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稿过程中甄别学术不端的问题研究论文

修稿过程中甄别学术不端的问题研究论文

修稿过程中甄别学术不端的问题研究

王子君,赵丽琴

摘 要 学术不端阻碍学术进步,败坏学术风气,对科学研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以某学报编辑部2006—2018年发现的24篇疑似学术不端文章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问题稿件具有4类特征:投稿月份集中,作者年龄偏小,与学位论文重复问题严重,多以倒装语句、变换词汇为手段逃避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通过语言习惯和修稿过程甄别学术不端问题,应从论文的投稿时间和作者年龄方面区别审查论文,并挖掘检测数据、加强与作者的交流进而防范刊文风险,净化学术环境。

关键词 语言习惯;修稿过程;学术不端;期刊编辑

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论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须对论文有实质性学术贡献,坚决抵制无实质性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署名。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已从制度上约束了学术论文的发表。

MWJ-2418智能门窗保温性能试验机基本结构由箱体和温度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2部分组成.箱体内部有冷箱和热箱,中间隔有试件框,如图1所示.

2017年Springer撤销了107篇来自中国的文章,学术不端的问题应引起国内编辑部的注意。目前,国内中文期刊编辑部大都使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进行自动检测,这种方法给编辑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排查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但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发现文章作者,特别是在读研究生作者,掌握着一套独特的逃避AMLC检测的方法。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沿江沿边开放高地。以通道、通关和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开放功能,积极“引进来”,支持“走出去”,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承担着“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使命,同时也有防范学术不端的责任。为了提高高校学报学术的严谨性,规避学术不端问题,本文从文章语言习惯的分析,通过修稿过程中甄别论文署名、科研数据获取等学术不端行为。

1 问题的发现

在《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发布后,在编辑与作者修稿时,特别注意作者署名问题,在同作者交流中发现个别作者的语言习惯与文中表述有明显不同,笔者认为这种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一种为有意识地变化说法。

该方法的试验原理是,首先将受拉试样置于特定的腐蚀介质中,然后通过仪器设备对试样施加一个恒定不变的拉伸速率,在缓慢拉伸的过程中,由于试样的应变状态被强化,从而加速其应力腐蚀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使试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从而确定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

城市应该是生长中的城市,现代城市风格趋同的环境下,人们对城市的个性、文化、历史、文脉等的追求显得尤其突出。全拆新建越来越被诟病。上海新天地、田子坊,成都的宽窄巷子等案例就是成功的设计案例。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保护了旧建筑的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改善了城市的人文环境,体现了城市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统计某学报2006—2018年疑似抄袭的24篇文章中,有8篇与同一课题组中学长的学位论文高度重合,有9篇检测时重复度符合要求,但与作者共同修稿后,重复度迅速上升,呈现学术不端状态。

目前,各高校对于研究生的考核,文章发表是一项重要标准,这关系到研究生的在校成绩、各种优秀评比、各项奖学金评比,关系到研究生是否能够达到学校硬性要求顺利毕业。基于此种情况,大量疑似抄袭文章基于各种目的涌向各大学报和期刊。这也并不是说疑似抄袭文章问题就集中在在校研究生,而与其他群体并无关系,这只是一种概率问题。普遍认为,学术水平很多时候是同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学术道德水平也是同年龄呈正态分布的。故在接到年轻作者投稿时,要特别留意文章的学术背景资料,确保文章作者不是为了成绩、评比、毕业资格或晋级等而临时拼凑组合的文章。

2 问题稿件的特征

2.1 投稿时间特点

在责任编辑回忆与疑似抄袭文章的作者进行沟通研究修稿问题时,有一些作者对文章内容不熟悉,甚至回避文章实质内容的交流和讨论,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脱,通常情况下,作者对自己撰写稿件的内容应该是非常清楚的,编辑提到文中的某个地方或某个内容,作者第一时间就应该会有所印象。然而,作者对自己投稿的文章不熟悉,回避与编辑就文章实质内容进行探讨,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实际的。对于这种情况,基本可以确定是抄袭或使用课题组其他人员的学术成果发表的文章。

2.2 投稿作者特点

通过整理疑似抄袭文章的作者信息,统计结果为:其中第一作者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在读学生7人;第一作者投稿时年龄为21至30岁的8人、31至40岁的10人、41至50岁的3人、51至60岁的3人。可见,疑似抄袭文章的投稿作者集中为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以及在读研究生。

