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一、画图再现
对于那些意境很美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办法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从画图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效果。再现情境作业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实际画图的能力,达到了身心互动、手脑并用的训练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经验,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识。如教完《赵州桥》一课,设计的作业是:请你回去熟读第二、三自然段,再根据理解画出赵州桥的简笔画。从中加深学生对李春的设计和创造才能的认识。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乐趣。
二、观察体验
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可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燕子》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我布置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将春天的景色描写得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里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做资料卡
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会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必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财富。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会质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马上来了: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搜集相关资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图书馆、上网、问周围的人等,从中,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炼。
四、演课本剧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景。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兴趣非常浓厚,表演时也都很投入。如我教三年级《灰雀》后,设计的作业是:请你和同学或家长自由组合,课下演课本剧。学生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发展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从中培养了尊重、信任他人,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五、佳作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松鼠》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松鼠的美丽外貌特点,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采用总分式结构,抓住四肢、眼睛、 毛、尾巴等具体展开描写,学生学以致用,较好地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貌特征。
六、写实践报告
我经常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社会体验活动,并在活动后写下实践报告。在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课课文后,布置了这样一道实践性作业——考察我们附近河流的水质,并作简单的分析阐述。学生怀着对桂林山水的美好憧憬,走入了现实生活中,他们询问附近的居民,进行河水取样,参观化工厂,发现由于居民生活垃圾的污染和一些化工厂没有经过污水处理设施,直接排污造成的水污染现象非常严重。通过实地考察,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纷纷表示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周围的环境……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性作业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开展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刘克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赵州桥论文; 能力论文; 画图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