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区教育——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由之路论文,社区论文,特色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3)10-0054-03
一、社区教育历史演变及特色社区教育形成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
原始社会时期,以部落为社会活动单元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地域限制性。这种地域限制也使原始的社区要通过一定区域内的共同生活教育,来满足种族与部落的生存延续与发展的需要。特定区域内的家庭生活或氏族生活、工作或游戏、仪式或典礼等都成为一种教育机会,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机会。在萌芽状态的社区教育中,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是纯粹的、合乎实际需要的。
学校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出现,为社区教育增添了一种异化力量。学校教育的形式化、组织化、制度化,对社区教育权限存在一种大范围的介入,社区教育作为模糊的教育形式被学校教育挤入社会犄角,但社区生活仍然存在,社区教育依然存在。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说:“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时,我们不应当忘记,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的事情更重要,它们制约并说明学校内的事情。”学校在当代已经不是进行教育的惟一场所,教育范围已经延伸到全社会。当今社会分工和全球范围内的社会重组,使得各国把社区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上。社区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有效场所之一。
(二)社区教育的发展——特色凸显
社区教育在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所担负的责任不同,形成了社区教育的国家特色,不同国家的社区教育呈现不同模式。
丹麦的柯隆威等人于19世纪中叶创办的“民众中学”可视为社区教育的发端,它以“为民众启蒙、为民众教育”为宗旨,教育对象以青年与成人为主,教育活动主要目标是提高灵活多样的人文素质。今天,北欧五国教育已形成特色:在民众运动中争取得到民众教育的权利;立法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人文精神的渗透也在加强。在形成自身特色的同时,社区教育内涵已大大超越了初始的民众教育,形式丰富多样,在民众中学、家庭式民众中学、学习小组等不同机构进行的教育,分别满足了不同国家及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
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是日本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它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学习的要求。与此同时,日本非常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以此来保证社区教育机构的完备和社区教育效果。
社区学院是美国现代的社区教育机构,通过社区学院大学教授或社区教育专家协助居民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不同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的成员都是社区教育的对象,社区教育内容完全依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来组织。美国发达的社区教育与其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是明显的,社区教育的进步与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教育需求有关。这体现了美国社区教育与现实结合的特点,社区学院的高质量和大量的建立又使得这种特点体现得相当明显。
(三)特色社区教育的形成
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非固定模式,成为各国发展社区教育不约而同采取的模式,我们称此模式为发展社区教育的动态模式。这一动态模式的最终结果是特色社区教育的形成。我们把特色社区教育的规定性归纳如下:
1.服务性
社区教育的宗旨,首先是为消除社区的社会问题,建设和发展社区服务的。由于各社区的地理位置、各类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以及人员结构均不尽相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因而对社区教育也有不同要求,这就会形成在发展目标、重点、模式、内容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特色社区教育服务及其他各项工作,要明确以社区需要为中心,这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社区教育的目标以社区的近期、长远需要及当地各产业的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其生源主要是本社区的青年学生,并促使、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当地社区工作和生活。为当地各种年龄的居民提供教育机会,既满足各类在职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水平的需要,也能满足失业人员学习新技术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的需求。社区教育为社区文化发展服务,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开展有关国家政策、社区规划、娱乐文化等宣传教育,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2.普及性
建立相应机构成为社区教育普及的重要保证。美国社区教育主要依托社区学院完成,社区学院的收费较低,且学生可以就近入学,综合起来接受社区教育的成本相对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成本低,这是社区教育得以普及的重要条件。同时,社区教育对象覆盖了人口结构中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社区教育担负的此项任务正是传统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在发展传统学校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将成为世界各国普及教育甚至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3.多样性
