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随着目前我国房建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房建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提高混凝土结构类房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混凝土类房屋施工主体结构不出现裂缝的重要手段。而后浇带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很容易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本文对后浇带的裂缝控制从施工把控角度进行了认真探索。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裂缝;控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解决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和温度收缩等问题造成的裂缝,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中应用广泛。后浇带裂缝的控制,是后浇带施工重要控制环节,必须做到每一道工序都细致、谨慎,严格施工。下面就后浇带施工各工序防止后浇带产生自生裂缝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索。
一、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裂缝控制
(一)后浇带模板控制
在工程开工前,仔细查看图纸,确认后浇带位置,科学计算,确定正确的后浇带的支撑系统,计算出周围楼板或者梁所承受的荷载及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刚度和强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支撑体系的刚度或强度不够而出现支撑体系坍塌或浇筑后混凝土变形开裂而出现裂缝。
施工过程中常采用钢管支撑系统,支撑系统要搭设稳固,达到计算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由于设置了后浇带,此跨区域内的结构在未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及达到强度要求前,是处于悬臂受力状态,故其底模的支撑架,并不能随便拆卸,须等后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进行拆除。避免因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提前拆出后混凝土坍塌或者因受拉应力影响而开裂。为了确保结构安全,采用钢管柱加固梁的两端,钢管柱顶部采用钢楔子顶撑。同时为避免钢管柱锈蚀,刷防锈漆一道。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加固后浇带楼板两侧,并将荷载传至基础底板。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在拆除过程中,还要避免对混凝土墙面造成损伤。
(二)后浇带结构筋控制
后浇带要保证其主筋结构与后浇带段内钢筋的紧密连接,不能出现断开的情况,如果出现必须断开的情况,就需要将主筋的搭接长度延长到主筋直径的45倍以上,并错开接头,同时加设附加钢筋,确保后浇带钢筋与主筋的紧密连接和连接处的钢筋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混凝土的制作控制
要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微膨胀抗裂性能。为提高后浇带混凝土的微膨胀抗裂性能,对后浇带混凝土及其原材料可以按下列要求进行调控:①首先,混凝土配合比以试验确定,以最大限度的减小用水量,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坍落度易控制在140-160mm,合易性要好。②混凝土强度相应提高一级,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相当于水泥用量10%的U型膨胀剂(高强复合型);③混凝土水灰比不能过大,宜为0.45;④在混凝土中增加磨细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为20%—30%,以增加混凝土的合易性;⑤将粗骨料的级配控制在接近级配曲线的下限或调配达到最大紧密密度,以增回混凝土的密实性。
(四)对后浇带浇筑前的准备
在施工后浇带之前要清除原混凝土表面浮渣,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前,用水泥净浆将后浇带浇筑的原混凝土侧面刷一遍,然后浇捣后浇带混凝土,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原混凝土的充分贴合。
(五)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铺设高度应略高于两侧混凝土表面,浇筑过程中要捣固密实,同时掌握好后浇带混凝土初凝时间,在混凝土初凝前需进行二次振捣,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顶板梁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可拆除后浇带侧模,及时清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一些漏浆,并对后浇带侧面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
(六)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控制
如果气候干燥,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如果养护不当,会出现收缩裂缝。故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成型初凝后,在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表面采用湿麻袋覆盖浇水养护,确保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以消除混凝土表面因气候干燥而出现失水收缩裂缝。
二、后浇带的封闭时间
为了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之间的结构差异,综合考量其抗倾覆性,并进行基础沉降验算。通常收缩后浇带封闭的时间,应该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h之后,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升到七层后7h就可以进行封闭。后浇带进行封闭,可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并且在后浇带封闭之后的,其结构有着良好的嵌固上升结构,从而有效提升上升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因其浇筑位置、尺寸和浇筑时间的特殊性,采取常规混凝土浇筑方式,极易造成后浇带裂缝的产生,只有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在混凝土配比、模板支撑加固、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筑、养护等过程中实际准确控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确保工程质量。
论文作者:宋洪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强度论文; 结构论文; 建工论文; 密实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