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d:YAG激光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希才[1](2021)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Nd:YAG激光仪对51例(60只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术,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后囊膜一次性切开成功率100.00%,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并发症为人工晶体损伤11只眼(18.33%),眼内压升高2只眼(3.33%)。结论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洪亮[2](2020)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24眼。试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手术均顺利完成,IOL均囊袋内植入。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IOL)偏心量、术后IOL倾斜度、主观视觉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22,P=0.729)。2个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6,P=0.939)。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患者IOL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IOL在水平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OL在垂直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2.85±0.24、3.30±0.36和3.43±0.42,对照组分别为2.34±0.23、2.65±0.44和2.57±0.39,均较术前的1.31±0.22和1.19±0.1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大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1.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与否,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2.囊袋张力环植入应用于超高度并发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无影响。3.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囊袋张力环后能够维持晶状体稳定性。4.通过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植入囊袋张力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图13表7参43
王冠平[3](2020)在《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该手术对患者视力、屈光状态、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PCO的患者55例60眼,其中男27例29眼,女28例31眼,年龄为52岁至76岁,平均年龄64.6±9.2岁。距白内障手术间隔9-84个月,平均14.37±3.56个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手术组和激光手术组。其中玻璃体手术30眼,激光手术30眼。纳入标准:(1)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发生PCO的患者;(2)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低于0.3的患者;(3)根据囊膜混浊程度分级为Ⅱ级(38眼)、Ⅲ级(22眼)的患者[7]。排除标准:(1)合并眼部急性炎症、青光眼、视网膜及黄斑区病变;(2)合并角膜斑翳、角膜溃疡等任何引起屈光介质混浊的疾病;(3)术中IOL未植入囊袋内、IOL脱位于囊袋外的患者,或IOL严重偏心倾斜的患者(行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OCT)确定IOL的位置);(4)不能配合检查及随访或全身状态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完善眼部常规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BCVA(Log MAR)、等效球镜度数、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压,应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玻璃体手术组:30只术眼行单通道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均一次切开后囊、吸出混浊囊膜碎屑。术后各时间点BCVA(Log MAR)均值与术前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等效球镜度数均值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监测眼压未见低眼压发生,监测眼压至术后6个月,均正常(10-21mm Hg);术后各时间点CMT均值与术前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手术组:30只术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其中5例因晶状体囊膜混浊致密,激光分2次完成。术后各时间点BCVA(Log MAR)均值与术前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等效球镜度数均值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监测眼压,高眼压发生12眼(21-26mm Hg 7眼;26-34mm Hg 5眼),其中6只术眼术后1天内眼压恢复正常;5只术眼1周内恢复正常;1只术眼经药物治疗(予卡替洛尔眼液点术眼),1个月才控制眼压,随访至术后6个月,眼压均正常;术后1周、1个月CMT均值与术前均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CMT与术前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同时间点BCVA(Log M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1天、1周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通道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治疗PCO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屈光状态明显改善,且对眼压、黄斑区视网膜无明显影响,是对Nd:YAG激光治疗PCO的有利补充。
