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龙
甘肃省康乐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体现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板块。本文拟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设计;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题也在高考题目中占据很大比例。而眼下,许多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碎片化、格式化、刷题化的发展倾向,不利于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综合感悟能力。
一、关于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对阅读教学来说是基本前提,是有效性的保证。教师在文本研读时要注意三个立常
1.贴近作者的立场,即能否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不要误解作者的本意。
2.关注学生的立常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明白文本中哪些切合学生;要知晓学生的理解水平,他们能读懂什么,揣测学生需要什么,也就是常说的"备课要备学生"。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许多老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文章通过夸张漫画的手法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而学生对这一点内容很隔膜,也不感兴趣。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将人物分类型:别里科夫、华连卡、全城市民(占多数)。抓住普通市民来分析,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沉默的大多数","少数人的为非作歹,缘自大多数的沉默"(王小波),并引用德国牧师的话"当他们屠杀犹太人时,我没说话;当他们追捕共产党人时,我没说话:当他们直奔我来时,再也没人替我说话"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看看自己会是哪种人。这样的阅读才能直抵学生心灵深处。
学习《离骚》时,学生肯定不会理解屈原为什么要投水。我们就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解读这篇课文。学生肯定会说为什么要投水呢,活着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们可以与学生讨论屈原自杀的价值。屈原自杀的价值在于他以他独特的方式向后世昭示为了国家可以赴死的道德境界,为后人树立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并保持高尚节操的道德标杆。这就是屈原的自杀对后世的价值。
二、由文本细节拓展到名著阅读
在高中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书单,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而且需要教师根据文本阅读的细节内容, 由细节拓展到名著阅读中,实现细节和名著情节的有效衔接,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名著阅读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名著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内容中描写了孔子击罄的描写,在击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孔子的固执,反映了孔子在不被他人理解时仍然坚持自我的勇敢。 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孔子就击罄延展到《红楼梦》妙玉听琴的故事, 妙玉从黛玉的琴声中听到了一系列复杂的思想情绪,不禁想到自己的境遇,预示了个人命运的悲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孔子击罄到黛玉抚琴,通过课外和课内内容的衔接拓展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考能力,教师在向学生解析孔子思想的时候会涉及到对《红楼梦》特定章节中黛玉思想的剖析,由此摆脱了单纯教条式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阅读指导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教学中提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精读和略读的结合,其中,在精读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文字理解和把握的精准,在精准把握文本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快速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以《史记》为阅读研究对象,具体的阅读指导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确定阅读时间。 在每周的阅读课中教师要规定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篇目,并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第二,教师在旁边点评,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一边阅读一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自己发散思维。 第三,集中质疑讨论阅读。 在阅读完一个篇目之后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让学生彼此讨论交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在有限的范围内联系文本和名著进行专业研讨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整本书的内容整本书阅读的基础是根据文本细节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名著。 在学生熟悉了整本书的情节之后,教师要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作业,将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名著阅读讨论课。 比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讲述的是马蒂尔德因为虚荣而最终受惩罚的故事,小说的韵味充足,为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儒林外史》的内容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比较马蒂尔德和王太太性格的异同。 这种安排就是对整本书阅读人物形象化处理的一种体现,使得文本阅读重点转变为应用自身的学识来分析人物行为、语言、心理和情感变化。 再比如雨果《炮》中的朗德纳克侯爵,面对挣脱铁链横行的炮兽,他勇敢镇定,冒着生命威胁应用一袋伪钞阻缓了炮兽的举动,令人佩服。 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朗德纳克侯爵因为炮队长疏忽而下命令枪决他的时候,队长为什么没有辩驳,甘心去死。 "《炮》中故事情节的安排和《水浒传》中宋江为避免李逵败坏梁山名誉而让其喝毒酒的情节故事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来比较这两部作品人物性格的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让学生在常规阅读基础上对两个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研究,是阅读深化教学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梁艳丽.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纳税,2017(30):175.
[2]李俊中. 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金海婷.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01):108.
[4]王兴.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4):32-33.
论文作者:马建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孔子论文; 文本论文; 教师论文; 屈原论文; 名著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