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弘扬研究
胡中书,刘晶晶,刘思怡,侯佳静,李舒宁
(合肥工业大学思政系,安徽 合肥)
摘 要: 中华工匠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刻积淀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中,并形成一种稳定的价值观支配人的行动。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智造”的社会转型期,急需呼唤古代匠人精神的回归,为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内核。“徽匠精神”内涵丰富,生命力旺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工匠精神。通过系统厘清徽匠精神内容,发掘、创新徽匠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以点带面,有利于为推动中华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关键词: 徽匠精神 ;历史传承 ;时代内涵; 当代弘扬
一 徽匠精神内容
(一) 徽匠精神与中华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自诞生以来,一般被限定于手工制造业领域内,本文中所探讨的古徽州大地的徽匠精神也是指在传统技艺中体现出的匠人精神。新时期,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内能固化为价值信念,外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本文借由探讨彰显在工匠身上的徽匠精神,为推动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在工作中体现出的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和态度的中华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做出铺垫。以点带面,在挖掘典型代表中探索传统工匠精神的回归与回应时代呼唤。
(二) 徽匠精神的历史传承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徽匠精神正在其中孕育发芽。
作为班主任,在这日趋重要而复杂的学生管理兼任工作中,任重而道远。深知班级管理和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学生社团作用功不可没。学生社团建设完全契合新课改精神,是素质教育完美、理想的诠释。如何能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模式,探讨高质量学生社团组织,促进班级管理、专业建设,走“学生本位、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突出社会实践性,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培养适应社会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亟待不断研究、不断完善的课题。
徽匠技艺包罗万象,上到审美实用俱佳的徽州三雕、歙砚,下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口子窖、狮子头、刺绣、失蜡等制作技术,人人交口称誉。古徽州技艺在历朝历代均有突出代表,如"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徽剧在清初逐步发展,清中期后风靡全国。这些技艺大多传承至今,仅安徽省省级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多达20种,并散布在徽州各地。可以说,徽匠精神历史绵长,研究对象充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笔者为了更好了解徽匠精神的传承现状,除了大量阅读文献外,还实地造访考察了歙砚的制作地与传承人,得到大量一手资料,本文将结合这些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展开行文,具体论述徽匠精神相关内容。
(三) 徽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1.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以非常强烈的职业认同为基础。传统的儒家思想要求做到重义轻利、淡泊名利,封建礼教思想对于手工艺者也有相当高程度的道德约束。微刻金刚经徽笔笔头选料为极品细光锋羊毛,毫锋长达四厘米。笔杆以山竹为材料,通过手工烤制使山竹外表皮呈现为红色。历时三年,制作者用微雕手法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雕刻在笔上,完整清晰,笔笔遒劲。徽州匠人们在世学家传的影响下,对于自身的职业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在从事的行业中总是能够一丝不苟,在徽州这一神奇的土地上滋养出来为后世所敬仰的徽州工匠精神。
2.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为对细节的苛求,更表现在工艺和理论的不断创新上。徽匠们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时代审美,不断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探索,追求卓越,继而彰显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凤阳花鼓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正是经过政府和徽匠艺人的努力,在表演形式和演唱内容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改进,由少数人一锣一鼓演唱的曲艺变为数人的群歌群舞,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受到群众的极大欢迎。
3.爱国奉献的责任担当
国内研究报道混合喂养会导致婴儿生物节律差,会干扰婴儿正常睡眠的建立,同时认为混合喂养的婴儿易出现睡眠不安、频繁夜醒。混合喂养婴儿在新生儿期更多地采取安抚奶嘴或吸吮其他物体的方式帮助入睡,分别是完全母乳喂养及配方奶喂养婴儿的2倍和10倍[15]。国外研究提示亲子之间较多的肢体接触有助于降低婴儿入睡时的安抚需求[16],本研究发现混合喂养是婴儿睡眠问题影响因素,混合喂养婴儿安抚需求高于完全母乳喂养人群,考虑与混合喂养婴儿的乳头错觉导致的不安全感有关,同时从睡眠角度证明婴儿早期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经过对MAN B&W 6S35ME-B9型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特征参数的采集分析和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得出以下结论。
二 徽匠精神在古代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意义探究
(一) 徽匠精神在社会和生产中的作用
1.出现享誉中外的徽州工艺和技术
在千百年来徽州工匠们努力下,其行业的道德要求和技艺传承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精神文化内核,即徽匠精神。作为徽州每一位匠人的内心价值遵循,歙砚、徽墨、徽笔、徽州漆器、万安罗盘、徽州竹雕、徽州三雕等非遗项目,就是徽匠精神在工艺技术领域的实际彰显。
分析: 第(2)小题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甲乙丙三个抗病品种的抗病性分别来自R1、 R2、 R3,因为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所以三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关系。不同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PCR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序列设计不同的引物扩增不同基因特定片段,从而进行区分。