秦章鹏[4](2019)在《后囊膜混浊机制及对比不同激光方式治疗早期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相关性;对比不同激光方式治疗早期后囊膜混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87例(60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患者随访1年,其中植入非亲水性丙烯酸树酯人工晶体296例(301眼)、植入聚甲基丙烯酸酯人工晶体291例(302眼)。观察记录两种人工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I级后囊膜混浊46眼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3眼。II级后囊膜混浊40眼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20眼。分别对A、C组患者行ND:YAG激光十字形后囊切开治疗,B、D组患者行ND:YAG激光环形后囊切开治疗。将A、B组,C、D组分别对比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1、587例(603眼)中,296例(301眼)植入非亲水性丙烯酸树酯人工晶体1年后囊膜混浊发生32例(33眼),发生率为11.0%,其中I级后囊膜混浊18例(18眼),发生率为6.0%,II级后囊膜混浊14例(15眼),发生率为5.0%,III级后囊膜混浊发生0例,发生率为0%。291例(302眼)植入聚甲基丙烯酸酯人工晶体1年后囊膜混浊发生50例(53眼),发生率为17.5%,其中I级后囊膜混浊28例28眼,发生率为9.3%,II级后囊膜混浊22例25眼,发生率为8.3%,III级后囊膜混浊发生0例,发生率为0%。植入两种人工晶体一年后后囊膜混浊发病率比较:非亲水性丙烯酸树酯人工晶体33眼少于聚甲基丙烯酸酯人工晶体53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B、C、D四组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术中激光参数结果。(1)脉冲数:A组,50.3±2.8(个);B组,54.6±4.3(个);C组,47.8±3.3(个);D组,54.2±5.1(个)。A、B组对比,C、D组对比P值(27)0.05,有统计学意义。(2)激光总能量:A组,40.30±4.75(mJ);B组,45.63±9.24(mJ);C组,41.80±4.85(mJ);D组,49.09±8.72(mJ)。A、B组对比,C、D组对比P值(27)0.05,有统计学意义。3、A、B、C、D四组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后,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发生并发症1眼(前葡萄膜炎),发生率(4.35%);B组发生并发症8眼(人工晶体损伤1眼,一过性高眼压2眼,玻璃体前界膜破裂1眼,前葡萄膜炎4眼),发生率(34.78%);C组发生并发症2眼(人工晶体损伤1眼,前葡萄膜炎1眼),发生率(10.0%);D组发生并发症8眼(人工晶体损伤1眼,一过性高眼压2眼,玻璃体前界膜破裂1眼,前葡萄膜炎4眼),发生率(40.0%);术后并发症方面,A、B组对比,C、D组对比,P值(27)0.05,有统计学意义。4、A、B、C、D四组患者接受激光后,术后都能形成约4mm大小类圆形的后囊膜孔,有效性100%,P>0.05。A组患者术前视力0.32±0.15,术后视力0.56±0.12;B组患者术前视力0.31±0.14,术后视力0.55±0.12;C组患者术前视力0.21±0.12;术后视力0.55±0.14;D组患者术前视力0.22±0.13,术后视力0.54±0.15。四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27)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年,植入非亲水性丙烯酸树酯人工晶体较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生物相容性更好,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更低。2、ND:YAG激光后囊切开治疗早期后发性白内障操作简单,安全性与成功率高。患者激光后,眩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视力明显提高。采用十字形后囊切开方式较环形后囊切开方式,激光脉冲数更少,总能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十字形后囊切开法安全、实用性优于环形后囊膜切开法。
李霁虹[5](2019)在《后发性白内障对主客观视觉质量影响的定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ARK-1s型自动电脑验光/角膜曲率仪测量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后囊膜混浊不透明指数(COI.H、COI.A、POI)的可重复性、稳定性,定量研究后囊膜混浊对主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拟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的27例PCO患者,详细眼科检查后充分散瞳,利用ARK-1s进行后囊膜不透明指数(COI.H、COI.A、POI)的测量,重复测量3次,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变异系数(CV)为统计学指标评估其可重复性及稳定性。同时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一周所有患者自然瞳孔下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自然瞳孔及散瞳后的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light index,OSI)、log(S)值、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分析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前、后的后囊膜混浊面积变化与主客观视觉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COI.H、COI.A、POI的3次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41,P>0.05;F=0.378,P>0.05;F=0.930,P>0.05),ICC均大于0.8,CV均小于5%;2.Nd:YAG激光术后,ΔCOI.A与ΔCOI.H、ΔUCVA、ΔBCVA、ΔOSI、ΔSR(3mm瞳孔)、ΔSR(6mm瞳孔)、ΔMTF cutoff(3mm瞳孔)、ΔMTF cutoff(6mm瞳孔)、Δlog(S)值(3mm瞳孔)、Δlog(S)值(6mm瞳孔)、Δ总高阶像差(3mm瞳孔)、Δ总高阶像差(6mm瞳孔)、Δ彗差(3mm瞳孔)、Δ彗差(6mm瞳孔)、Δ球差(3mm瞳孔)、Δ球差(6mm瞳孔)、Δ三叶草像差(3mm瞳孔)、Δ三叶草像差(6mm瞳孔)的变化均有相关性(∣r∣=0.4310.904,均P<0.05),其中,ΔCOI.A与ΔBCVA及ΔOSI相关性最强(r=0.904,P<0.05;r=0.891,P<0.05),与ΔPOI无相关性(r=0.231,P>0.05)。结论:1.ARK-1s型自动电脑验光/角膜曲率仪测量的不透明指数中COI.H、COI.A可以在临床上辅助评价PCO;2.后囊膜混浊面积对UCVA(logMAR)、BCVA(logMAR)、OSI、log(S)值、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SR、MTF cutoff均有影响,其中,对BCVA、OSI的影响最大。混浊面积越大,SR、MTF cutoff越小,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越低,高阶像差、眼内散射越大。
