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南方武汉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7
摘要:本文结合长螺旋压灌砼桩的施工实例及试桩结果,对淤泥质粘土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淤泥质粘土下该桩型承载力计算方法。
关键词:长螺旋干成孔压灌砼桩;粘土抱钻;理论桩径;实际桩径;充盈系数
长螺旋干成孔压灌砼桩源于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际推广应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该桩采用螺旋钻杆非挤土成孔、钻杆内中心管高压(3~4Mpa)泵送砼成桩、最后振动下钢筋笼的施工方法,因而具有适用范围广、桩身质量好、承载力较高、施工周期短、振动小、无污染等优点,在我国北方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应用。
一、本工程概况
某学生公寓为六层砖混结构,共14栋,位于原鱼塘上,其地质情况见下表。该工程设计桩基础为长螺旋干成孔压灌砼桩,设计桩径为Φ500,桩长≥21m,设计要求充盈系数≥1.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600KN。
本工程地质状况表
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理论计算与试桩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1、Φ500、Φ400试桩的Ra的理论计算
计算参数列表
a、Φ500试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的理论计算(按d=500,L=19m进行计算)
Ra=Лd∑qsiaLi+A qpa
=Лx0.5x(13x6+50x0.3+22x8.5+65x3.1+86x1)+Лx0.252x2600
=890+510
=1400KN
b、Φ400试桩Ra的理论计算(按d=400,L=22m进行计算)
Ra=Лd∑qsiaLi+A qpa
=Лx0.4x(13x6+50x0.3+22x8.5+65x3.1+86x4.1)+Лx0.22x2600
=1048+327
=1375KN
式中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sia————桩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qpa————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Li ————第i层土的厚度
d ————桩径
A ————桩身面积
2、理论计算值与试桩结果的比较
以上数据显示Ra理论值比实测值小约30%(其中桩试3偏离值较大是因为实际桩长与计算桩长相差2.3m所致)
3、偏差原因分析
为何Ra理论值比实测值小约30%呢?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现场施工过程,认为差值较大的原因在于现场淤泥质粘土导致的“抱钻”效应明显,使得设计Ф500桩实际桩径达到Ф600、设计Ф400桩实际桩径达到Ф500,从而提高了单桩承载力。计算结果如下:
a、Φ500试桩Ra’的理论计算(按d=600,L=19m进行计算)
Ra’=Лd∑qsiaLi+A qpa
=Лx0.6x(13x6+50x0.3+22x8.5+65x3.1+86x1)+Лx0.32x2600
=1070+735
=1805KN
b、Φ400试桩Ra’的理论计算(按d=500,L=22m进行计算)
Ra’=Лd∑qsiaLi+A qpa
=Лx0.5x(13x6+50x0.3+22x8.5+65x3.1+86x4.1)+Лx0.252x2600
=1310+510
=1820KN
Ra实测值、Ra理论值、Ra’理论值比较列表
4、结论
通过以上比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按理论桩径计算,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约达30%);
(2)按实际桩径计算,计算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误差10%以内)。
因此,对于长螺旋干成孔压灌砼桩,以实际桩径作为计算依据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在实际应用中,可将充盈系数i转化为实际桩径与理论桩径之比(其值为√i),实际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Ra’=√i Лd∑qsiaLi+ i A qpa
三、该结论在本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的计算,我们发现将Φ400桩长缩短为21m,完全可以保证Ra’满足设计要求。Φ400工程桩Ra’的理论计算(按d=500,L=21m进行计算):
Ra’=Лd∑qsiaLi+A qpa
=Лx0.5x(13x6+50x0.3+22x8.5+65x3.1+86x3.1)+Лx0.252x2600
=1175+510
=1685KN>1600KN
笔者据此向设计方及业主提出修改设计建议,并被采纳,为业主节省了投资。
本工程总计施工约800根长螺旋干成孔压灌砼桩(Ф400,L=21m),对163根工程桩进行了低应变检测,其中I类桩141根,占86.5%,Ⅱ类桩22根,占13.5%,无Ⅲ、Ⅳ类桩。对4根工程桩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对20根工程桩进行了高应变检测,检测数据如下:
以上结果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桩基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承载力论文; 特征值论文; 螺旋论文; 理论论文; 理论值论文; 工程论文; 粘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