2.对于中华工匠精神的完善和示范作用
式中,PARi为第i天作物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MJ/m2;RAi为太阳总辐射,MJ/m2;0.65为窄行距作物消光系数。
徽州传统工艺品,除了广为传颂的徽派建筑尤其是文房用品,特色鲜明,精益求精,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获得内涵的提升。其作品历代被宫廷征为贡品,也被民间视为珍品,至今仍被民众喜爱。对于器物和技艺的精益求精是传统徽匠精神对于中华工匠精神的示范的典例。
(二) 徽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1.“尚技”:严格的技艺水平要求
古徽州的匠人们在自己的行业中遵循严格的标准,在技艺手法上追求尽善尽美,力求每一件器物都达到完美。正是这种对于制作的严格要求,使得徽匠制作的器物工艺能够名扬全国,端砚、宣纸、徽墨等皆是出自徽州匠人之手。歙砚注重传统强调制砚语言的专业和规范,独件作品的石材精美、创意精巧、设计精致、雕刻精工,让人惊叹享誉天下的徽派技艺。
阿什河是松花江的一级支流。近年来,由于东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工业废水、沿岸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下及农业面源污染强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已使得阿什河沿岸面目全非,流域水质长期处于Ⅴ类或劣Ⅴ类状态。人类活动导致阿什河流域天然的岸边缓冲带受到严重破坏,缓冲带断带严重、面积减少、净化功能减弱或丧失,引发流域生境多样性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流域的生态安全。因此,针对阿什河流域岸边缓冲带现状,对流域缓冲带分布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缓冲带污染物截留能力为目标,进行缓冲带宽度的合理优化,对于阿什河流域缓冲带的综合规划管理、流域岸边污染阻断及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知行合一的坚守。徽匠将毕生岁月奉献给手艺事业,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同时穷尽一切的时间磨练技能。新时代徽匠精神的内涵,就是要切身抓住徽匠精神行合一的实质,深切感受到它的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追求,自觉内化为价值信念,并在实际行动中加以坚守。
1.联系生活原则,即运用网络技术展开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紧扣学生的学情与生活背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徽州家族聚族而居,在皖南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中形成了以《朱子家训》为基础,以程朱理学为内核,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道德准则的徽州家风。诚信、正直、懂得取舍义利的家风,使得徽州匠人对于自身的品行和人格有着很强的自我约束性。在古徽州,王茂荫的家族就是一个典型性代表,他主张格物以致知,有着非常浓厚的家国情怀,对于器物及工艺要求必须是为了百姓的需求。
3. 世学家传熏染下的职业认同
传统技艺总是随着朝代更替、经济发展逐渐失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正是一种朴素的为国为民的责任感,支撑着徽匠师徒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一代代的守护、传承着炎黄子孙的民族记忆。
这种工作态度表现为持之以恒的热情、至臻完美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执念,这也是徽匠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徽匠身上蕴含的各种品质都源于这种脚踏实地的职业态度。歙砚制作匠人身上就完美的表现出了这一品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歙砚的制作中去,并力求每一块成品的完美,这种工作态度浇筑出了一种信念,并在他们中心照不宣的坚持着。
三 新时代徽匠精神具体内涵
徽匠精神集中体现在徽匠的创作实践中,作品中凝聚匠人们的心血。新时代下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一)坚持不懈的信念。徽匠求艺只有稳住心神、经住诱惑,才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新时代徽匠们仍坚守岗位,执着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不断雕琢产品、改善工艺,将作品升华,缔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神话。
(二)至臻完美的追求。各行各业徽匠追求的是寻遍顶级优质的原材料、执着创新、超越品质、关注细节。正如徽州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蒋永青所认为的那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手艺人一代代传承延续的精髓。随着时代进步,人们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下徽匠无论是在技艺改进,理念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都要始终恒守“匠心”,追求极致。
赵仙童扭身抱住了砖子,失声痛哭着说,我该死,我该死,我怎么变得这么坏,我怎么这么毒,我不会是被生活压力压变态了吧,你说我怎么能下得了手打你,我怎么能让你自己打自己,我不是人,我不该怀疑你睡那些脏女人,你那么洁身自好,怎么可能睡那些女人呢?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在新时代,徽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需要人们结合生活实际,开动脑筋,发掘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让作品走进大众生活,让传统工艺融入到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去。
2. “崇德”:中国古代工匠的伦理技艺宗旨
四 徽匠精神回归的时代价值探究
(一)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歙砚原料以及它的加工制作流程主要以手工雕刻为主,创新设计图案,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整个歙砚行业产品要求开发质量一步到位、工作质量零失误、作业质量零缺陷,产品质量达到一流水平,坚持一切工作以质量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并且将市场和用户作为两个为中心点,进一步保证企业目标的精准推进。
(三)征召王羲之的诏书所到地名。当年皇帝征召王羲之的诏书到达地都含有“诏”字的地名,上述传说的六诏村在王罕岭东北山下;真诏村则在王罕岭东南山下;长诏村又在王罕岭南的沃洲山下。这些与王右军当年活动地域有一定关系。
(二) 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必然要求
工匠精神是贯彻发展新理念、树立崇尚劳动新风尚的内在要求。培育和弘扬徽匠精神,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给每一位社会工作者树立榜样,营造追求“精益求精”的良好社会氛围。
