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否和机器人结婚生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器人论文,结婚生子论文,人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器人杀人事件
1978年9月6日,在日本广岛一家工厂里,发生了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情,一台专门负责切割钢板的机器人。突然“狂性大发”,向一名值班工人举起“屠刀”,把这名工人当作钢板,活生生地切成肉片。这一惨案是世界上第一宗机器人杀人事件。
接下来,机器人杀人事件不断上演。
1982年5月,日本山梨县阀门加工厂的一名工人为一台专门加工螺纹的工业机器人调整时,处于停止状态的机器人突然动起来,抱住他旋转。工人头部和胸部严重受伤,随后死亡。1982年,英国一名女工在测试工业机器人的电池时,机器人突然“野性大发”,将她的手臂折成两段。
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主任宋爱国教授说,他对这些机器人杀人事件早有耳闻,其实在国内也发生过机器人伤人事件,而且性质大抵相同,而站在这些机器人身边的人就不幸成了牺牲品。
宋教授说,机器人“暴动”事件还特别容易发生在实验室。这些机器人对制造它们的主人更会“动手”。就在宋教授的实验室.这里的机器人有时也会发些“小脾气”,不听使唤,不过幸好它们本身杀伤力不强,因此没有出现过什么伤人事件。
机器人究竟为什么会对“主人”大开杀戒?是不满被控制而对人类展开的报复吗?随着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强大,它们会不会对人类产生威胁呢?
机器人发脾气就跟电脑死机一个道理
宋爱国教授解释,其实机器人伤人不是什么报复、抗议行为。就现有资料来看,机器人杀人事件主要都出现在机器人兴起的早期。因为那时人类刚刚接触机器人,对它们的了解还不深入,很多事情还没能完全掌控。机器人之所以“性情”大变,是因为它们受到特定环境干扰,使得某些指令或程序发生故障,导致运作失常。
在实验室更容易发生机器人伤人,则是因为这里的很多机器人还在研制当中,性状还不是很稳定,而且,为了制造出更灵敏的机器人,科研人员经常要对新造的机器人进行测试,许多测试都要直接在机器人身上进行,因此一旦出现如程序或指令错误的事情,就容易出现伤人事件。
那么,机器人究竟是受到什么样的环境干扰产生故障而导致杀人呢?面对随时可能“乱发脾气”的机器人,科研人员又是如何进行防御的呢?
宋教授介绍,从早期机器人伤人的原因来看,一般造成机器人故障的原因是机器人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如电磁波干扰、振动、温度变化等,这些情况发生后,就容易对机器人电路形成干扰,从而导致程序出错、某些信号无法表达等,就容易出现机器人工作异常。就跟电脑一样,如果程序出错,就会出现死机,不同的是电脑死机最多黑屏,而机器人是通过遥控运动的,一旦动错地方,就容易伤人。
一个小芯片能让动物变成唯命是从的机器
在宋教授的实验室,他们正在研究各种辅助病人行动的机器人。有一种给中风病人提供帮助的机器人,把人和机器人“捆绑”在一起,机器人在前方,人在后方,通过遥感控制,人就能行动自如。
那么,这种机器人的行动原理是什么呢?
宋教授说,现有机器人的智能主要来自微小的芯片所具有的巨大计算能力。这种计算智能虽然能较好地处理事务性和计算性的工作,但不能处理未知情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宋教授告诉记者,这是机器人研究的一个方向,其实机器人研究还有另一个方向,那就是“生物机器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多个科研小组都在试图研发,这个方向就是让动物的大脑和计算机能够连通,当这些动物长大后,它们就将变成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机器的“生物机器人”。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有人在进行这种研究。不久前,他们研制了一个壁虎机器人,就是在壁虎的体内植入电极,使得壁虎能听从命令,让它向左就往左,向右就往右。那么,是否所有的生物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行为呢,甚至包括人?
宋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从生物学来说,动物运动一般都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网络来控制的,而大脑在运作时会产生脑电波,如果能监控到这些脑电波,那么就能控制各种行为。而“生物机器人”就是通过在大脑中植入芯片,来控制脑电波,通过各种命令,使得动物听话。
但是,目前这种实验都只是运用在动物身上,在人身上实验是不被允许的。
人类最终将进化成为机器人?
尽管在短期内,机器人要超越人类还不太可能,但对机器人的疑虑也并非杞人忧天。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确越来越能干了。
科学家预言,或许新一代的机器人将是一种生物、电子、机械的综合体,具备繁殖、自我修复和创造的能力,能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具有坚强的结构和强大的动力。未来机器人不再是毫无感情的麻木不仁的机器,它们同样具有和人类一样的思想和意识,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和多种性格,它们也会惧怕死亡,生存也同样是它们的第一需要。
美国一名未来学家和发明家作出了更大胆的预言——到2029年,机器人将具备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甚至具备我们的情感……我们将把微型智能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植入我们的大脑,与我们的生物神经细胞直接交互作用,让我们更加聪明,记忆力更好,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进入虚拟现实环境。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章梅芳老师说,未来机器人虽然已经能够说话和走路,但仍然只是一种机器,不过,当它们拥有了性别和情感之后,它们将成为一种百分之百的人造新物种,到那个时候人类千百年来制定的伦理观将全面被颠覆。
具有智慧和情感的机器人大概不会甘于听从人类驱使吧。正如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预言的那样,要让机器人适用于现实社会,就必须让它们有自己的选择。然而它们一旦有了选择权,就有可能违抗人类的指令,机器人的反抗也许会带给人类巨大的威胁。同时,由于机器人的力量非常强大,设计上的一个小疏漏就有可能造成大麻烦。通过极其复杂的工程制造出的机器人或许会因一个不经意的计算错误迷失“本性”,酿成大祸。
不过,不少科学家也认为,如果不是由于灾难等因素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终极进化应该是机器人,机器人必将取代人类主宰整个世界。机器人并不是通过与人类的战争取得世界的主宰权,而是人类本身进化成了机器人。
皆大欢喜生个“机器娃”?
如果科幻小说中的有思维、有欲望、有满足感、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还拥有“性别”的机器人和你恋爱,你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吗?
也许你会说科幻离现实太远,无论是时光隧道还是外星人,只是人类的想象而已,现在大谈特谈这样一个机器“物种”是不是有点为时尚早?其实不然。韩国的一名科学家从2000年起就开始沿着创造这样一个新“物种”的方向努力,其中一个叫金正勋的韩国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种“人造染色体”。宋教授说,“人造染色体”也是一种染色体,只是对其重新组合。据称这些人造染色体可以让机器人“好色”,并最终能够“生育”,实现自我繁殖。这些染色体将被安装到一个机器人身上,而这个机器人将能够拥有感知、逻辑推理和欲望等人类才拥有的特质。
如果机器人真的能和人产生感情,甚至结婚生子,那么人类的概念就模糊了,生下的是人,是机器人,还是半人半机器?到那个时候,人类和机器人能不能平等,日常生活中机器人高效率的能力,会让人类心理失衡吗?
章梅芳老师还说,现在人类都害怕未来机器人的威胁,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一旦智能机器人的智慧超过了我们,我们和机器人的位置就完全颠倒了。颠倒以后,如果人能实现和机器人和谐共处,从而化解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机器人失控状况的担忧,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