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台湾经济展望_陈水扁论文

2003年台湾经济展望_陈水扁论文

2003年台湾经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过去了,这一年的台湾经济与笔者在本刊2002年第一期预测的基本一致:起色有限。一方面比2001年有起色,经济成长率由负变正,即从-2.18%上升到了+3.27%;另一方面与2001年相比,起色又极其有限,经济仍陷于疲软状态。这是因为原本遗留下的问题不仅一个也没有解决,甚至有的更严重了。比如:债台高筑,“政府”债务突破了3万亿元新台币,财政陷入困境。股市仍然疲软,银行逾放款额居高不下,金融危机一触即发。投资续降,内需不振,除政府投资减退外,2002年1月-8月在台外商的投资也衰退了46%,600多家美商企业已撤走100多家。当局虽连续多次降息,2002年的民间投资仍仅成长0.7%,总额已退到1995年前的水平。失业率继续攀升,由4.57%上升到5%以上。民间消费水平下降,2002年全岛第1次进入减薪年代,消费增长率由原来的6%-8%降到1%-2%。贫富差距扩大到高达65%的上班族有了贫穷危机感,有近8成受访者已开始改变消费行为,替未来的经济不安全做准备。

如果连接起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以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自2000年5月-2002年12月掌权近3年来,台湾经济的确已经落到了人人摇头、前途渺茫的地步。在台湾经济大衰退的同时,岛内政局也一直相当混乱。

现在已进入2003年,北、高两市市长选举早已尘埃落定,距离2004年3月的台湾大选只剩一年时间了。陈水扁早就在为自己的竞选连任铺路搭桥,在野的国、亲两党也在为夺回岛内政权摩拳擦掌。各党之间将面临一场激烈的政治角力。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岛内的经济形势如何,将对未来台湾选情产生巨大影响。民进党前3年“拼经济”的业绩已有定论—不及格,那么,大选前一年—2003年的台湾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据台湾“经建会”预测,以下几个方面略有上升:经济成长率将由3.27%上调到3.52%;人均GNP将由12851美元增加到13305美元;失业率将由5.1%下降到4.5%。从大量资料的分析中,笔者还有下列一些看法:

从国际环境看,众所周知,台湾属于海岛型的“浅碟经济”,长期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生存发展,世界经济有什么风吹草动,岛内经济立即出现震荡。世界银行在2002的12月发布的经济年报中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前景依然严峻,复苏比预期的缓慢,全球GDP增长率约为2.5%,虽高于过去两年,但仍低于2000年的3.9%。其中美国和日本两大经济体面临的问题更多,以至于布什总统为了解决经济困难,甚至不得不解雇2位高级经济助手,重组新的班子。总之,“世界经济可以说仍是乌云笼罩”,尤其是中东形势动荡,美国何时出击伊拉克及可能带来的油价高涨、股市重挫等冲击,更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走稳。上述世界经济形势,势必对台湾的出口造成打击,不利于台湾经济的复苏。

不过,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岛内自身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撇开政治因素不说,笔者以为2003年岛内的经济仍将面临5大难题和变数:

其一是债务只会增加,财政危机可能加深。前面曾经指出2002年台湾的政府债务余额是3万多亿元新台币,但实际上的债务远不是3万亿元,如果把公债余额、地方债务、潜在债务以及诸多潜在负债加在一起,才是岛内总债务的真实面貌,此笔总计高达8.5万亿元新台币。以目前岛内全年GDP10万亿元新台币计,若用它来还债,几乎等于所有人一整年全白干了。偿还这笔债务的惟一途径只能是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可是这两个要求,在大选前是绝对实现不了的。原因如下:一方面财政收入无法增加。因为,第一,欠了债务每年就要付利息,据统计,仅3万亿元新台币债务的年利息就需支付1510亿元新台币,相当于2002年1.384万亿元新台币财政收入的10%以上,这实际上是使财政收入减少了。在财政收入减少,而社会福利支出不减反增的情况下,经济建设的预算支出则肯定要被缩减。第二,当局许诺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的支票,在2004年大选前又不可能改变,因为它们是明年民进党竞选时多捞选票、争取连任的重要手段。据报道,陈水扁执政近3年来,岛内的税收流失和社会保险补助金支出已分别高达3.5万亿元新台币和1.2万元薪台币。前不久下台的“财政部长”李庸三满腹怨言地说:“民主选举愈多愈麻烦”。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减不下来。除了已高达1.2万亿元新台币的社会保险补助金支出降不下来外,2002年当局为了向大陆2008举办奥运挑战而制订的六年计划,还要增加2.6万多亿元新台币的投资。为了满足各项开支,当局只能靠“以债养债”的方式来应付,按规定每年以借债2500亿元新台币度日。对于以上巨额债务,陈水扁任内不仅不可能还清,更重要的是他也根本未打算偿还。比如,2002年10月末当局作出的“财政研究报告”中,只是订下“5-10年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而真正的财政改革要到2005年才可能启动,但能否启动,却仍是充满变数的。然而到2005年时,却已经是大选以后的事了,谁能说清楚届时陈水扁还能不能连任呢?!

