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进入信息权力名单_政府信息化论文

中国何时进入信息权力名单_政府信息化论文

中国何时才能进入信息强国之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强国论文,中国论文,之列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信息大国。以通信产业为例:“七五”、“八五”、“九五”这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增长率平均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3倍,其差距缩小的速度大大快于经济差距缩小的速度。在通讯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实现了需求结构的变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给我国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已经从一个信息弱国变为一个信息大国,但是尚未成为信息强国。因此,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由信息大国走向信息强国应当成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1 中国信息能力仍然很弱

信息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算不算信息强国的重要标准。它包括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处理信息的方式或手段,有效地运用全面、巨大的信息资源,合理与高效地组织和协调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内部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目标的能力,也包括生产和开发、普及传统信息产品(报纸、书刊、音像出版物等)的能力。为了计算信息能力的大小,前年7月,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制并测算了信息能力指数,据此对世界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能力指标的有关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标准化后的测算表明: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较低。

1.1 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方面,美国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收音机、移动电话和网络用户数量均居第一位,故其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在28个国家排名中居首位,其次为澳大利亚和日本,中国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较低,排在28个国家中的第21位。

1.2 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方面,新加坡每个用户打国际电话时间和每百人报刊期发数较高,其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排在第一位。日本和荷兰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国由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较低,排在28个国家中的最后一位。

1.3 在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方面,加拿大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第三产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以及大学入学率水平较高,其得分排在第一位,美国和日本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中国居最后一位。

1.4 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方面,日本人均电信投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GDP水平均较高,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方面居第一位,德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中国居最后一位。

2 实现信息强国的对策

虽然,由去年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从1998年~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21.9%,大大快于国民经济7%~8%的增速,但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离世界信息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入信息强国之列呢?

2.1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是要搞真正的以宏观均衡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中国和美国的新经济,都要求优先发展以IT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但中国搞信息化,是要搞真正的市场经济,以宏观均衡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不是一厢情愿地代替工业化。中国最大的需求,来自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其中要特别重视加强基础产业的地位,在结构调整中要注意产业均衡。二是信息化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的市场经济只有一个原则:全体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中国要特别重视不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人群的发展,强调以富民为核心的利益均衡。三是通过信息化在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缩小数字鸿沟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从需求出发、讲求效益的终极境界。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缩小数字鸿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中国在增长和跨越式发展中要注重社会均衡。

2.2 加强信息化进程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现在,政府关于电信、电子商务等已出台了相关法规,但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在法律及标准体系建设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同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去规范。无论从全国还是地方的角度来看,信息化进程的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信息化进程中的安全认证、支付体系、网络建设等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及标准体系去规范。所以,一是在信息化立法方面应从构建科学、完整的法律体系出发,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对于条件成熟的,可以制定法规、规章;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先制定一些引导性政策,经过实践检验后,再逐步纳入法规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二是因为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与WTO相关的有关协议如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ITA(信息技术协议)等都涉及到有关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问题。所以,从国家的角度研究如何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能积极推进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标准体系已非常迫切。

2.3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动力。而在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因此,我国推进信息化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掌握核心信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加速突破,尽快掌握。同时,还应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下大力气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加入WTO后,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的开放和信息技术产品的零关税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立足国情,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4 创造一个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一是要彻底打破垄断。新经济的本质是自由竞争、自由流动。但目前我们存在的行政性垄断使新经济仍沿着传统工业的道路前进,产生了严重的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强化了旧体制。而电信业的竞争仍不充分,相互制约的监管框架还没有形成,这导致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外部成本很高。因此,加速反垄断进程非常紧迫。二是要逐步健全基本的市场制度。包括信用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担保制度、中介机构的服务等各个方面。三是要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使创新活动获得新的突破口。新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中小企业,而发展中小企业意味着加快发展资本市场。

