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索论文_刘升安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索论文_刘升安

刘升安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德阳618000)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面对越来越便捷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不容乐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顺势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做了浮光掠影式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基础教育必修课,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通过教学活动渗透并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笔者管中窥豹,略述己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正确理解与认识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内涵与目标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程引入当今基础教育,其发展历史较短。如何教,教什么,如何评价教学效果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教研的主要内容。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制约,加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注重技术传授,技能训练,忽视品德教育、行为规范的现象十分普遍。

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深入人类日常生活与工作。面对越来越便捷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不容乐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教育学生遵章守法,明辨是非,抵御不良信息侵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二、重视细节,关注过程,促进和谐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课通常都在机房中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新学期第一堂课准备时,往往只注重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介绍,激发学科兴趣,而忽视机房上课行为的规范,学生进入机房随意就坐。

信息技术教学一般始于小学三年级,对于学生来讲,环境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习的内容是新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途径了解新生情况学习、家庭等基本情况。除了备好教材外,更要思考如何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如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孩子,我们可以与班主任协商,在课前编好机房座号,让学生上课时对号入座。特别是上好高一的第一堂课仍然至关重要。依据笔者多年教学体验,我很赞同一些老师把第一堂课放在教室上课的做法。教师可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一些机房上课学习规则让学生自已组织讨论修订,由学生推荐产生科代表,有科代表联合班干部编制机房坐位和学习小组。

学生上课时有序进入机房,对号入座,培养讲秩序、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也便于教师尽快熟悉学生。对一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逐步规范课堂行为。这样,不仅促进班级整体和谐发展,为我们今后课堂教学赢得更多有效时间,也为孩子将来融入社会,讲秩序、守规则、。

2、做好行为规范与准则的解读,让学生明白日常行为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学生的道德评判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有关。在学期伊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配合班主任做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生上机守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规范、公约的解读,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明白行为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结合学科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活日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在网络生活中,学生易于接受的新思维、新事物。但充斥网络的不良信息,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威胁。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信息时代的潮头,引领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职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德教育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一是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信息技术活动的启蒙者和引导人;二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透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技术行为发现学生思想动向;三是信息技术教师能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制约和影响对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网络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使用网络。如发现学生使用不良网络语言,模仿不良网络行为,要及时进行劝导教育,组织学生讨论。对极个别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交流、谈心并重点关注课堂行为,减少对其他学生的影响,避免造成群体不良习惯。

四、寓教于乐,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而这个时代突出的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信息化。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军事、国家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目前,信息技术的核心科技大部分仍被美日等发达国家垄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大量的掌握高技术的人才,而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注重教学中积极情感的培养。为实现“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作用与用途,使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2)让学生知道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信息的鉴别的一般方法。(3)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使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日常学习与社会生活之中,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快捷与方便,从而获得成就感。(4)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终端友好的人机界面和赏心悦目的画面,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正反事例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正面引导。(6)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在日常信息技术应用中起好模范作用。

3、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为实现“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的培养,对良好品质的养成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以实事求是态度去研究它的内在联系,才真正掌握它的机理,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时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时必须遵循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讲究准确运算和推理;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例如:学习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等内容时,既要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又要严格遵守语法规则。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布置实验操作,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一种创新的快乐,寓教于乐。

4、培养友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未来社会成功的基石。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方面较之其它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在学校的机房共用计算机或其他信息技术终端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物、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分组完成实验时,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形成共识。教师评价时,应以小组全体成员作为表彰对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友好的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崭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但是,信息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剂。

参考书目:

1、叶上雄《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

2、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4、尹睿《当代学习环境结构的新界说》2012年第11期《电化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刘升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  ;  ;  ;  ;  ;  ;  ;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索论文_刘升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