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外经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外经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为例论文,教学模式论文,广东外语论文,外贸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9)06-0106-03

一、前言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必须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离开了实务性,社会工作就无法成就其“助人”服务本质。社会工作的实践性是贯穿社会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按照社会工作专业的规范要求,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将在课堂上掌握的价值观念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意识,成为知、觉、行合一的专业人才。这种尝试学习从事实务工作的机会,协助学生学习社会工作的方式,就是实习教育(field education)或社会工作实习(field work)[1]。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世界各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都十分重视社会工作的实习教育,不仅把实习当作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也都有强制性的严格规定。根据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合会的规定,所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800小时的实习。我国教育部高教司1998年编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时间要求达到14—16周。也就是说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时间在600小时左右,虽然离800小时的国际标准尚有一些差距,但同其他一些专业相比,实习安排的时间要求是比较高的。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要如何开展,对于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的培育,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专业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社会认同,另一方面,有效的实习模式则是社会工作教育通往专业和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准社工”正式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

二、目前国内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的现实选择

社会工作发端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发达国家是一个普及性的行业,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而在社会工作实习方面,目前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直是其专业教育和发展的薄弱环节,存在着实习制度不健全、实习督导缺乏实务经验、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社会机构缺乏,以及案主资源稀缺等问题和障碍[2]。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在实习次数安排、实习时间要求以及实习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一些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研究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实习方式和原则,但就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实习教育而言,目前还是处于基本的起步阶段。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教育至今尚未有一个规范化的实习大纲,以及让本行业都信服并彻底贯彻的标准,未能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专业实习模式。

国外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研究起步早于我国,不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在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开展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就要面向世界,学习和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目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无论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具体课程的安排,大多以沿袭西方经验为主。但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社会工作在中国必须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由于社会工作实习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途径,是决定社会工作教育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是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必须要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成果的前提下,面对本土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处境与机遇,从国情、社情现实出发,从学校具体情况以及处境出发,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将已有资源进行整合,才是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的立足点和可能途径,才有可能建构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务体系。

三、基于社情、校情、生情三维立体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的建构

为了推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工作的合格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从创办伊始就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以较高的专业实习标准为指标,对专业实习工作进行了严谨地安排和部署,构建了结合生情、校情、社情三维立体的专业实习模式。

(一)针对生情,结合师资,设计个体实习

基于“生本教育”,在设计个体实习计划时,我们参考和借鉴了台湾曾华源教授提出“参与-整合实习教学模式”。[3]这个教学模式,最初来源于Hokenstad和Rigby依据Brune的教学原理所提出的参与模式。参与模式强调师生双方应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者的教学策略,应促使学生与环境适当的互动,透过运用过去的经验,以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原则与概念。而后曾华源教授提出“参与-整合实习教学模式”,模式中的所谓“参与”是指教学者(包括学校老师和机构实习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表达对实习学习的期望,并且积极参与实习计划的拟定活动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学校、机构和实习教学者的共同参与。所谓“整合”则是指学校、机构及学生对实习教学期望的融合,以及如何促使学生整合学校理论知识和实习经验,把课堂课程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换到实务工作情境中去运用,将价值、理论、技巧内化到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中去,通过具体的实务工作表现出来,并在实践中促进新的学习。我们将这个模式结合现实的情况加以修改并运用到学生的毕业实习中。

作为专业学习者,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四学生在面临毕业实习之前,通过评估自我身心方面及个性的优缺点因素,检视自己修习过的课程与成绩,比较自己对各类机构的了解及观感,结合毕业论文的拟选方向以及自己将来生涯规划方面的考虑等来设计自己的个性化的毕业实习计划初稿。

在专业教学者层面,学校老师和实习督导则根据同学所提交的毕业实习计划初稿,结合指导教师各自的专业方向特长和实务领域,针对实习机构的资源特点,具体确定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机构。指导老师和学生再进一步讨论,最终拟定出学生的毕业实习计划。我们认为只有经过学生和指导老师参与到实习计划的制订过程,将实习学习的期望转整合成现实可行的实习方案,实习这一教学活动的教与学才能够相得益彰,获得双赢。

(二)立足校情,筹措资源,开展课程实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所处的大学城辖区内社会工作机构较少,实习资源匮乏;大学城所在地小谷围岛交通不便,距离广州市主城区较远,这些情况都增加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难度。结合实际情况,学校支持成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该中心充分利用校内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课程实习基地,包括服务中心多功能室兼团体工作室,以及个案工作室,通过实验教学开展课程实习。实验教学是一种模拟环境下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仪器设备的演示、现场的模拟变为直观的现象,学生通过对直观现象的观察,理解和掌握知识[4]。对于极其强调实务性的社会工作专业而言,这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实习基地具有两个主要的功能:

1、教学演示作用:应用实验室进行演示教学和其它教学活动。讲授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课的课程实务练习,均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例如在个案工作中,学习有关个案会谈的技巧。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完知识点后,可以指导学生在个案工作室中模拟,两名同学一组,一位扮演案主,一位扮演工作者,其他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旁观察他们会谈的全过程,包括工作者对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影响性技巧的运用,并写出观察记录和评论。

2、提供实务服务平台——用于进行实务服务活动。即可用于对外提供社会服务,也可结合校内的情况和活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比如,进入三、四年级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修完《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等基础专业课程后,已初步得到个案辅导、小组计划以及小组活动设计方面的技巧训练。那么,学生就可以尝试以初级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面向全校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比如,带领面向大一新生的成长小组、人际交往小组等。与这段实习同时或结束之后,他们可以选修《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作为进一步的专业方向的提升。

(三)结合社情,与多方合作,拓展实习渠道

和谐社会,民生为重,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作为发展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工具性措施而被推向前台。而广州,作为首批团中央开展了青少年实务社会工作的试点城市,为把广州建设成为全省“首善之区”,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倡导和推进社会工作,由政府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已成为共识和未来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学校与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社区、民政、工青妇等部门)、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和部门合作,建设专业的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依托这些机构联系实际来开展社会工作实习教学,同时服务社区居民。

严格意义上讲,上述这些机构很多不属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但在我国NGO、NPO发展极为缓慢的情况下,它们却能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和依托,帮助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增加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很多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单位,通过与这些机构建立实习联系,也可以有助于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双向熟悉和了解,通过实习促就业。

四、结语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要走出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困境,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社会认同,就要将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放在重要的位置,立足国情、社情、校情、生情等具体现实,将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建构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培养出知、觉、行合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标签:;  ;  ;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外经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