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机会=教育的机会——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教育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克林顿论文,机会论文,美国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比其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教育改革更引人瞩目。因为教育问题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靶子,总统在竞选纲领中,无一不提出自己的教育改革方案及其实施计划。布什总统想成为“教育总统”,而克林顿总统则信誓旦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把教育置于第一优先的位置”, “我们应当创造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制度, 使每个18岁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并使我们所有更年少的孩子都有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政府应“对教育改革承担真正的义务”。克林顿的这些誓言所传递的信息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克林顿政府既然在教育诺言中表示要承担教育的职责,那么如何承担职责?克林顿提出了什么教育主张和观点或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这些主张?本文将从克林顿的政治哲学观和价值观着手分析他的教育观。
一、克林顿的政治哲学观和他的“二元”教育权
克林顿认为,在美国过去的10多年中有“两种错误论调”的政府作用的政治哲学观,一种是民主党的传统主张,它要求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干预,“政府应花更多的钱”;另一种是共和党的主张,它认为“政府从来就是不好的,只要摆脱政府,让人们自己照顾自己,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事实上,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罗斯福“新政”以来,在美国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政治思想:一种是民主党自由派的主张,他们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扩大政府,由政府出面对国民政治经济进行干预,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团体(穷人、少数种族、妇女等)进行扶持,以强行实现平等。这一派的主张在七十年代以前属美国政坛的主流思潮。另一路是共和党保守派的主张,他们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由市场竞争的“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经济和社会生活。这种主张接近于“新政”以前美国社会的传统思想。自八十年代以来“保守派旗手”里根当政之后,共和党这一派的主张逐渐占据了上风。
九十年代以来,以“新民主党人”自居的克林顿不但与传统的民主党拉开了距离,而且与共和党划开了界线,走上了一条政治的“中间道路”。他一方面声称“大政府的时代已经结束”,为此削减了22.5万联邦雇员,废除了1.6万页的规章条文和削减近200个项目,他也承认“政府在非常个人化的事务中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克林顿坚决反对放弃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责任,指出“不该回到各自为战的时代”,并且给政府规定了市场所替代不了的作用,他说,“市场确实是了不起的,但市场(特别是在全球的经济中)不能给予我们安全的街道、清洁的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贫穷婴孩的健康孕育以及健康而可靠的晚年”〔1〕。显然克林顿把自本世纪五、 六十年代以来提出的平等教育机会作为政府在教育上的追求目标;他还把教育事务摆在他致力于国内事务解决的重要位置上,这从他在国内事务的轻重安排上看出来:平衡预算、减税、改进教育质量、改革福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这与他前一任时期的安排形成鲜明的对照:刺激经济增长、全面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平衡预算和教育改革。克林顿说,“政府在削减赤字、降低利率、控制通货膨胀、限制低劣的企业行为、扩大世界贸易的机会、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增加教育机会等方面起着中心作用”(第67页)。而且,联邦各州大幅度削减预算时,也不能减少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支持。