江慧敏,李燕,董晓明[6](2018)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100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Nd:YAG激光治疗术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9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00.0%。术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恢复至1.0以上80眼(80.0%),视力恢复至0.4~0.9之间20眼(20.0%),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眼(2.0%)发生前葡萄膜炎,6眼(6.0%)发生短暂性眼压升高,2眼(2.0%)发生人工晶状体轻微小凹痕损伤。结论在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中,Nd:YAG激光治疗术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杨俐丽[7](2018)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CO)术后视力恢复水平,并探究影响PCO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采用Nd:YAG激光进行手术的PCO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是否与年龄、性别、PCO发病时间等因素存在相关性。结果PCO患者Nd:YAG激光术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视力水平明显提高(u=9.7275,P<0.05)。Nd:YAG激光术后视力与PCO发病时间、吸烟、合并基础疾病有关(P<0.05)。患者Nd:YAG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程度与PCO发病时间有关(P<0.05)。患者术前视力水平差异与全身基础疾病显着相关(P<0.05)。合并有基础疾病且规服药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与无基础疾病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全身基础疾病未规律服药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均低于无基础疾病以及规律服药的患者(P<0.05)。结论Nd:YAG激光术后视力恢复与PCO发病时间、吸烟、合并基础疾病有关。
潘昕,张大光,陈哲慧[8](2017)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102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102例(121眼)后发性白内障实施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后囊膜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3个月,121眼中117眼(96.7%)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84眼(69.42%)恢复至0.4以上,治疗前后视力有统计学差异(P<0.01),4例不提高者患有不同类型眼底疾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葡萄膜炎2眼(1.65%)、人工晶状体轻微小凹痕损伤11眼(9.09%)和短暂性高眼压12眼(9.91%)。结论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提高明显,并发症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建民[9](2014)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摘除术后引起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最常见原因,同时也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化生是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普及和超声乳化术的开展,这种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常见。成年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约为10%-40%,儿童几乎高达10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及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而后者被广泛应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而有效的方法。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操作简单,可在门诊开展。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提高明显,并发症少。Nd:YAG激光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一过性眼压升高和人工晶体损伤。Nd:YAG激光治疗后囊混浊的原理是等离子体效应,等离子体的微小爆破可形成冲击波,其以声波形式扩散可导致靶组织破解碎裂,击穿后囊膜等组织。等离子体的这种爆破其形成的冲击波的作用范围为球面,所以,在应用激光治疗眼部病变时应充分考虑到激光对靶组织以外的组织的影响,如对角膜内皮细胞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影响的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均选自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分为两组,实验组:对32例(32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激光瞄准光准确聚焦于后囊膜表面,激光能量应从最小能量开始,环形切开后囊膜,切开直径约为4.5mm。全部患者后囊膜均成功切开,未出现并发症。激光后定期复查,分别于术前0.5h、术后1d、1周、1个月与3个月测定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例;同时选取32例、32眼(Phaco+IOL后,后囊混浊未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作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内皮细胞变化趋势。[结果]两组随访期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六边形细胞的比例下降程度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结论]一定能量范围的YAG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无明显影响,而对内皮细胞的正常形态产生影响。
刘先利,郑桂花[10](2013)在《眼前段分析仪对后发性白内障晶状体囊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三维眼前段分析仪(oculuspentacam)对后发性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观察的意义。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确定本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对后发性白内障后囊厚度的变化做动态观测。结果本仪器囊厚度线状断面可视图的建立数据与光镜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内可信度检验的标准差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本仪器囊的线状断面厚度与光镜扫描后发障的后囊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oculus pentacam对后发障后囊浑浊过程厚度发展的动态观察具有可信、准确、无创、简便的优点,可以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数据依据。
二、Nd:YAG激光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d:YAG激光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术前术后视力情况 |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2)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说明清单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检测仪器 |
