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陈勇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陈勇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政府投资审计办公室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保障性住房的出现和发展就是为了更好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如何让跟踪审计体系更好的反映保障性住房的实际情况,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是跟踪审计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问题;对策

保障性住房在房屋供需中占有很大比例,它由政府进行规划、修建以及配置,保障性住房主要是提供给城镇住房困难的人群,而且保障性住房的修建准则和价格都有所限制,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社会住房。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阐述

1、保障性住房的含义

我们通常所讲的保障性住房本质上是为了帮助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能有房子住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这种类型的住房和商品房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保障性住房由政府支持规划和修建。

2、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的类型

2.1公租房

公租房全称是公共租赁住房,它是由国家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无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对于租者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2.2经济适用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由政府划拨土地,并且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出售给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群,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双重特点。

2.3棚户区改造房

棚户区改造房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真正的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经过棚户区改造,不但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是现行房屋政策下一项行之有效的保障性工程。

二、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内容

保障性住房跟踪设计主要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后续分配管理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1]。是可以真实反映出政府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基本情况,保证住房政策真正落实。

三、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理论性知识不足

就现阶段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体系,也缺少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也就无法组织有用的研究工作,从而导致研究人员少、研究成果少等问题,进而导致没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对日常的工作多有不便。根据某地近年开展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的成效来看,没有成熟的理论知识,导致保障性住房的总需求量、规划布局、效益情况问题频发,且没有指导理论知识进行解决,造成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一筹莫展,反映的问题也是点大于面,审计成果能及时进行处理和消化的也是少之又少[2]。

2、跟踪审计的指标评判标准不明确

因为缺乏系统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体系,所以无法进行准确评判,更有各地评判标准不一,导致每个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不一,无法形成系统的评判体系,就无法合理规范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因为评判标准不清,导致审计要点多、审计重点也不突出,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大。国家保障性住房的类型又太过繁杂,划分界限也不明确,使得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根据现有的评判标准而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国家保障性住房的初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时间周期长,工作任务重

没有系统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体系,造成这项工作的工作周期长,看某地的工作时间我们就知道,某地从2012到2015年进行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4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也是少之又少,更可怕的是,扰乱了现有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体系,变得无法可依。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工作难度,工作进度难以跟上统筹部署,无法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人员,而且随着国家的惠民政策不断推出和落实,新一轮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不断增加,因此更加快速的造成审计跟不上发展的节奏,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四、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对策

1、认识到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知识创新和学习

要解决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要养成认识问题的意识,认识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保障性住房政策,事关国计民生,要坚定不移的落实下去。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要认识到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重要性,加强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开展相应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组织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培养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方面的人才,为我国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提供储备人才和理论知识,也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完善跟踪审计的指标评判标准

要加快审计理论研究速度和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评判标准和改进评判方式,形成一套系统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理论知识。将系统的评判标准推广开来,做到各地区评判标准一致,让每个公民享有同样的义务和权利,将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规范起来。我们通过审计出的典型现象,冷静分析,找出解决措施,推动相关政府部门提高评判标准,建立完备的跟踪审计体系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工作的责任,明确划分界限,精简跟踪审计工作流程,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加大监管力度,真正解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权利,让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切实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3、统筹安排,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任务重,难度大,而且涉及的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众多,部门多,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多人管理”却又“无人管理”的工作局面,一旦出现工作失误,比较难以追责,所以更需要进行统筹安排,任务重,难度大,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认真做好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不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更好更快的实现共同富裕。纪要划分部门职能,又要优化升级人员结构,针对重点审计环节和难点加大人力资源整合度,统筹规划部门和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和吸收审计领域的人才。当然,主要还是要根据本地区的现状和问题具体加以分析和解决,不能盲目进行借鉴别的地区的成果经验,要找到适合于本地区的理论知识和指导体系,来更好更快的完成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

4、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

因为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工作难点多,工作任务又重,时间节点也有要求,所以这就导致各部门人员因技术、理论不足,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所以,急需建立完备的问责机制,全面推进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审计结果都需要接受社会和人民的监督,一旦出现未完成建设指标的部门和人员,及时进行追究责任,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近年来,由于保障性住房种类繁多,所以具体项目的资金使用问题也影响居住人群的住房时间和住房质量,如果不健全严格的审计问责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那出了事情没有办法找到相关责任人,这对国家惠民政策的实行和经济政策都有重大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建设和完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体系,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城镇化建设,让更多困难群众有房住,做到同步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领。这就要求政府时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杨静.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8(15):103-103.

[2]赵彩虹.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运行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上,2015(10):92-95.

论文作者:陈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