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50位散文作家生平研究_大正藏论文

新辑唐代50名散文作者生平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唐代论文,生平论文,散文论文,作者论文,新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对我国第一部断代散文总集——《全唐文》(包含《唐文拾遗》、《唐文续拾》)未收录的50名唐文作者的生平,结合史书和有关文献,进行了考证,编写了小传,并列举了每位作者的作品名称和出处。

关键词 新辑 唐代 作者 生平考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诗文大盛的时期。就散文来说,据《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三部总集统计,有3035位作者,22896篇。但是,这绝不是唐代散文创作的实际数字。这是因为:一、清代编修上述3书时,距唐末五代为时甚远,唐文散佚,无法觅得者肯定不少。如唐代的诏令,如果以两《唐书》、《册府元龟》、《唐会要》、《资治通鉴》的记录,与上述3书的录文相对照,就可看出,我们今天能读到的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已经失传了。二、清人编纂唐文时,有成百成千的碑刻墓志其时尚未出土,现在却被我们发现了。三、清人钩沉古代浩瀚的文献,也有不少疏漏,好些唐文未被辑入上述3书。因此,很有必要增补唐文及其作者。据笔者所知。可增补的唐文作者多达1000多名。本文拟就其中的50名作者生平行事,钩沉稽考,以期有益于唐代文学、史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

1.元康,唐贞观年间僧人。先居山野,后入京城长安。形体臃肿而短,装饰诡异,居安国寺讲《三论》,又撰《玄枢》两卷。《宋高僧传》卷四有传。

《大正藏》卷四五第161页载有其单篇散文《肇论疏序》。

2.迦才,唐太宗、高宗朝僧人,住长安弘法寺,撰有《净土论》三卷,并著《净土论序》一篇。其《净土论》卷下,记述往生净土者20人,其中时序最晚者为贞观二十二年(648)七月二十日坐化的雍州礼泉县妇女姚婆。据此可断,《净土论》成书于贞观末或永徽初,著者当生活于太宗、高宗朝。《净土论序》及《净土论》上、中、下三卷,载于《大正藏》卷四七第83页。

3.孟铣,昌平(今河北昌平)人,生活于唐高宗、武后朝,官屯田员外郎。净土宗大师善导(613-681)弟子怀感撰《释净土群疑论》,未完成而圆寂。其师弟怀恽继其未竟之志,书编成后,请孟铣为之作《释净土群疑论序》散文一篇。《大正藏》卷四七第30页载有其序及《释净大群疑论》七卷。

4.窥基(632-682),或作灵基,乘基,大乘基,近人考其单名基,字洪道。祖籍介休(今山西介休),贞观六年(632)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其先与拓跋氏同出于鲜卑族,号尉迟部。伯父为唐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敬德,父宗德,封江油县开国公,官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窥基体貌伟岸,天性聪敏。9岁丁艰,17岁出家,拜著名高憎玄奘为师,始居广福寺,后入慈恩寺,与玄奘译经,共同创立唯识宗。麟德元年,玄奘圆寂,窥基往复五台山、博陵诸大寺院讲经弘法,声价甚高。永淳元年(682)圆寂,俗寿51。生平著述甚丰,现存14部,百余卷,时称“百本疏主”、“慈恩大师”。《宋高僧传》卷四有传。《大正藏》卷四七第166页载其单篇散文《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5.王德真,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官中书侍郎,兼检校相王府司马。其年12月,撰《大唐故特进行右卫大将军兼检校右羽林军仗内供奉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泉君(按:即泉男生)墓志铭并序》。志文见《唐代墓志汇编》上册第667页。

6.韦胤,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县)人,祖元整,唐初为西府东阁祭酒、天策上将府铠曹参军事、通、曹二州刺史、上柱国。叔綝,武则天垂拱年间,官益州大都府成都县令。胤于永昌元年(689)年五月,撰《大唐故益州大都督府成都县令韦府君(即韦綝)墓志铭并存》。志石本世纪80年代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城东北。《隋唐五代墓志汇编》106页。

