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张鹏

基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张鹏

身份证号:14220219870810XXXX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伴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愈发常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于技术和施工控制都有较高的要求,目的是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基于此,文章立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围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相关内容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长期的实践和技术创新,国内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还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推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应用率不断提升,是建立在各种操作规范之上的。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工作流程,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难度较大等因素,导致技术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握施工技术。不仅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还对于工程整体的结构强度形成巨大影响。

1混凝土相关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建筑使用材料,主要是把水泥、沙子和石头用水混合在一起进行调制形成。伴随土木工程在不断发展,混凝土不断在改进,由于混凝土在建筑中的使用效果很好,因此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混凝土和其他材料相比较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混凝土不但可以连续作业还容易成型,另外还有输送简单方便的特点。混凝土主要是在中小层、高层还有超高层被广泛使用,并且有运输快、节省时间的特点,这样工程就可以提前竣工。在建筑史上,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大量的应用为建筑提供了很大便利。混凝土作用如此之大,因此被高度重视,同时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在高楼作业中一定要杜绝安全隐患、不合格的混凝土的使用,以免造成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2.1大体积混凝土配制

大体积混凝土对于材料的配比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其配比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优劣。因此必须做好相关材料的配比工作,具体而言:(1)科学选择骨料。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受制于粗细骨料的级配。应该优选连续级配、粒径比较大且质量优良的石子,细骨料则选取中砂为宜。如此配比能降低水以及水泥的用量,并显著降低混凝土泌水和收缩现象,以此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指标。(2)合理使用外加剂。是否需要添加外加剂还需结合土木工程建设实际而定,外加剂的添加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建设标准。一般来说,多选用缓凝剂和减水剂等,也可以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以此来提升混合料的整体稳定性。(3)水泥材料要认真选取。为有效避免水泥水化热等带来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最好选取凝结时间较长且水化热系数较低的水泥制品,例如火山灰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同时在混合料中应尽可能降低水泥的用量,以此来提升混合料的稳定性。

2.2分层浇筑施工技术

浇筑施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难点,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通常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将每层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以最大程度保证浇筑工作的基本质量。这一技术适应了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庞大、结构厚实的基本特点,可以有效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具体来说,依照实际应用的差异,可以将分层技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三种。其中,全面分层必须要在混凝土初凝完成后方可进入后续程序;分段分层则需要严格依照自上而下的基本顺序,在确定下层施工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斜面分层主要以最下层的混凝土层为起始点,逐级向上移动,必须严格保证振捣工作的程序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措施

设置混凝土配合比需要遵循相关原则,只有降低混凝土含水量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增强结构抗裂性可以增加直径比较小的钢筋。在容易出现破裂位置可以设置暗梁。另外,需要根据气候条件,使浇时间不低于两个月。需要在结构突变时采取有效措施。掌握施工技术标准,优化混凝土材料配比,以免出现混凝土坍塌,另外需要控住混凝土温度。在混凝土凝固后期需要减少用水量。需要用振捣技术提高混凝土强度。

2.4振捣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由施工人员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捣鼓,振捣时要保证插入点交错均匀,振捣棒可以以垂直或斜插的形式插入混凝土面,倾斜角度控制在40°~50°的合理范围之内。施工中需要注意操作的平稳性,以“快插慢拨”的方法保证频率稳定。为了尽可能降低上下层混凝土的间隙,应当在上一层振捣的过程中,将振捣棒下插50cm左右。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振捣中振捣棒同模板底部与边缘位置的接触,从而有效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冲击。此外,冷锋问题一旦出现,也会威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应当匹配充足的材料供应,保证振捣过程中能实现不间断供应。

2.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温度控制的具体要求

养护大体积混凝土,不但需要提高强度还需要保证不出现裂缝,所以需要控制温度来保证达到这两个要求。控制温度主要就是降低混凝土内温和浇筑温之差。首先,在混凝土温差大并且混凝度比较厚时,可以预留管径使冷水循环,冷热相互交换可以减少温差。其次,保温法也非常有效,保温法主要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有保温性质的材料,这样可以缓慢进行散热工作,不断提高混凝的强度。

3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

在建筑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会因为环境变化和施工工艺的影响,极易出现不良缝隙。针对这一状况,就可以采用后浇带技术进行规避。不仅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统一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浇筑施工会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将温度差分为两个层面。在针对混凝土的结构拆分工作中,需要将其作为不同的区段进行处置,就可以对于长度和范围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定准备。对于建筑施工的施工缝进行组合式施工,逐步的降低大面积的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异。另外,在后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将各个分段浇筑为整体,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这样也能够为混凝土中温度变化承受能力提供更多可能,对于浇筑不同部门的温差进行整合,进而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伸性和结构韧性。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规避裂缝的出现,还可以为工序的优化提供帮助。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工序一般在浇筑完成后40天左右开始施工。选择的不论是哪种工艺都要进行接触面的凿毛处理,保证表面的清洁,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基本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工期进度的停滞,也会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较大的威胁。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组织专业的施工人员,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严格遵循施工的基本程序与标准要求,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林旭,张印国.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9(24):13-14.

[2]郑龙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江西建材,2019(7):163-164.

[3]方思儒.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2-23.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基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