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美国论文,素养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美国,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
1986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教育学生思考:学校图书馆媒体项目的地位”的论文指出了图书馆的地位和基础教育中信息资源的作用。
1987年Kalthau 撰写了“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技能:一个研究的评论”,该文将持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包括在信息素养的定义中。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终结报告中正式给信息素养下了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此美国各级教育组织、专业机构和学校开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发展演变中的信息素养定义
自从信息素养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以来,它的定义就不断地演变和发展,1992年Doyle 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
●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定的基础
●确认一个对信息的需求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确认潜在的信息源
●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
●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
●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
●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力量: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订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分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表述,更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以上三点属于信息素养)
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以上三点属于独立学习)
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以上三点属于社会责任)
二、信息问题解决方案的课程
针对传统的图书馆技能只重视知识和特定信息源的理解(属于低级认知技能)以及孤立的计算机技能(信息技能)不足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990年Mike Eisenber博士和Bob Berkowits博士共同创立了一个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问题解决系统方案,由于它为成功的信息问题解决提供了必需的六个技能领域,因而该系统方案又得名为Big6技能。Big6技能简述如下表:
1.任务的确定
2.搜寻信息的策略
3.检索和获取
4.信息的使用
5.集成
6.评价
1.1确定任务(或信息问题)
1.2确定为完成任务(或解决信息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2.1讨论所有可能的信息来源
2.2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来源
3.1检索信息来源
3.2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
4.1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聆听、观察、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
4.2筛选出有关的信息
5.1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
5.2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
6.1评判学习过程(效率)
6.2评判学习成果(有效性)
在Big6 技能中包容了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 对于计算机技能Mike Eisenberg博士认为,虽然公众和教育者普遍认识到要把学生培养成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计算机素养的人,但却对计算机素养的真实意义缺乏清晰的理解。对此,他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操作计算机熟练到会玩DOOM游戏的学生就能被认为具有计算机素养吗?
●一个在学校里只会运行教程程序或集成的学习系统的学生将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足够技能吗?
●使用基本字处理软件的一些技能是否足以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或继续高一级的教育?
Eisenberg博士认为以上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知道计算机的组成、会用文字处理工具写稿、能用CD—ROM 数据库检索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用的,但这些特定的技能并不能为学生提供不同情形下的技能应用迁移。因为关注于特定技能的课程只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却很少提及何时用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计算机。学生们学习了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和工具,可能仍然对如何将这些各种各样的技能整合在一起用来解决难题和完成任务缺乏理解。
为此,Eisenberg 博士指出要将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信息技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即满足以下两个需求:
(1)信息技能必须直接与课程的内容和课堂作业相关;
(2)技能本身必须用逻辑的和系统的信息过程模型联系在一起。 这样孤立的信息技能就能被整合到信息问题解决过程中去,学生就能确定他们需要完成什么、确定计算机能否帮助他们这样做、他们也能够使用计算机作为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一部分过程。学生因此也就获得了真正的计算机素养,从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有目的地使用计算机技能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
目前,信息问题解决方案——Big6技能已作为一门课程在美国中小学中推广、普及开来,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有效满足信息需求的一组技能,使学生在需要信息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作出决定等各种情形(学术的、个人的)下都能应付自如。不过这门课程需要图书馆媒体专业人员、计算机教师和课堂学科教师一起通力协作,共同开发包含计算机技能、通用的信息技能和课程内容的教学单元和学生合作项目。
随着因特网在美国中小学中应用的普及,因特网上众多的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传统印刷媒体(书、报、杂志)、电子媒体(电视、广播、CD—ROM光盘)、有专业知识的专家一起成为了实施Big6 技能课程不可缺少的工具、资源。具体应用如下:
●在任务定义阶段,学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邮件列表、新闻组、IRC实时聊天、MOO虚拟环境、CU—SeeMe 视频会议等因特网上的工具与老师就作业、任务和信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在搜寻信息的策略阶段,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因特网浏览器、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在线图书馆目录、杂志、报刊索引、全文电子资源的功用,并评价它们在查找文献方面的价值。
●在检索和获取阶段, 学生可以利用Web浏览器和检索引擎工具、在线图书馆目录、杂志、报刊索引从多种信息源(包括有专业知识的专家)检索和获取信息。
●在信息的使用阶段,学生可以利用FTP资料库下载和上载数据、 文档,利用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统计数据,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的剪贴功能引用他人的数据和资料,并记录他人资料的出处。
●在集成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字处理、图象处理、电子表格、桌面出版、讲演软件、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和Web 网页制作工具来创建文档、图象、图表、讲演稿和Web网页。
●在评价阶段,学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邮件列表、新闻组、 IRC实时聊天和拼写。语法检查软件与老师和其他人就他们完成任务、解决信息问题而创作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和评价。
三、信息素养教育与教育革新
当美国社会从一个基于资金和物质的工业经济向一个基于服务的信息经济转轨的时候,美国教育界已经注意到这将在教育中引起一个相应的转变,那就是变革学习过程,创建一种新型的以教师引导下的、交互式、自激励的学习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学校。学校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因为这些高级认知技能是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
有了知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学生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终身学习者、一个能进行批判性思考、能熟练使用各种技术、能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现代人,才能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
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它象一个推进器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学校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全面变革。
1.信息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领域整合
为了更好地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美国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课程组织重新修订了各自的全美课程标准,使信息素养技能与其他课程整合。如全美数学教师委员合在其新制定的“学校数学的课程和评价标准”中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的概念和技能,还要学习调查和推理的方法、交流的手段以及学习过程的观念。该标准还指出信息素养可以在涉及问题解决、基本事实的思考策略、从难题的情境中产生和调查问题、使用计算机、计算器和其他技术的数学课程中学习。又如全美社会学委员会在其修订的“社会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为了理解和应用包含在社会学课程中的概念,所有的学生必须用信息素养技能来实践。学生能够将知识、技能和行动准则联系在一起对于处于被社会问题包围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因此,信息素养应该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社会学课程中。
2.建立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和评价方法
由于信息爆炸的挑战和对认知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美国教师知道仅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技能。因此,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素养的环境(即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真实的学习环境),他们仔细地检查学科领域的要求、设置优先级、考虑学科内容的同时考虑学习过程。他们还创设能丰富学生学习经验的合作式活动。他们会同学校的图书馆媒体专业人员一起设计课程。
在信息素养的环境中,学生就能参与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如检索大量的信息源、就学科内容的理解进行交流、提出与已学过的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使用环境、人力、工具等资源进行学习。
由于关注了学习过程,因此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常常用“文档柜手段”(Portfolio approach)从各种不同角度收集用于学生评价的资料,学生则使用自评问卷或学习作品来展示他们的技能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
“下一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为了应付下一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素养的终身学习者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