7.冉祖雍,远祖为鲁(今山东)人,后徙家天水(今甘肃天水)。祖父某,官唐永州刺史,父某,武则天朝,为河州刺史。兄祖求,字义,年18,郡方举孝廉,夭亡于洛州。永淳元年葬,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迁葬。其年正月,冉祖雍撰有《大周故河州刺史冉府君长子(即祖求)墓志铭并序》。志石出土河南洛阳市南郊。

8.族承烈,武周时人。圣历二年(699)二月,撰《大周故文林郎贞隐子先生墓志铭并序》。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卷四存录文,《北京图书馆藏墓志拓片》1684有拓本。

9.法藏,唐武则天、中宗朝僧人。中宗景龙二年二月,于凤翔法门寺(今陕西扶风法门寺)修行。其月15日,撰《白石灵帐铭文》。铭石于1987年出土。志文见《文博》1985年第6期《法门寺调查报告》。

10.湛然(711-782),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俗姓戚,家世儒业,独好释氏。17岁访道浙东,师从芳岩法师习天台宗止观学。年20余。又师左溪大师习经。天宝初,年38始登僧籍。于越州师从昙一大师。后居吴郡开元寺弘扬天台宗。左溪圆寂,继其席,又于兰陵、清凉、天台诸寺院讲经,名播区中。天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征,辞疾不就。建中三年(782)二月五日委化。享年72。《宋高僧传》卷六有传。

湛然平生著述甚丰,有《法华疏记》、《止观辅行传弘诀》等专著,又有《止观大意》、《始终心要》等单篇散文。(分别见《大正藏》卷四六第459页、第473页)。

11.子敬,君山(今江苏江阴)人,生活于唐玄宗至代宗朝,出家为僧。永泰元年(765),高僧湛然著《止观辅行传弘法》40卷,子敬为之作《止观辅行传弘诀序》。《大正藏》卷四七第141页载录其文。

12.姚骥,洛阳河清(今河南孟津北)人,高祖信,仕唐为秦州成纪县令,曾祖恭,任成州刺史。叔祖常一,号法津,玄、肃、代宗三朝名僧。骥于代宗大历初,任太常博士。大历五年(770)年八月,法津圆寂,撰《大唐荷恩寺故大德敕谥号法津禅师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83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全文见载于1983年《考古与文物》丛刊第3号。

13.邓口,唐玄宗、肃宗朝人,乡贡进士。宝应二年(763)四月,朝请郎、试岳州长史、上柱国邓俊葬益阳县。邓口撰《唐故朝请郎试岳州长史上柱国邓府君墓志铭并序》。1978年10月在湖南省益阳县七里桥与益阳市郊区交界的赫山庙地段出土了此墓志。志文镌刻于青砖上,共15行,计198字。《考古》1981年第4期《湖南益阳县赫山庙唐墓》引录全文。

14.赵恒,唐玄宗、肃宗朝人。乾元元年(758),官原州都督府功曹参军。其年10月,撰《大唐故左领军卫大将军慕容府君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74年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出土。志文共33行,《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2期《唐代慕容威墓志浅释》载录之。

15.郭暧,唐玄宗朝人,与终南山广福寺僧灵悟友善。天宝二年(743),撰《大唐广福寺静业和尚墓志》。志石存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志文见《陕西金石志》卷一二。

16.元份,河南人(今河南洛阳)人,生活于唐玄宗朝。天宝九年(750),为朝散郎,行梁王府骑曹。其年二月,撰《大唐故汴州尉氏县令衡公前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91年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西山头出土,长、宽均为0.3米,志文楷书,共18行,满行18字。《华夏考古》1993年第1期《洛阳孟津西山头唐墓发掘报告》载录墓志全文。

17.卢,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生活于唐玄宗朝。堂兄卢从愿,官吏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740),为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其年9月,卢从愿夫人郑氏卒,撰《唐故荥阳郡夫人郑氏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87年12月,从洛阳龙门西山出土,现藏龙门文管所。《文献》1991年第2期《跋龙门地区新发现的三件唐代石刻》一文引录了墓志全文。

