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骨科内分泌科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影响。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24小时疼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折;疼痛程度;满意度;护理效果
骨折是骨科一种常见病,多因意外所致,突发特点明显。骨折若不积极治疗,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是骨折患者最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机体受损时的一种保护机制,为骨折患者受伤后的正常反应,也是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时间或急性剧烈疼痛,常常会造成患者睡眠困难、情绪低落,进而降低患者的身心舒适度,给其身体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本次研究选取6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影响,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4±2.6)岁;骨折类型:1例截肢,6例椎骨骨折,3例骨盆骨折,14下肢骨折,19例上肢骨折;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1±2.2)岁;骨折类型:2例截肢,4例椎骨骨折,9例骨盆骨折,17下肢骨折,12例上肢骨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的舒适护理计划,并将其严格落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舒适护理:护理人员要将病房的湿度控制在50%左右,将温度控制在22-25℃,保持屋内整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屋内空气流通,同时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使患者不仅身体上感到舒适,而且使患者心情愉悦,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和患者多进行沟通,尊重患者,关心、体贴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体位护理:骨折患者手术后,要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根据患者的体型、年龄、病情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骨折患者手术后一般采取平卧位、侧卧位,同时用软枕抬高患肢,患者站立时,要用前臂吊带屈肘位吊起患肢,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不会压迫神经,影响患者的静脉回流,避免患者身体软组织受到牵拉或者异常的压迫,缓解疼痛[1]。(3)疼痛护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视觉分散法(读报纸、读小说、看电视剧等)、听力分散法(听故事、听音乐等)、触觉分散法(按照伤口周围的皮肤、组织等)。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的疼痛程度以及满意度等。采用描述式评分法来测量患者术后24小时的疼痛程度,疼痛等级为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无疼痛感[2]。事先设计一份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3],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卡方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24小时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极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无疼痛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骨折是指骨头或骨头结构出现全部或部分断裂,常因意外伤害所致,患者可出现一个或多个部位的骨折[2]。一旦发生骨折,必须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否则极易出现不可逆转的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会致残。因此,临床上对骨折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尤为重要。放射诊断是临床诊断的一种常用手段,在骨折诊断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X线、CT、MRI等均是当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手段。
对于骨折的治疗,手术可获得良好疗效。但值得一提的是,术后患者仍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反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强化疼痛护理,以提升患者术后的舒适度。疼痛是机体受损时的一种保护机制,是患者受伤后的正常反应。骨折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疾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等。由于疼痛的感觉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与患者有关的各种因素,包括年龄、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经历、对疼痛的体验等均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与程度。长时间或急性剧烈疼痛,常常会造成患者睡眠困难、情绪低落,会降低患者的身心舒适度,给患者的身体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强化疼痛护理。
当前,疼痛已成为临床病情观察的第五生命体征。患者有要求镇痛的权利,医护人员有缓解患者疼痛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协助医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某种层面上讲,护理人员对患者处于更接近的位置,相比于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的变化;而从治疗角度出发,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提醒临床医生进行医疗措施的补充。因此可以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意味着,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着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常规护理显然已经不适用。舒适护理更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确保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舒适性,能从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出发,注重细节护理,因此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选取60例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群英,杨园园,陶树平等.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5):32-33.
[2]项贤美.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25-26.
[3]王芳毅,沈文娣.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5):576-577.
论文作者: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满意度论文; 舒适论文; 措施论文; 常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