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基施工在市政公用工程中有着严格、多方面的施工技术要求。在路基施工的众多工艺之中,包括测量工艺、放样工艺、填筑工艺以及防护工艺等。在路基施工中,会有各种不利现象影响路基的质量,最终影响公路的整体质量。所以在路基施工中,应当对建设管控,将建设品质放在核心部分上,要对公路建设做好技术管控,进而使路基品质能够与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规定相呼应、符合。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要求;施工技术
1 引言
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不断改时,优化施工技术控制,从而有效的确保整体道路工程质量的提升,在确保道路结构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更好的推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2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的稳定程度是保证道路稳定程度最基本的条件,道路的质量问题与路基的质量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路基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之后,会造成市政道路的路面表层不均匀,出现沉陷的问题,还会影响市政道路的平整性,造成行驶车辆的速度以及安全性都有所下降,所以改善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路基施工技术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在进行施工技术的改善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是明确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要求,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章可依,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2.1 保证道路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道路路基在整个道路工程的施工之中肩负着承载的作用,可以说是道路的根基,路基的稳定性决定着整个道路工程的稳定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面对着这样的问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是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的重中之重,在进行路基施工的时候,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路基结构具有很强的坚固性以及稳定性,并且能够在长久的使用之中不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道路工程的路基经常长时间的受到地下水、土壤等地质条件的腐蚀破坏,容易出现损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道路交通的整个工程被迫停止,所以在市政公用工程的道路工程质量要求之中,特殊的提出了路基稳定性这一基本要求,所以本文针对路基工程的稳定性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希望可以提高路基工程的稳定性,给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水平带来积极的作用。
2.2 保证道路路基结构的强度
由于市政公用道路在投入使用之后会有大量的车流以及人流会在道路上流通,必然会给市政公用道路带来巨大的压力,道路的承载能力必需达到要求的标准,这时必需道路的路基有着足够强大的强度保证道路的路基不会发生形变,因此,在市政公用道路路基的质量要求之中,要求路基建设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需是在一定的地质考察之后才可以确定的,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保证道路路基不但具有一定的密实性,还能够通过碾压来保障路基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既确保了路基的建设符合设计方案,还保证了路基的建设与道路的使用环境相契合,不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3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3.1 施工测量
路基施工测量主要以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等几个方面为主,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测量开始前需要检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确保测量的准确度。同时工作人员还要熟悉施工图纸,对设计是否存在失误进行检查。在测量过程中,特别是在中线复测时,需要对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进行设置,测量放线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控制测量误差,确保纵横断面定位精度能够提高。另外,在测量时还要对道路下面铺设的路线管网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导致不必要损失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基底处理
在填筑路基前,应当进行清底,可以采用推土机将基底杂物清除干净,不得存在草皮、树根等造物,以免路基成型后因杂物腐烂变质影响路基的整体强度,从而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如果路基基底为砂性土,在清底之后还应当对基底表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压实度在85%以上;若是基底为坡面,当收到荷载的作用时有可能导致填料滑移,所以应当在填筑前对坡面进行处理,较小的坡面在压实之后一般都可以满足坡面稳定的要求,故此无需另行处理,对于坡度较大的坡面,则应将其做成宽度≥2m、高度≥lm的台阶形,并在台阶顶面做出向内倾斜的坡度。
3.3 填筑
由于大部分道路工程的路基均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相对较少,故此本文仅对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介绍。在填方路基施工中,应当采取分层填筑、分段施工的方法。在分层填筑时,应当满足一层压实要求后,在进行下一层的填筑压实,在对填料进行压实之前,应当对含水量进行测定,确保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防止返工的情况发生;在分段施工时,如果纵向搭接的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段填筑,先填筑来的地段应当按照1:l的坡度分层预留台阶,若是同时填筑,则应分层交叠衔接,并将实际搭接长度控制在2m以上,以免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路面平整度。
3.4 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在路基施工中,松铺厚度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必须进行严格控制,由于松铺厚度主要与土体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为此,应当按照路基的实际施工情况,并以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为原则,对松铺厚度进行控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路床顶面层的最小松铺厚度不得小于8m。
3.5 理选用压实方法
在对路基进行压实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压实应遵循先边后中、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路拱的形成,同时还能防止因松土被压路机推动而影响压实质量。在碾压之前应当先进行整平处理,可由路中线向路堤两侧整成2―4%的横坡;在对弯道路段进行碾压时,应当从低侧边缘向高侧边缘推进碾压,以此来形成超高横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当确保压实均匀,以免造成不均匀沉陷的情况发生。
3.6 路面排水的技术方法
地面排水。地面排水一般采用边沟、截水沟、跌水以及地表排水管,对于等级高的公路则应辅以铺砌防护,铺砌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加固和今年采用的水泥混凝土预制板防护,对于路基穿过水网地段的情况则一般采取逢沟设涵的做法以及最新发展的对路线两侧灌溉沟渠重新进行系统布置而省略掉穿越管线的排灌涵洞的施工做法;路面排水。路面排水是将汇集到路面的降水迅速排除以减少其渗入路面量造成对路基边坡的冲刷,路面排水一般采取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等形式。集中排水是在硬路肩外测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挡水带使其与路肩形成三角形的集水槽,降水则可通过集水槽进行排放,并每个一段距离设置一处泄水口以将边坡激流槽连接来排放降水到排水沟内;对于超高路段的排水应通过设置在中央地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地下排水。对于路基地下排水一般采用暗沟、盲沟以及渗井等,若水流量较大则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排水,近年来研制而成的带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也非常适合地下排水施工。
4 结语
道路施工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十分的重要,而道路施工的核心内容就是路基施工,路基施工能达到标准的要求,首先要坚持科学的施工规范,其次还要注意施工的流程,在这两个基本的环节中保证施工的质量。可是在具体的施工中,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施工,而且还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施工人员的注意。本文主要是探讨了路基施工中的有关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凌波.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建材,2014(02).
[2]李首卫.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4(11).
论文作者:李晓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测量论文; 压实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稳定性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