歙砚是整个歙县的一种文化符号,徽匠精神的回归更有利于歙砚行业的精益求精,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歙砚行业杰出的代表有凌红军、周美洪和胡水仙等劳动模范的代表,他们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专注、执着、坚守、耐心、淡然、精细,每一点做到位并且做到极致,他们对歙砚的爱与奉献让人为之动容。
笔者在歙县一行中通过参观他们的比赛过程更是看到了每一位歙砚匠人由内而外散发着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意识,为整个徽匠精神做出了典范。新时代徽匠精神回归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培养人们爱岗敬业、专注耐心、精益求精和崇尚创新等思想品质,帮助青年一代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实现社会价值。
(三) 培养“工匠型”人才
当下,对物质利益的渴望往往遮蔽了人们对价值、品质的追求,用“心”才能创新,使命感、责任感才会赢得市场的信任。无论是从国内经济发展还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来看,国家发展离不开“工匠型”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储备。
在观摩歙砚制作流程的过程中,明显的看到,歙砚的制作工艺在逐年改进,歙砚的加工技术以及雕刻技术、制作工艺都在发生着变化,徽匠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不断雕琢、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通过不断完善细枝末节追求细节的完美,实现技术创新质的突破。新时代的徽匠精神创造了“全民工匠”的社会氛围,推进了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进程。
五 徽匠精神的当代传承路径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却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既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创新支撑,也需要能工巧匠的亲手打造。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培育工匠精神,铸造徽匠精神。
(一) 政府用“有形之手”铸就徽匠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生产一线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人的工匠价值逐渐凸显。针对此现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的管理规范、创新管理方式。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徽匠企业创造市场环境,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还应当更严格地监管市场,严惩不法行为。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工匠精神将无法生存,结果就是毁了整个行业。
(二) 社会用“关怀文化”崇尚徽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的。实际上工匠精神已经超越了“工”本身的范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工匠精神。培育徽匠精神,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文化氛围:一方面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抛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风气,让技术工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为徽匠精神的成长提供土壤。
(三) 科技用“现代手段”拓展徽匠精神
我们提倡“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来对现传统行业进行推广宣传,实现“互联网+老行当”的发展模式,既赋予了传统的手工艺全新的生命,也对传承与弘扬“徽匠精神”大有裨益。无论是从市场角度还是商业角度,都给了传统手工艺人、传统手工艺行业以更多的机会。
(四) 劳动者用“切身感受”体悟徽匠精神
《尚书·大禹谟》说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培育徽匠精神,需要的是每一位劳动者的共同努力。要对徽匠提出工作要求:一是产品或自身服务品质的提升;二是在德艺方面都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肩负起培育下一代工匠的责任,不能让技艺和精神断代。要将学徒制贯彻到底,并让这种“匠育匠”的制度成为一种自觉和主流;让基层企业能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工匠,从而帮助这些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只有每一个劳动者将精益求精、专注持续的职业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徽匠精神才能真正落地生花。
科研用设备、耗材等未归口管理,存在流失风险。设备采购时,未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或者采购流程不符合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这些最后都有可能导致设备流失和国有资产流失。
(五) 教育用“教书育人”培育徽匠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曾指出:“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徽匠精神生长于企业,却萌芽于教育。通过用高职院校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划分为培养徽匠精神主阵地;二是将包括徽匠精神在内的正确的职业观纳入专业教育当中;三是将徽匠精神贯穿到实践教育中去。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要将工匠的培育同人才培育结合起来,让学校成为培养工匠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 彭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4(14):162-164.
[2] 徐葱.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17):250-251.
[3] 叶晖.浅谈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4(20):177-178.
本文引用格式: 胡中书 等.徽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弘扬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54):284-28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4.096
基金项目: 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CXCYS118)
作者简介: 胡中书,女,河南信阳,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工业大学思政系,在读本科。
标签:徽匠精神论文; 历史传承论文; 时代内涵论文; 当代弘扬论文; 合肥工业大学思政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