克林顿的“中间道路”政治哲学观使其主张教育权的“二元性”。他提出,教育费用应当由地方一级或州一级承担,而不是私人承担;联邦政府对教育进行援助,并给学生发放贷款。在教育权问题上不仅提出了受教育权扩大的问题,而且提出了教育选择权的问题,即所谓教育权的“二元性”。前者是由政府提供保证,后者把选择受教育权利交给人们。为此,克林顿主张设立教育部和完全支持自愿择校。他支持选择公立学校但反对将公民税收资金投入私立学校的担保制度(即教育凭证制度)。他说,“在联邦政府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事业时,目前还不是由国家采纳计划支持私立学校的时候”。这种观点与布什和多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观点针锋相对。布什认为应允许家长在公立、私立和教会学校中自由选择,但克林顿坚持只能在公立学校中选择,担心自由选择会使公立学校的资金和学生过多地流入私立和教会学校。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克林顿和布什都认为应通过给家长以选择学校的权利将竞争机制引入公立学校。多尔则主张撤消教育部,其理由是把交给教育部的经费节省下来,实施“机会奖学金计划”,这样低收入的父母与别人一样有机会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就读。克林顿为实现“二元性”的教育权,采取了两种措施,一种是教育税收减免,一种是创建新学校,——“宪章学校”(Charter School这一词有多种译介,有译为“执照学校”,有译为“特许学校”。)。
二、克林顿的“三元价值观”和他的教育观
克林顿指出,在他入主白宫之前共和党保守派的政治哲学论调主导着美国的政治,由这种论调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结果是导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萧条”以来最缓慢的就业增长,仅12年间国债就增长了4倍;不同种族和不同的民族的集团之间的分岐和冲突更加严重。因此克林顿把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美国“进步运动”时代相提并论,他也因此与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平起平坐,并从那个时代寻找他治理国家的灵感。克林顿认为,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同样处在一个深刻的、有时是前后矛盾的变革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农场涌入工厂,从乡村涌入城市。那是一个新的机会产生时代,也是生产方式、工作性质经历脱离传统根基和陷入混乱的巨大痛苦的时代。面临如此迅速的变革,结果导致了“进步运动”。在克林顿看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进步运动”中摇旗呐喊并提供了方向性指导。罗斯福总统确保了自由市场体制为所有美国人服务,保护了人们不受工业时代弊病的危害,保护了国家的自然资源,确立了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改革了政府。罗斯福和威尔逊总统运用美国政府的权力,确保美国在新时代来临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显然克林顿想从这两位总统那里确立他的政府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性。
相应地,克林顿认为,现时代是充满多种可能性的时代,也是艰难转型的时期。从工业时代踏入信息时代,从冷战进入地球村的时代;其间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巨大,信息、资金和服务可以在一瞬间流向全球。这样的时代提供的机会异常丰富,较之以前任何时代的人,今天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使梦想成真。克林顿说,“今天正如在‘进步年代’一样,我们只有共同迎接未来,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抓住机会,才能真正履行我们的承诺”(第12页)。这个承诺就是“美国保障自由,但要求人们承担公民责任;美国保证提供追求幸福的机会,但并不确保人们一定得到它”。为此,克林顿要形成这种思维方式,提出了构建美国的三元基本价值观:机会、责任、社区。而政府在实现这三元基本价值观上要确保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充分享受其生活;期望每一位公民都承担起抓住机会的“责任”;在“社区”集体中共同工作以使全国团结一心。克林顿认为,这三元政治价值观造就了美国人民,确保了国家的成功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克林顿一再声称“为每一位美国人创造机会”,“要求所有的美国人承担自己的责任”,目的在于形成更强有力的社区。想让“美国梦”在美国重获生机,并使每一位愿意为此而努力工作的人都实现“美国梦”。使尊重(甚至爱好)多元化并且基于多元化的美国成为更强大的国家共同体;通过保持为世界和平、自由与繁荣所必需的最强大的力量,来确保美国获得持久的安全。
因此,克林顿认为,国家的职责是保证美国人拥有这种能力,即让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一个伟大国家的公民,能够真正地享受人生。他说:“我们不能保证每个美国人成功,但是我们能保证每个美国人拥有成功的机会”。为此,克林顿首先提出了他的扩大机会战略,这个战略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整顿国家经济,促进企业繁荣,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其次,扩大美国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第三,在我们的人民身上投资,使所有的人都拥有在信息时代获得的手段”。
这第三个机会战略是“度过长期衰退的最关键部分,即向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未来投资”,这个投资包括三个部分,即“在科研和技术方面;在教育和技能方面;在加强工作的家庭方面进行投资”。实际上,克林顿所理解的“投资”就是为了在教育方面,在扩大大学教育途径方面,在培训和再培训美国劳动者方面履行国家职责。我们从克林顿的三元价值观中看到了这样的逻辑线索:成功的机会=教育的机会=投资=大学教育途径、再培训。
三、克林顿的教育战略观
