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摘 要】目的 探究游泳教学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地区348名军校学员,并对其开展游泳教学,采用SCL-90因子得分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教学前后的各因子得分值。结果 经过游泳教学后,除了躯体化因素外,军校学员的各因子得分值与教学前相比均差异显著,比较教学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军校学员开展游泳教学对学员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军校学员;游泳教学;心理健康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全国大学生面对着严重的就业、人际、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大学生心理问题。临床研究[1]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达20.2%;对北京几所大学进行调查分析后显示,由于精神疾病导致退学、休学的人数占据所有因病退学、休学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4.4%与37.9%[2]。由此可知,对高校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可通过多途径对高校学生实施心理干预,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旨在分析游泳教学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指导意见,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
收集本地区348名军校学员,并对其开展游泳教学,所有学员中男性学员96例,所占百分比为27.59%,女性学员252例,所占百分比为72.41%;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20.5岁;226人(64.94%)为统招生,122人(35.06%)为地方学员;护理113人(32.47%),临床88人(25.29%),其他147人(42.24%)。
1.2 游泳教学方法
根据本地区教学大纲与游泳教学的进度安排,将教学实践设定为6周,4学时/周,总共为24学时。可将所有学员分为初级组与提高组,分别学习蛙泳与规范蛙泳动作并学习爬泳动作,并指导所有学员全部学会游泳动作,其中339名(97.41%)学生达到合格标准。
1.3 判定标准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教学前后的各因子得分进行测评,分别在教学前与教学后发放测试试卷,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并进行分组测试,评测内容包括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躯体化等因子。每组学员设定为50人左右,并在2天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测评内容,测评分数越低,表示学员的心理越健康。
1.4 数据分析
将测评完成后的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量表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教学前后的各因子得分均采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游泳教学后,除了躯体化因素外,军校学员的各因子得分值与教学前相比均差异显著,比较教学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注:与教学前比较,#P<0.05
3 讨论
体育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够调节并促进人体的心理健康,这种“双重功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科学研究所证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军校学员实施游泳教学后,除了“躯体化”因子,各因子得分较教学前得分明显降低,提示为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包括情绪趋向于稳定,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明显改善,人际关系融洽等,比较教学前后的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临床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
游泳通过对人体大脑产生各种刺激与信息并进行综合性的反馈与调整,并指挥人体的各项运动器官进行运动。在此过程中,学员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动作记忆、形象记忆等方面均可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学员的心理健康。李苏燕等[3]研究表明,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对已经形成的焦虑、抑郁情绪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可知,对高校学生开展游泳教学对学员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全军.拓展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促进效应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49-53.
[2]黄森.体育选项课教学对普通大学生心理调节作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121-124.
[3]李苏燕,黄道平.心理健康课“关键点•项目制•体验式”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1):51-53.
论文作者:王大力,李延鲜,袁一楠,谢孟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学员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游泳论文; 军校论文; 因子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数据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