18.张令晖,唐玄宗朝人,开元二十七年(739),为宁远将军、守右司御,上柱国,其姬妾王仁淑,善歌舞,年方二八入宫,后归张令晖。开元二十七年九月,王氏卒,令晖亲撰《室人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吏部常选唐万顷为之书写。志石于1971年从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东原出土,长0.47米,厚0.08米。志文18行,行19字,计342字,《咸阳碑石》(三秦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5页全录之。

19.杨播,唐玄宗朝人。天宝元年(742),撰《凉州御山石佛瑞像记》(一名《罗汉见圣容碑》)。碑石于1981年从甘肃省武威市出土,文载《敦煌研究》1983年创刊号。

20.海印,唐玄宗朝僧人。天宝初,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市)永安寺修行,造建舍利塔一座。天宝六年(747)二月十五日,同真净、宝意树、宝意林撰《大唐舍利之碑》。碑石于1987年4月从天水市陈家庄出土。志文载《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3期第65页。

21.道润,唐肃宗、代宗朝僧人,不空弟子。大历十一年,为灵应台检校道场。其年7月29日,上《贺平河南表》,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5页。

22.秀岩,大历十年(775),为检校大兴善寺文殊阁僧。同年4月5日,与僧人惠胜、惠朗进《造文殊阁状》。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1页《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五。

23.赵迁,唐肃宗、代宗朝人。曾官左领军卫兵曹、翰林待诏。大历十一年(776)十一月二十九日,撰《贺平李灵曜表》,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6页《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六。

24.元皎,灵武(今宁夏中卫)人,唐玄宗至代宗朝高僧。天宝末,侍从肃宗于灵武,至德二年(757),受敕旨,后随驾入京,又受敕于凤翔开元寺置御药师道场,加署内供奉。又曾为长生殿道场念诵、保寿寺主持。大历十三年(778)十月九日,撰《请度僧表》,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6页《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六。

25.惠朗,唐肃宗、代宗朝人。大兴善寺高僧不空弟子。大历十三年(778),为大兴善寺上座。大历九年(774)七月七日上《谢恩制追赠先师并谥号表》。其文载于《大正藏》卷五二第850页《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五。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谢赐紫衣表》;大历十年二月十三日,上《谢赐额表》;六月十五日,进《谢恩赐小祥斋供表》;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进《谢诵持尊胜真言表》;四月五日,进《请为先师立碑表》;十一月二十八日,上《贺平李灵曜表》;十二月,进《请续置功德使表》;十二年六月十日,进《谢斋儭茶表》;十三年正月七日,进《贺春雪表》;十月九日,上《贺度韩王女出家表》。上述诸篇,俱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1至853页。

26.惠果(746-805),俗姓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9岁出家,从密宗大师不空弟子昙贞习经,后又于长安兴善寺从不空受法,为阿阇梨(传法大师)。年22,又从密宗另一大师善无畏弟子玄超习胎藏法。大厂十年(775),惠果作为密宗大师不空、善无畏的传承人,在长安青龙寺东塔院设灌顶道场,广为弘法,历代、德、顺宗三朝,门徒远至新罗、日本。永贞元年,于青龙寺圆寂,享年60。《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五○第294页有《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高野大师御广传》,有惠果的日本弟子空海撰写《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梨惠果和尚之碑》,俱详载惠果生平。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五○《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以及其书卷五二《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收录惠果上奏皇帝谢表数篇。其书卷六第857页有:大历十二年正月八日,上《恩命拂拭京城诸寺塔像讫进表》、其书卷五第852页有:大历十年十一月十日,进《恩赐彩谢表》。

27.毕諴(802-863),字存之,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人。从祖构,高宗时为吏部尚书。父匀,为协律郎。諴博通经史,尤善赋诗。大和中,擢进士第,复以书判拔萃。尚书杜悰镇许昌,避为幕府;悰领度支,又辟之为巡官,后随其镇扬州。悰入朝为相,諴为监察,转待御史。武宗朝,出为慈州刺史。宣宗即位,入为户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历驾部员外部、仓部郎中,兼侍御史。期年,召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出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历徙昭义、河东。懿宗即位,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判度支。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咸通四年(863)十一月,为河中尹、晋、绛、慈、节度使。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镇,时年60。《旧唐书》卷一一七、《新唐书》卷一八三有传。