社区教育担负着终身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使命,它在办学上的多样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时间跨度上:由青年延伸到老年期,使教育成为人的多次性和连续性的行为,从而达到与生存的整合,使教育形成纵向一体化;在空间跨度上,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外延大大拓宽,从而达到与生活的整合,使教育形成横向一体化。
在社区教育对象上:社区范围内的人口特点使得社区教育的对象上变得复杂多样,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就业状况、身体状况等因素都影响到社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选择。
在社区教育功能上:从传统教育单纯传递人类认识成果的功能,扩大到人、社会、自然各个方面,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并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4.开放性
其本质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接纳力强。社会发展会使社区教育的要素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要求社区教育本身具有较高的容纳能力。
二是分辨率高。特色社区教育的更新和社会需求及社会条件变化的速度是同步的,或者说特色社区教育能在“第一时间”内对社会需求进行分辨,社会需要将成为促使社区教育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诸要素转向的决定因素。这种快速的“反应能力”就是其开放性的表现。
二、发展特色社区教育的新思路
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和教育特点,发展特色社区教育可从以下基点进行思考:
(一)体现地理区位的特色社区教育
由于我国的地理条件复杂多样,东西部、山区和平原、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和资源贫乏地区、农村和城市等差别,都成为其地理区位下的社区教育的制约因素。这种制约因素体现在教育上,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社区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例如,四川沿江农村的社区教育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使得此教育价值在本地区获得体现。
(二)基于人口结构的特色社区教育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不同方面,现以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为标准加以说明。一定社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是富有变化性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本社区内的年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以年龄结构为标准,社区教育可分为幼年型、青年型、中年型、老年型、年龄段综合型特色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主管部门或工作者要在考察本社区年龄结构的基础上制订实施教育方案。例如,以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社区教育要体现以下特色:教育目标上以引导老年人追求人生的乐趣为主,开发老年人的人生“第二黄金期”,丰富生活情趣,弥补人生缺憾,满足好奇心,使人生阅历得到升华。
受教育水平高的社区教育应把受教育者的能力转化作为重点,继续开发社区内的人力资源。
(三)目标导向鲜明的特色社区教育
社区的目标导向是指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在考察本社区实际状况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本社区发展的标准和目标。社区发展规划目标依据不同标准可以有很多分类方式。例如,身处杭州、上海、南京等文化名城的社区会把社区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文化型社区,把发掘和传授所处地的文化底蕴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逐渐形成文化性社区的特色。深圳、广州等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社区发展的目标导向可以是经济型社区。
(四)教育功能分化的特色社区教育
教育功能横向可以分为对人的功能和社会功能,纵向可以分为补偿性功能、维持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与此相对应,社区教育依功能可体现出不同特色。横向看:理想状态模式下,社区教育对人的功能和对社区的功能是相统一的,但现实条件下,在不同的社区中,其特色教育可以因时期变化而有所侧重。例如,社区教育初期可以首先注重社区内成员的基本公民素质的养成,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把重点转移到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上来。纵向看:社区现状和社区教育(服务)整体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同的。依据差异的大小,可以把社区教育分为补偿性特色社区教育、维持性特色社区教育和发展性特色社区教育。补偿性社区教育重在弥补由于历史等原因遗留下的问题;维持性社区教育重在保持社区整体功能的与时俱进;发展性社区教育重在实现社区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超越。
(五)办学主体不同的特色社区教育
国外社区教育都有自己的载体——社区教育机构。同时,这些机构背后隐含着不同的办学主体。依办学主体分,现存以下三种:政府主导型、市场(社会团体)主导型、民众(社区成员)主导型。
我国社区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始就要探索多种主体办社区教育的良好形式,使社会不同力量在社区教育发展中起不同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在我国的东西部差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尝试西部地区建立政府主导型特色社区教育,中部建立市场(社会团体)主导型社区教育,东部沿海建立民众(社区成员)主导型社区教育。
特色社区教育基点依据不同社区而变化,这些基点也必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上所列基点受现实教育研究的视野所局限,并且在实际建设特色社区教育过程中,需要各种基点及基点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分化——再整合——再分化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多元的。这种动态多元性就是我国建设特色社区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