其二是呆帐、坏帐难以减少。台湾当局为了继续金融改革,2002年底曾要求“立法院”批准将原有的1400亿元新台币的金融重建基金追加到1.05万亿元新台币。其中4500亿元新台币用来赔付经营不善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的缺口,6000亿元新台币是拿现金换不良资产及金融机构的股份。1.05万亿元新台币基金的数目是非常巨大的,它相当于台湾2001年GNP的1/10和全年财政预算的2/3,也等于是要2300万老百姓每人掏4.5万元新台币为政府金融机构近年的失误行为买单或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当局只是要求“立法院”通过批准这笔巨款,却根本未提出如何合理分配和运用它的具体方案。对此,人们不禁质疑,2002年投入1400亿元新台币的金融重建基金,连一个中兴银行的问题都未能处理好,又怎么能用好7.5倍于1400亿元新台币的基金呢?所以“立法院”要求政府在未说清楚以前不予通过。退一步说,即使通过了,据预测2003-2004两年内的银行逾放款率比例也只能减少到5%(现在是15-20%),而美国奥尔特曼教授认为逾放比应下降到2%-2.5%的水准才有可能规避风险。

除了增加金融重建基金的金融改革措施不能落实外,2002年台湾当局企图取消农渔会信用部的金融改革决定,更遭到全岛农渔民的强烈反弹,引发全岛12万农渔民的空前大游行,甚至动摇了陈水扁的执政基础,它的后续效应尤为严重,如果处理不当,今春农渔民势将开展更大规模抗争,金融危机尤其难以躲避了。

三是投资仍将继续疲软。财政、金融属于分配、流通领域,它们决定于生产,同时也反作用于生产。如前所述,今年岛内的财政金融形势依然严峻,必然更不利于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可能使各类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下降。不过,民间投资减少的原因与以前有所不同。据台湾“经济部”对3200家厂商的调查发现,过去厂商最关心的问题是取得土地的难易程度,而目前造成投资障碍的第1、2位因素则是政局不稳(39.2%)和资金融通不便(30.8%)。随着岛内投资萎缩,可以预见,与之相关的就业率和民间消费水平也是难以提升。即便当局于2002年10月底通过了一个“投资台湾优先具体方案”,除要求5年内每年保证岛内有1.2万亿元新台币的重大投资金额外,还提出了诸如“降低用地取得成本”、“增加资金取得管道”、“落实公营事业民营化”等15项措施。以留住台商在岛内扩大投资,但笔者认为这些都将无济于事,因为民间对政府已失去信任,对前途感到渺茫而产生的信任危机和信心危机才是最根本的。

四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困难重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固然给台湾提供不少新的机会,但同时也给台湾带来相当严峻的考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台湾经济能否振兴的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速度比较缓慢,传统产业早已陷入困境,高科技业也亟待政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协助它加快转型升级,尤其是祖国大陆经济崛起,引力不断增强,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亚洲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亚洲各国的竞争形势必更加激烈,台湾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更是势在必行。可是,陈水扁政府的产业政策却暧昧不明、摇摆不定,迄今都未能掌握问题的关键,更遑论拿出具体方案,明确指引产业调整的方向。结果,不仅传统产业几乎全部出走,以资讯电子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也大量外移,而且以明星产业自傲的半导体业也在找出路。笔者以为这个趋势在2004年大选前是不可能改变的。

五是上冷下热、政冷经热的两岸关系局面仍将持续。尽管实行“三通”是2000年春陈水扁竞选时的许诺,也是2001年8月台湾“经建会”上的共识,2002年5月陈水扁在大担岛的谈话还亲自提出透过民间谈判“三通”的建议。尽管两岸经贸年年增涨,2002年不仅台湾对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突破了200亿美元,而且祖国大陆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尽管岛内大多数人士认为“三通”有助于台湾经济,并认为真正迫切需要“三通”的应该是台湾。尽管台湾当局最信赖的美国驻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明确警告“台湾若持续视大陆为经济上的威胁,将有被孤立和丧失商机的危险,将降低台湾吸引外资的能力”。对以上一切,陈水扁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充耳不闻,甚至说话不算数,在口头上喊什么“三通不是万灵丹”的同时,行动上则以各种理由拖延。这是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即“台独”意识作怪,他不仅根本没有实现“三通”的打算,相反,还叫嚷“一边一国”或“要走自己的路”。其实,无论从历史上、经济上、军事上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观察,台湾从来没有能力、也永远不可能“走自己的路”的。总之,在本届民进党执政期间,两岸“三通”是难以实现的。而“三通”不通,台湾经济也难以振兴。

综上所述,台湾经济在2003年仍将是严峻的。但是,由于台湾经济在蒋氏父子时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积蓄了一定力量,陈水扁政府还有“老本”可以吃,再加上岛内2002年还拥有近1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外,从两岸民间热络的经贸关系中还可以使台湾从祖国大陆获得一二百亿美元的顺差,保证1-2个百分点的经济成长率。所以,笔者认为2003年的台湾经济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可能继续处于疲软状态。众所周知,经济状况好,执政党就得民心,老百姓的支持率就高,在竞选中获胜的机会就大。反之,则必失民心、失选票、甚至失政权。这个道理,陈水扁是懂得的,而目前岛内的经济形势,对明年民进党的竞选是很不利的,所以,陈水扁将“拼经济”几个字天天挂在嘴上。

严峻的台湾经济和陈水扁面临的“信任危机”,并不能断定陈水扁在2004年的大选中必败无疑。因为从理论上说,经济决定政治,但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巨大反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从实践上看,陈水扁还可以利用已掌握的行政资源优势和“泛蓝”内部的矛盾打击对手,抬高自己,以争夺选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看陈水扁和民进党在2003年的一年内如何处理面临的财政、金融、投资、失业等各种危机和胶着的两岸关系。

标签:;  ;  ;  ;  

2003年台湾经济展望_陈水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