毕諴与杜悰交谊笃厚,开成五年秋,杜任工部尚书时,长女病故。毕撰《唐工部尚书杜公长女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79年从陕西省长安县大兆乡司马村南出土,呈正方形,边长0.43米,厚0.087米,凡19行,行19字,与题款合计310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志文见载于《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4期,第78页。

28.昙贞,唐肃宗、代宗朝人,大兴善寺高僧不空弟子,曾居周至县仙游寺、长安青龙寺传法。大历九年(774)六月二十八日上《恩赐绢七百五十二匹造塔谢表》,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47页。大历十二年八月三日,上《贺南山祈雨赐物表》,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4页。大历九 年二月三日,上《贺玉女潭祈雨表》,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5页。

29.清沔,唐德宗、宪宗朝僧人,著名高僧澄观门人。撰《澄观行状》。《宋高僧传》卷五《唐代州五台山清凉寺澄观传》引录该文。

30.孙寰,唐肃宗、代宗朝人,隐居不仕。《历代法宝记》载其所撰《大历保唐寺和上传顿悟大乘禅门门人写真赞并存》,盛赞无住禅师(凤翔人,俗姓李)弘法要旨。

31.李再,唐代宗、德宗朝人,官安次县令。贞元六年(790)正月,撰《大唐故瀛州司马兼侍御史太原王府君(即王郅)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65年4月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草桥东南四顷三村出土,志文共20行,行字不等。《考古》1980年第6期《北京市发现的几座唐墓》载录墓志拓本照片。

32.陈维,唐代宗、德宗朝人,乡贡进士。建中三年,撰《大唐故赠扬州大都督曹府君(即曹景林)墓志铭并序》。志石出土于陕西省西安郊区。志文见载于《西安郊区隋唐墓》(科学出版社,1966年版)。

33.朱谠言,唐德宗、顺宗、宪宗朝人,乡贡进士。元和二年四月,撰《唐苏州长史董楹墓志铭并序》。志石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出土。志文见载于《西安郊区隋唐墓》(科学出版社1966年版)。

34.崔佐时,博陵(今河北定县)人。生活于唐德宗、顺宗、宪宗朝。元和九年(814),官太子通事舍人。其年十一月,撰《唐故瀛州司马陉邑安平范阳三县令函州节度押衙兼侍御史太原王公(即王郅)夫人博陵崔氏合袝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65年4月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草桥东南四顷三村出土。《考古》1980年第6期载录墓志拓本照片。

35.张翃,唐肃宗、代宗朝人。大历十一年(776),为屯田员外郎。其年四月,著名天文学家、司天监瞿昙譔卒。十月,张翃撰《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司天监瞿昙公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77年5月,从陕西省长安昙纪阳乡北田村出土。《文物》1978年第10期《唐代天文学家瞿昙譔墓的发现》引录墓志全文。

36.张氏,邓国夫人,名不详,唐肃宗、代宗朝人,夫封邓国公。代宗朝封邓国公者有张献诚,但难确指张氏即献诚妻。大历九年(774)七月五日,撰《祭大德三藏不空和尚文》。其文见载于《大正藏》卷五二847页《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四。

37.常清,唐肃宗、代宗朝僧人,惠坚弟子。大历七年(772),为内道场念诵僧。其年六月十二日,上《谢赙赠亡师惠坚物表》。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6页《代宗朝赠司空大辨证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六。

38.崇惠,唐肃宗、代宗朝僧人。大历三年(768)居安国寺,其年十月二十八日,于长安章敬寺道场表演登刀梯,得代宗褒赏。二十九日,上《谢赐紫衣并贺表》。其文载于《大正藏》卷五二第857页。