2.3 论文语言习惯特点

一般高校研究生毕业时间为1~3月或7~9月,学位论文也都集中在此时间段内进行提交。部分作者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投递文章,由于这段时间学位论文还未提交数据库,通过AMLC无法识别出论文的重复度,所以编辑部在收到这段时间的文章投稿后,应在文章发表前,作者所在单位学位论文入库后复查重复度。

2.4 与作者交流时的特点

通过查阅文章投稿档案,某学报2006—2018年疑似抄袭的24篇文章中,有7篇投稿时间为7月~9月,有10篇投稿时间为12月~1月,疑似抄袭稿件投稿主要集中在这5个月的时间段中,占全部疑似抄袭稿件的70.83%。

3 减少论文学术不端的措施

3.1 考虑时间因素区别对待论文

在与24篇疑似抄袭文章的责任编辑沟通时,了解到这些论文在修改过程中普遍存在语句倒装、用词不规范等现象。对于这些语句倒装、用词不规范等现象,一般来说,在修改中可以很快地调整语句、词汇,使文字流畅,文章规范。从论文语言习惯角度来考虑,一般情况下作者在投稿时,都会选择最佳的语句和用词,而不会在修改时,突然发现语句和用词的问题。这种语言上的不规范现象,间接说明这些文章可能并非原创,而是在组合重装后,从语句、用词等方面进行加工,既不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成果,也不是原生态文章,只是为了发表而发表的无学术意义、无实践指导意义的抄袭文章。

3.2 从作者年龄上判断论文

高校学报的发文主体为本校研究生,这样的作者群决定着作者所写文章大部分为第一篇学术论文,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对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辑部要建立科学的编委和专家评价制度,来保证文章的学术价值。高校学报编辑需要从编辑的角度规范文章,维护学术期刊的严谨性,同时要从教师的角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

3.3 挖掘AMLC检测数据

目前,AMLC的指纹粒度不能设为单个汉字,不能识别字序错乱的重复内容;编辑部在对文章查重时往往不高于编辑部的要求时便进入审稿流程,但对于善于逃避AMLC检测系统的作者来说,很容易通过修改语句,词汇变更蒙混过关。编辑在对文章查重时,应先查看该文章是否有提前检测的情况,对于提前查重的论文,很多时候是因为作者的不自信,对于这类文章,编辑要认真通读全文,并与AMLC系统中指出的且未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文献从结构和语意上进行人工比较。

3.4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

高校学报编辑人员既是杂志的编辑,又是大学的老师,双重身份决定着学报编辑不仅要编发优秀的文章,还有培育优秀的学生。与作者,特别是学生作者的交流显得非常重要,从交流中我们能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创新,同时也可以发现哪些数据的来源不清,哪些文字不是自己所写,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教育作者学术诚信,当然对于一问三不知的作者一定要坚决退稿。

3.5 加强正向宣传

若文章作者拥有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一般情况下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研究得出更进一步的成果,或创造出原生态文章,这样的成果、这样的文章才是有积极的学术意义的、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的。风清气正的环境离不开积极的正向宣传,离不开积极的正向教育。很多作者只是为了发表而发表,并没有注意到文章发表是一种端庄、严肃的行为,很多情况下只是临时状态下的东拼西凑、临时起意下的移花接木,并没有认识到文章的发表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深厚沉淀,一种由内而外的底蕴释放。文章的发表应是自我思维的一种跃然体现,应是自尊性的。对于此种认识,各期刊、各学报应外化展现,积极宣传。同时,编辑作为与文章发表者最直接的沟通者,应首先传递出学术认知,从思想上展现一种正向力量,积微显著。

在黔西南州海拔1 700米以上的山区茶园,通常只有1个虫口高峰期,且峰期较长。一般4月下旬开始虫口数逐渐上升,6~10月虫口量最高,危害整个夏、秋茶,茶树受害严重。

4 结束语

学术不端行为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科研学术机构都有相对独立的学术评价机构。对于学报而言,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加强期刊人的责任心,发挥编委会和专家的作用,建立问责和评价机制,充分利用数字化检测手段,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大编辑人员干预力度。同时要从各种渠道对作者进行宣传,树立争取的学术观,让优质的学术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EB/OL].[2018-06-06].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7/t20160718_272156.html.

[2]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EB/OL].[2015-11-23].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6822605.Html.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8-0146-02

基金项目: 辽宁省2016年度咨政建言课题(2016lslzz—11)。

通讯作者: 赵丽琴,沈阳理工大学,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编辑学、机械设计。

作者简介: 王子君,沈阳理工大学,编辑,讲师,研究方向为编辑学、弹药学。

标签:;  ;  ;  ;  ;  

修稿过程中甄别学术不端的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