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兴趣;策略;教学心得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创设趣味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投入
实践证明,课堂上创设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保持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长期为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这当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情境,概括地说就是展开有一定情节或情节片段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情境则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的具有一定情节性和情绪色彩的环境和氛围,其作用在于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达到“以情动人,以境入胜”的效果,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就高中政治来说,教学情境从形式上可分为语言描述形式、多媒体画面情景、现场演示情景等;从内容上看最常见的有生活实例情景、现场演示情景、故事情境等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及自身教学风格灵活选择。试举一例,在学习民主决策一课,为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要素,可以以模拟水价调整听证会为载体,据此可创设如下演示情境: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扮演消费者、市人大代表、专家、政府部门人员、企业经营者、媒体从业者等,他们课前搜集各自角色信息,课上要从自己的职业和立场出发发表对水价上调的看法。这样的情境受到大多数学生的青睐,不仅有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时对于其切实掌握知识亦有很大助益。
二、注重互动合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讲授式教学是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模式,即教师“讲和说”,学生“听和练”。不可否认,在应试教师体制占据主导的大背景下,讲授式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主要为效果高,能够保证升学率,尤其对于政治这门注重识记与理解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随着这些年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大程度上学生沦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其常被称为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主因便在于此,因而常常导致课堂沉闷,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以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与合作,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具体方式上可采取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布置难易适中,包含有有该课蕴含的核心素养要素的学习任务或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去完成。例如必修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节所包涵的核心素养要素主要是科学精神,那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就应以此为核心,对该要素加以突出和强调。实践证明,教师在这方面做到位了,就能在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同时充分挥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其内生性学习感悟的产生乃至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实用价值
有些学生对政治学科不敢兴趣,觉得所学习都是写枯燥的理论知识,又要背又要记,在学习中找不到一点乐趣。其实,高中政治知识也是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做到有效的引导。如果留心的化,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或问题都是与高中政治知识相关的。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价值,以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接地气”并且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用处的。这样不仅有助于其学生兴趣的增强,也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价值观的内容时,很多教师习惯于举一些伟人、英雄、模范、科学家的事例,然而这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很难使其产生共鸣,也就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对此,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教学资源让大家交流讨论,由于所讨论的人和事都是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于是也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三点策略,即创设趣味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投入;注重互动合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实用价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思考和总结,通过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柳虾.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时代教育, 2018(14).
[2]苏媛媛.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22):46-46.
[3]蒋美丽. 用兴趣浇灌思维之花——浅议高中政治课堂学习兴趣激发策略[J]. 文理导航, 2012(19):75-75.
论文作者:吴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 知识论文; 策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