39.惠胜,唐肃宗、代宗朝僧人,不空弟子。大历九年(774)居兴善寺。其年七月,不空圆寂,撰《祭文》,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847页。大历十三年(778),为大兴善寺检校两道场知院事。其年六月六日,上《恩赐锦彩缣缃共四十四匹谢表》。其文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8页。

40.惠晓,唐肃宗、代宗朝高僧,不空弟子。大历十二年(777),居西明寺,奉旨为五台山修功德使。其年三月九日,上《往五台山修功德辞谢圣恩表》;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上《恩命令与惠朗同修功德谢表》;其年正月一日,上《元日献甄叔迦宝表》;十二月十八日,进《五台山修护摩功德表》。以上诸篇,俱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8至859页。

41.刘仙鹤,唐肃宗、代宗朝人。大历九年(774),官内给事。其年七月六日,奉敕致《祭故大辨正广智三藏和尚文》。其文见载于《大正藏》卷五二第849页《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四。

42.法高,唐肃宗、代宗朝僧人,不空弟子。大历十三年(778),为大兴善寺都维那。其年四月十九日,上《谢恩命令有则法师于兴善寺开讲表》,四月十五日,上《谢制补沙门惠朗充兴善寺上座表》,二文俱载《大正藏》卷五二第859页。

43.惟忠,唐顺宗、宪宗朝人,洛阳龙门圣善寺僧。元和九年(814)八月,宁刹寺大德尼澄奄化,惟忠于其月撰《唐宁刹寺故临坛大德尼澄尊胜陀罗幢记并序》。幢石于1986年3月从洛阳市龙门出土,现藏龙门文管所。《文献》1991年第2期张乃翥《跋龙门地区新发现的三件唐代石刻》一文引录了幢文。

44.妙威,唐武则天、中宗朝僧人。景龙二年(708),任凤翔法门寺主持。其年二月十五日,与同寺都维那仙嘉、无上撰《应天神龙皇帝(即中宗)下发入塔铭》。铭石于1978年出土。《文博》1985年第6期《法门寺调查简报》转引《塔铭》全文。

45.裴适时,唐代宗、德宗朝人,曾为汴州司法参军,与净住寺智悟上人(俗名刘仲丘)友善。大历六年(772)智悟圆寂,于其年十二月,撰《唐故净住寺智悟律上人墓志铭并序》,志文见载于《陕西金石志》卷一四。

46.高测,彭州(今四川省彭县)人。聪颖博学,文翰纵横,多才艺,精音乐。广明元年(880),僖宗由长安逃至蜀,测进所著书,除秘书省校书郎,后为威胜军节度判官,卒于官,《北梦琐言》卷五载其生平小传,《新唐书》卷五七《艺文志三》载其著《韵对》十卷。

47.卢谏卿,唐宪宗至文宗朝人。曾任廊坊节度判官;朝议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上柱国。大中四年(830),撰《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守右领军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庐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太子少保何公(何文哲)墓志铭并序》,志石于1966年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出土。志文共60行,行57字,共3400余字。《考古》1986年第9期《何文哲墓志考释》附有录文。

48.杨础,唐宪宗至文宗朝人。大和四年(830),为试太常寺奉礼郎。其年十月,撰《唐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李文政墓志》。志石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志文见载于《西安郊区隋唐墓》(科学出版社1966年版)。

49.吴发,唐文宗至宣宗朝人。大中四年(850),任秘书省较书郎。其年十一月,撰《唐茂州刺史何溢墓志》。志石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志文见载于《西安郊区隋唐墓》(科学出版社1966年版)。

50.洪辨,敦煌僧人,约生活于唐德宗至文宗朝。穆宗长庆三年(823),任释门都法律,兼副教授。文宗大和六年(832),为都教授,并于此年始修莫高窟365窟(见此窟藏文题记)。此后撰《敦煌都教授兼摄三学法主陇西李教授阇梨写真赞》。文载敦煌文书伯希和卷4660号。

标签:;  ;  ;  ;  ;  ;  ;  ;  ;  ;  ;  

唐代50位散文作家生平研究_大正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