2.5 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摆在信息化建设的首位。信息资源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现代社会的战略资源。我国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信息资源对能源材料等资源的高效利用。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的,因此生产信息载体的相关行业发展了,但信息化的效果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信息化的高技术本来是应满足高级需求的,却变成了低级的信息“机器化”,有机器无有用的信息,“化”得不到发展。网上除了电子邮件发展较好外,传播更多的是聊天室等“非工作”信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好于中小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需要更多的是宏观的、普适性的综合信息,而这正是我们目前相对丰富的信息源;而中小企业需要的是具体而微观的针对性信息,目前我们还提供不了。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首要问题是知识化问题,是软件而非硬件问题。我们要花上10年~15年的时间建立门类齐全的大型数据库,这是绕不过去的。

2.6 加速政府信息化进程。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决定了政府是许多公共信息和部分商业信息的采集者、拥有者和使用者,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产信息部门,也是一个最重要的需求信息部门。同时,加速政府信息化进程还有助于提高企业及社会信息化的潜在收益。因此,政府就必须首先适应这种网络化的趋势。而目前,我国政府的政府上网工程仅仅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其职能仅限于信息发布,距离真正的基于服务职能的“电子政府”还相差很远。所以,加速政府上网工程,尽快解决制度障碍和人力资本障碍,提高政府利用信息管理社会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尤为重要。

2.7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重点。中国企业自身的特点及信息化的规律要求我国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它表现在:一是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所有制结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企业性质、规模、经济技术基础、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状况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信息化需求的紧迫程度差异性;二是从企业自身来讲,信息化建设要涉及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也有轻重缓急;三是从宏观上来讲,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的进展、规模、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并非完全是企业自身所能决定的。所以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应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具体来讲;从宏观上来看,无论是从企业、行业或地区,在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应突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在取得成功经验和相关教训基础上,向其它企业、行业或地区推广;从微观企业自身来讲,企业信息化千头万绪,从现阶段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及企业信息化特点来看,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应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的有机协调,以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8 大力推进农村的社区接入和设立普遍服务基金。大力推进农业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农村电信基础设施投资,提高乡镇公用电话普及率,确保农村的各级政府机关、农业科技推广站、储蓄所、邮电局等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上网,逐步实现网络在农村地区的社区普及接入。因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电信产业管理体制的转型时期,普遍接入义务的实行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建立普遍服务基金。而基金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渠道获得:电信企业电信业务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电信企业融资的一个固定比例及国家财政拔款。

2.9 加大西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宗旨是“投资于人民,富民为本”。西部开发的战略也应当从以“物”为中心的资源开发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使资源流向能够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增长的领域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入。因为,它不仅有助于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西部地区利用知识促进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鸿沟的缩小,提高西部地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扩大信息技术的需求。

2.10 尽快建立适应信息化需求的教育体系。据上述“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比较表明,我国该项指标居于最后一位,表明信息化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又是以工业社会的需求为依据设计的,已经不能满足发展信息化的需求。因为,它使得几乎在每一个行业,懂专业的人几乎不懂计算机,懂计算机的人又几乎不懂专业,使得在每一个行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几乎都出现计算机人员和各种专业人员“两张皮”的现象。而由于信息化的实质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因此,强化“数字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并要求每一个高中、初中和小学毕业生在不同程度上能够掌握软件技术和相关的网络技术。在大学阶段,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具备应用先进的软件技术熟练地编写程序的能力,用于解决本学科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目前的计算机人员和各种专业人员的“两张皮”的问题解决,才能真正解决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从全球来看,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创造价值的新经济依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发达国家已经登上这场网络信息革命的头班车,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知识优势进一步创造了竞争优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已经成为这场信息革命的“数字穷国”。因此,如何通过大力普及因特网等新技术应用,缩小各类数字鸿沟,充分实现中国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大国优势和后发优势,推进国民经济实现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式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低质量的高增长走向高质量的高增长,实现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进而进入信息强国之列,是每一个有识之士应充分关注的话题。

标签:;  ;  ;  ;  ;  ;  

中国何时进入信息权力名单_政府信息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