常见,在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荷载应力、温度变化等参数进行测定,这些因素导致了混凝土出现收缩应力,加之混凝土面板会与基层结构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阻力,甚至数值会在混凝土面板自身抗拉强度数值以上。在路面处理过程中,要对其破坏情况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才能针对性的建立健全稳定的控制措施。

(二)断板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

水泥混凝土在浇筑后,会出现表面失水过快而产生的干缩问题,甚至会出现没有完全断裂的表面性裂缝,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关注。裂缝的结构杂乱无章,且整体的形状并不规则,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多数路面破坏问题都是成型初期就存在的,都是横向裂缝,甚至其中还包括预留涨缝不合理以及缝隙填筑材料质量不达标的问题。除此之外,膨胀土和冻胀土混合、混凝土含水量超标以及排水设施运行效果不符合标准等都是较为严重的问题,都是导致断板问题的主要原因[1]。裂缝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对轻微裂缝要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其再次恶化,将裂缝3mm到15mm之间的裂缝称为中等裂缝,利用切割、扩缝、黏结面清理和护围效果等对其进行处理。

(三)温度因素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温度因素导致的,若是外界温度较高,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会比空气温度高出20摄氏度左右。地面温度达到60摄氏度后,水泥板块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会出现严重的变形,形成了盆地状变形,甚至会对填缝材料产生非常严重的扰动问题,导致整个结构出现了变形、松动甚至是挤压脱落等情况。也就是说,这种不良的温度变化一直持续,会对板块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需要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集中的整合和处理。

(四)卿浆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嵌缝材料会受到两种作用,见表一。

也就是说,若是路面和填缝材料之间发生重度损坏,板下垫层结构受到冻融侵害以及高速重载,就会自动形成活水冲刷形式,在反复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中的灰土流出,形成卿浆,这些卿浆逐渐被挤压出混凝土,最终导致混凝土板下形成掏空的状态,在重物经过后会出现断裂的问题,影响行车质量[2]。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措施

(一)优化路基施工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管理措施建立后,要着重处理路基质量,一旦路基被破坏,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修复成本较高且时间线较长[3]。因此在实际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高效处理具体操作步骤,提高路基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要对路基进行彻底清表,着重处理植被土、耕植土等杂物,保证路基表面的整洁度。2)要对软土地基进行集中的处理,利用适宜的施工操作工艺以及施工方案提高项目运行效率。3)对路基顷方进行集中整合,主要是针对坑槽和构筑物周边的土方进行回填操作,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符合规范标准。4)对于新路和老路地基交接处进行路基处理和整合,从根本上确保路基顶面设计和填模量参数符合标准[4]。例如,掺加早强剂的混凝土能使路面在铺筑3d-5d后即可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从而达到提早开放交通的目的。

(二)优化路面基层施工

在路面基层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要对施工操作流程和完整程度进行集中整合和综合化分析,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选择合格的施工原材料后,就能有效控制混合料配比,保证整体设计参数和实际应用需求相贴合。从面层强度出发,满足均匀性以及密度参数,优化其平整度,一定要规避混凝土面层厚度不一致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操作流程进行细化分析和控制,避免混凝土出现拉应力裂缝,减少面板破坏的几率。

(三)优化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对于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项目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集中整合和处理。第一,要对原材料进行统筹分析,确保项目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规范化要求的同时,保证材料符合实际需求,也为管理效果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5]。第二,要对振捣操作给予高度关注,只有保证操作均匀密实,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实际施工效果,尤其是对模板四周和边角结构进行处理,在反复振捣操作中,减少设备出现的松散问题[6]。第三,要对施工路面的厚度和设计强度进行集中标号,结合施工项目应用过程的稳定性,提高施工流程的完整性。第四,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场气温、水泥品种等因素予以认真校对,保证路面切缝时间控制效果的最优化,完善切割深度。第四,在实际操作结束后,要积极落实洒水养护操作,优化处理的同时落实防冻措施。

(四)优化缝隙处理

在实际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要对施工缝、缩缝、胀缝等进行集中的处理和控制,确保填充密实的同时,优化防水处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较多,施工管理部门要针对具体问题建构具体的管控措施和处理机制,升级原材料管理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平,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效果的最优化,能在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基础上,为公路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中华,翁剑成,郑柯等.超载对平百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31(01):47-51.

[2] 高飞,张亚辉.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43(10):64-65.

[3] 王馨,张旭.浅谈水泥混凝土的路面破坏因素及应对措施[J].珠江水运,2016,34(14):43-44.

[4] 李淋玉.关于如何延缓路面破坏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J].科技信息,2015,13(04):384,386.

[5] 易志坚.路面层间破坏分析与设置隔离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5.

[6] 王磊.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14,34(01):243-245.

论文作者:谢本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4

标签:;  ;  ;  ;  ;  ;  ;  ;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论文_谢本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