1.2 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术中准备 |
1.2.3 术后护理 |
1.2.4 测量方法 |
1.2.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个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个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
2.3 两个组患眼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
2.4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
2.5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偏心量比较 |
2.6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倾斜度的比较 |
2.7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 |
2.8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3.1 本研究对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的意义 |
3.2 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选择 |
3.3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眼科中的应用 |
3.4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中的使用安全性 |
3.5 囊袋张力环对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 |
3.6 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及科研获奖 |
(3)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后发性白内障预防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语 |
致谢 |
(4)后囊膜混浊机制及对比不同激光方式治疗早期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研究现状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药品 |
2.1.3 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手术方法 |
2.2.2 分组情况 |
2.2.3 治疗方法 |
2.3 术后观察指标 |
2.3.1 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 |
2.3.2 两种术式ND:YAG激光治疗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成功率,激光参数,术后并发症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 |
3.2 两种术式ND:YAG激光治疗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激光参数,术后并发症,成功率 |
3.2.1 术中激光参数 |
3.2.2 术后并发症 |
3.2.3 手术操作难度及成功率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后发性白内障对主客观视觉质量影响的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2.1 检查方法 |
2.2.2 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 |
2.2.3 研究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3.2 不透明指数测量结果分析 |
3.3 不透明指数改变与视觉质量改变间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 |
2.2 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7)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ND:YAG激光术方法 |
1.3 全身性疾病分析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PCO形态 |
2.2 Nd:YAG 激光术后并发症 |
2.3 Nd:YAG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 |
2.4 PCO患者Nd:YAG激光手术治疗前、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
2.5 患者视力水平与全身基础疾病关系分析 |
2.6 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与全身基础疾病规律服药关系分析 |
2.7 影响Nd:YAG激光术效果不佳单因素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8)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102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 |
2.2 Nd:YAG激光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
2.3 Nd:YAG激光治疗后并发症 |
3 讨论 |
(9)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Nd:YAG激光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刘希才. 慢性病学杂志, 2021(09)
- [2]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D]. 王洪亮.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3]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D]. 王冠平.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后囊膜混浊机制及对比不同激光方式治疗早期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D]. 秦章鹏. 南昌大学, 2019(01)
- [5]后发性白内障对主客观视觉质量影响的定量研究[D]. 李霁虹.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6]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 江慧敏,李燕,董晓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33)
- [7]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D]. 杨俐丽. 苏州大学, 2018(01)
- [8]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102例的临床观察[J]. 潘昕,张大光,陈哲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8)
- [9]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D]. 王建民. 山东大学, 2014(11)
- [10]眼前段分析仪对后发性白内障晶状体囊的分析[J]. 刘先利,郑桂花.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