二战以后,美国的社会理想中隐含着的机会(opportunity )意识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克林顿说,“机会作为统一的动力贯穿于我们的历史”。在教育领域尤显突出。“教育机会均等”成为二战后美国教育界普遍追求的目标。克林顿总统甚至把教育机会均等成为他总统竞选的施政纲领,并且把教育机会与成功机会等同起来。为此他提出了他的教育战略观。
1.教育投资战略 克林顿说,投资目标不仅是“为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能够参与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而做好准备”;还在于“每个美国人在下世纪获得成功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箱’”。也就是,有助于今日美国人在未来投资中获得成功的投资;是那种培养孩子们使其在下个世纪参与竞争的投资;是能使美国人经受住无常变化,并从变化中受益的投资。克林顿通过对新泽西州的尤宁城的学校的考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通过应用技术不仅加强了学校的工作,而且也强化了社区的整体性。这个技术实际上包含了“学校现代化”:利用向学校和家庭捐赠的计算机,建立信息资源室,并使家庭与学校联网。通过电子信箱使学校的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并且更直接地参与孩子们的教育。教师和专家编制新的教学大纲,学校拥有更多的预算控制权,并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克林顿认为,实际上使技术民主化了。
克林顿通过的第一项技术投资计划是在4 年内使全国各地的每一间教室和图书馆都与互联网络联网。另一项计划是,全国家长和教师协会、教师联合会和美国学区委员会联合会努力保证美国的老师们能像使用粉笔黑板那样轻松自如地使用电脑;使50万以上的教员学会如何利用电脑、软件和工作网教学。克林顿在1996年3月9日,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电子聚会,因为该州的全部学校都开始与互联网络联系起来。该州将近四分之一的学校接通了互联网络。
2.教育选择战略 从“二元”教育权观点出发,克林顿提出了他的教育选择战略,即扩大学校选择权和发展宪章学校。所谓宪章学校是由公共教育经费支持,由父母和老师共同创办的,由学区核发许可证的新学校。为此克林顿宣布了一项50亿美元的新计划,该计划将与州和地方政府共同进行总额达200亿美元的投资, 主要用于“尽可能地整修翻新内城地区、郊区和偏僻市镇庄的校舍,并使之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克林顿此举的目的在于,为了实现学生、老师和学校达到最高水平,保证学生能够证实自己有学习和毕业的能力,教师必须证实自己的能力。奖励最优秀的教师,并将那些不合格的教师予以免职;奖励最好的学校,关闭或重新设计那些失效的,尤其是那种不安全的学校。
3.推进大学机会战略 克林顿认为,人们即使在一流的中学接受教育,也不足以在今天的经济竞争中获得成功。他认为,经济生活表明,获得高工资的途径是接受高等教育。1989年教育首脑会议明确指出,美国公司需要的是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拥有更多技能的新员工。克林顿充分肯定了《士兵权利法案》,因为这个法案对美国人和国家在促进战后空前繁荣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克林顿雄心勃勃地在世纪之交为尽可能多的美国人大开高等教育和机会之门的原因所在。为此克林顿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推进“大学机会战略”。
①实施“大学直接贷款计划”。这一计划将降低贷款费用,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还债途径,包括按其未来收入百分比偿还的办法。目的是学生不至于因担心不能偿还债款而离开大学。
②扩大“佩尔资助款计划”,主要是为了资助来自劳动人民家庭的学生。
③通过“国家服务计划”,建立国内和平队伍。这一计划允许大学生在其毕业后两年之内通过对国家或社区的服务来偿还高等教育的学费。这一计划已经使将近4.5 万名年轻人通过为国家和社区服务的方式来读完大学。
④“大学工作学习计划”。到2000年将由70万个名额扩展到100 万个名额。要求各大学更好地利用此计划的资金,使千百万大学生从事社区服务工作;要求各中学奖励每个能做一些社区服务工作的学生,给那些为其社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学生每人颁发500 美元的国民服务奖学金。
克林顿为了达到他的教育目标,即“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上大学,让第13年和第14年的教育像头12年一样普及”(第133页), 他还提出了两项新的家庭减税方案:
①要求国会通过一项使一个家庭每年税额减免高达1 万美元的法案,让家庭在个人退休金帐户中储蓄教育费用,支付时免税以帮助支付中学以后的所有教育费用。克林顿说,人们可以在任何年份为交纳大学学费而享受1万美元税收减免,包括任何种类的大学学费; 给予每个家庭一种税额减免,为典型的社区学院每交纳一元钱,就可能从应纳税收中减去一元钱,这样就可以使社区学院向每个人退休金帐户储蓄,出于教育、购买住房和支付医疗费用目的而提前支出存款可以不受到税收惩罚。
②提出一项费用达每人每年1500美元的税收信贷计划,为社区学院或4年制大学学生提供头一年费用。 克林顿称这项税收信贷计划为“美国希望奖学金”。如果学生平均成绩保持很好(B)或更优秀, 该贷款可延续到大学二年级,这样每个人至少可以完成两年的大学学业。
克林顿指出,上述两项新提案所蕴含的意义在于:对所有愿意为美国服务的美国人敲开大学之门,提供就学机会,而不用考虑他们的支付能力如何;使每个成年人都有可能接受教育和培训,从而使其不必固守在某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上。至少两年的高等教育,将增加美国人获得并保持高薪工作的机会。
总之,这些新提案为学生们承担责任而创造机会,也就是教育机会=成功机会。
4.职工培训战略 克林顿认为,知识社会里,知识一直是获得个人机会的关键,而且是整个社会获得成功的关键。克林顿熟谙人力资本论,他说,任何一个工人,现在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每接受一年的工作培训或高于中学水平的教育, 其未来赚的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提高6%到12%。从他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认识出发,克林顿鼓励公司企业对下岗人员、在职职工的再培训计划。他高度赞扬了哈利一戴维森公司、摩拉罗托公司、联合技术公司等,戴维森公司设立了培训中心,对其全部工人进行教学、写作、阅读技能方面的基础性课程和高级课程的训练;摩托罗拉公司开办了自己的“大学”;联合技术公司提供它的雇员获得另一个学位所需的时间并资助其学费—不管该学位与其工作是否直接相关。
克林顿还在华盛顿主持召开过一个关于企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会议,他同意在会上联合航空公司总裁杰提尔德·格林沃德的观点:“在美国,每个企业领导人都认为雇员是我们最重要的财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在我们的机器大修方面的投资比我们培训……雇员方面的投资更多呢?”(第36页)克林顿要求美国的工商界承担帮助美国人在工作岗位上培养技能的责任, 要求所有的雇主投资所付工资总额的1~1.5%用于再培训雇员,要求他们将这些钱全部用于雇员培训上。
鼓励由企业团体设计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的计划,为那些没有马上进入4年制大学的青年开辟更多的通向未来的途径。为此, 支持创办“社区学校”,重新考虑学校在社区中所起的作用。这种学校既是青年人,又是成年人的社区活动中心。
克林顿认为,要像《士兵权利法案》送二战老兵上大学符合国家利益一样,也要帮助在职工人扩展教育技能,帮助失业工人重返学校,因为这也符合国家利益和教育原则。克林顿在1994年和1996年两次为美国工人提出新的《士兵权利法案》。首先该法案把70项重叠的项目合为一体,废弃过时的联邦财政担保金培训制度,并用这些替代资源来资助为一项简单的每份2600美元的技术补助,当工人愿意上学或接受培训时,可以使用这笔补助金。其次,给州政府更多的灵活性,以满足雇主和工人对培训的需要。第三,扩大“过渡职业中心网”。这是由各州政府创建的网络计划,向在职工人和正从学校学习过程过渡到工作的年轻人提供有关工作、职业和各种不同训练机构的成功率等各方面的信息。这是克林顿为失业工人和在职工人需要提高技能以求进步而提出的革新计划。
三、克林顿的学校和宗教信仰自由观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是否能表达宗教信仰等问题一直是美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克林顿认为,宗教信仰应属于个人,美国是能自由地、不受迫害地表达宗教及信仰的地方;也是由有强烈信仰的人们创建的。他认为,对政府干预信教权力的严格限制造就了世界上信教最虔诚的民主国家。
克林顿在1993年签署并努力执行了《恢复宗教自由法》,该法指出政府应极力避免限制人们表达其信仰的自由,避免人们这样做而对其施加任何惩罚。
在他看来,宗教自由本质上具有着两面性:宪法保护信教自由,但禁止建立国家宗教。克林顿高度评论说,这是“美国独有的谨慎的平衡。这正是第一条修正案中包含的天才智慧”。
克林顿同时认为稳固社区的另一个基本条件是宗教价值观:诚实、守信、负责、要有宽厚的同情心,对信仰和对家庭的尊敬,对他人的尊敬。因此克林顿主张信仰自由、自主;信仰公平竞争、机会平等;信仰互相尊重和荣誉。
克林顿根据他的宗教信仰观来理解学校与宗教的关系。克林顿认为,孩子在公立学校被禁止以哪怕最个人的方式表达宗教信仰是错误的。因为,第一条修正案并不要求学生每当进校门就该把他们的宗教信仰抛开。正象不能要求学生从宗教中学来的价值观留在家里一样,应允许学生表达宗教信仰。克林顿指出,“加强这些价值观是每一所学校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已要求美国教育部向所有学校发出相应的指示”(第97页)。
克林顿也看到了在宗教表达方面的不同意见仍然针锋相对,他一方面赞同最高法院禁止任何公共权力机构确立官方祈祷文并要学生背诵,但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其宗教信仰,“只要他们愿意,任何时候学生都可以私下独自祈祷。在家庭作业中,在艺术功课中,只要这与功课本身有关”(第97页),甚至学生可以在高中组织宗教社团。
另外,克林顿认为学校不能提倡官方宗教信仰,但学校应当教授主流价值观。克林顿所指的主流价值观包括两方面:一指《独立宣言》、《宪法》、《权力法》等。克林顿认为,美国人不是通过种族、宗教,或任何其它显著的特征联结在一起的,认识到美国多元文化的现实基础,不同种族和民族构成的美国何以把多样性都包容下来,同时以保持强有力的国家公民意识是贯穿美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考虑任何问题时都应包括这个线索。二指前面提到过的宗教价值观。克林顿也看到了街上和电视中的暴力和人的堕落、道德败坏、灵魂沉沦等,因此克林顿政府全力推动学校的品格教育,由白宫领导人开展国家对课程的开发,领导人员由政府确定。克林顿认为,政府“必须获得这种权力”(第98页),这种权力“是信仰获得丰富和发展的保证”。他还推行“安全与无毒品学校计划”。但从克林顿的整个价值观体系看来,还有另一种美国价值观,就是自由、自决和市场经济。如果说主流价值观是维系美国家庭社区、邻里社区,和国家社区的纽带,那么这种价值观是维系世界社区的纽带,实质上表现了克林顿的世界霸权心理。
注释:
〔1〕克林顿著:《在希望和历史之间》,海南出版社1996 年版,第17页。以下引文与此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