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科学与生产力关系的探讨_科学论文

近年来社会科学与生产力关系的探讨_科学论文

近年来社会科学与生产力关系探讨扫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力论文,社会科学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可归纳为五种意见,而站在这个问题的前沿的主要有两种基本意见。

(1)许多同志认为,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也应该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大科学”(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实用性,它的功能与生产和实践联系的密切性,并不比自然科学差。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4年前就明确写道:“为什么不能说社会科学是生产力呢?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里说的科学技术要包括社会科学。”并认为,“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关键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科学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它对于促进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生产具有极重要作用。他在1991年致《哲学研究》编辑部的信中还提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全部系统化的知识,这样的科学技术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及其应用技术,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讨论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问题的关键。持此种观点的还有人指出,马克思在考察这种科学应用于生产所造成的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财富的巨大增长时曾特别予以注明,这种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科学”。既然在现代大生产条件下,“一般社会知识”可以变成直接的现实生产力,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哲学社会科学排除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之外呢?还有人认为,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不仅是现代科学,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向。持此种主要观点的人主要有邬焜、官鸣、龚廷泰、潘叔明、蔡英田、刘发中、严成、李丰才、善可、胡义成、何鹄志、徐应江、刘奎林、朱子云、虎毅琛、胡昂、周永华、胡显中、吕鸿儒、吴鼎福、胡润等。

(2)少数同志则持相反意见,认为社会科学领域很广, 有些领域跟科学技术有直接联系,但一般说来,社会科学不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不能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原理来说明,而要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上来认识,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来加以说明。社会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这就是社会科学的作用。持此种观点的人主要有吴越、庄鸿湘等。胡绳同志也倾向于此种观点。

(3)还有少数同志坚持社会科学是第二生产力的意见, 认为社会科学属于“软件”科学,不直接发挥生产力的功效。因此强调社会科学的生产力作用,不一定非要套用“第一”的顺序,更应该主要看到它的第二性,模糊的、间接作用。所以定位“社会科学是第二生产力”是比较现实的。持此种观点的同志主要是万华等人。

(4)也有少数同志坚持部分社会科学学科不是生产力, 不具有生产力的性质,而另一部分学科可以归属为生产力,象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统计学等是介入其中成为生产力构成元素的,并主张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种能力,它们各有自己的组成要素、产品构成及生产创造规律,不能顾此失彼。持这一观点的同志主要是李欣复、张先贤等人。

也有相当多的同志认为,社会科学是否应该看作生产力,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二、社会科学为什么是生产力

在肯定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同志中,关于社会科学为什么是生产力的理由又有所差异。

一种意见从生产力体系加以揭示。生产力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系。从生产力实现角度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应用的水平和程度,也集中体现着生产过程赖以展开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状况,生产力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双重效应的综合。自然力量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力量是人与社会作用关系,它是生产主体在社会中的共同活动所造成的一种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只有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形成生产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才能使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得以代际相传。既然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科学包含于生产力之中,那么反映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科学也应包含在生产力之中。若否认社会科学是生产力,就会使具有双重关系的生产力内涵人为地丢失一半。从广义的生产力概念角度看,一般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的综合,其间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综合对社会一般生产力的发展趋向和速度,起着支配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再从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的角度看,其内涵是自然科学技术成果方面的“硬件”要素和社会科学技术成果为主的“软件”要素的统一;其外延方面,现代生产力离不开社会体制环境的外在因素,无数历史事实充分证明,社会科学为生产力的合理配置提供思维框架,特别是在体制选择、政策制定等方面,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的论者以现代的大科学观来加以论证。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依次分化独立,是对古代混沌朦胧的科学形态的超越和进步,功不可没。但分化也容易导致分割:似乎自然科学研究自然而不研究社会;社会科学也只研究社会而不涉及自然。实际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于自然,存在于自然,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它以其自身的特殊形式包含着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虽然人的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并不覆盖全部自然界,自然界也不全部进入社会中,自然界在本体上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及思维而客观存在,但是,自从出现了人类和社会以后,自然和社会就处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之中。因此,社会科学要研究自然,自然科学也要研究人类和人类社会。它们研究的是同一个对象,即是生产、实践统一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是自然界,也是人类社会,是“社会的自然”或“自然的社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正如人类早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统一的一样,以后两者也将克服彼此分裂而再次统一,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由此可见,社会科学正是作为统一的大科学里的一个要素或方面来认识和指导生产实践而成为生产力的。他们还引用前苏联哲学家伊利切夫的话说明这一点:“对生产起作用的不是单独的科学,而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全部总和。”显然,否认社会科学是生产力,是违背马克思“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的“科学”含义的。

有的论者则认为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生产力。社会科学看起来似乎与生产力距离甚远,而实际上它影响生产力甚大。这种影响有正有负。错误的理论因为不具有科学性,会对社会生产起阻碍和破坏作用;正确的理论,也就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社会科学理论,才会对生产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其科学性与其推动力成正比。

有的论者则提出,从社会科学自身特质看,它是一个个借以相分的理论体系,就此而言,无论如何也不是生产力,更不能说是第一生产力。但问题不在于表象,诸种借以相分的理论体系,都是人类不同形式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结晶,有其重要的认识和改造的目的、价值、规范、方法等可操作性意义。从根本意义上说,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动力及其科学抽象,其概念首先是社会科学范畴,尤其是社会经济、历史范畴。社会科学揭示了生产力的社会的历史的性质、特点及其运行规律,同时它自身的相关软要素通过无形的或有形的转化又不断地内在于生产力系统、结构、功能之中。既揭示生产力,又参与创造生产力,是社会科学的双重运作功能,而后者尤为重要,在第一生产力中占有突出地位。此外,有的论者依据他对社会工程技术问题的开拓和实绩,即以社会科学的工程技术化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来作为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现实确证。有的论者则从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即从生产力的空间上的组成和时间上的发展考察,来证明社会科学是生产力;还有论者专门对社会科学在现代生产力中的作用上试图作出定量分析,并提出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测算指标体系。

相反,持否定上述意见者则提出了相悖的论证。最集中反映社会科学不能成为生产力这一主张的是吴越,他认为:第一,此论失断的外在表现在于简单的类比造成了错误的结论。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生产力乃至第一生产力,在于它具有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功能。而社会科学,如文学、史学、哲学等,无论就其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而言,都不具备这种人格化和物化生产力的功能。由“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演绎出“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第二,此论失断的内在表现上是混淆了同自然科学的不同来源、属性与作用。社会科学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只能解决社会矛盾,而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第三,此论失断的后果是给唯物史观基本概念的涵界造成了混乱。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若把社会科学以及政策、法规等作为生产力,那么还有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及其所构成的社会基本矛盾?第四,此论失断的原因,在于我国社会生活的某些层面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只讲经济、实惠、创收、钞票、发财,在一些人眼里,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成为多余,于是一些人只好情不自禁地将社会科学拿去赶庙会、进市场当作“生产力”来出售。社会科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成为“生产力”,它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是间接的。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都不应当把视野局限在短期效应之内,轻视社会研究与理论思维,更不能拿到市场经济的天平上问斤论两作交易。

也有些论者在否认社会科学是生产力时,认为社会科学是一种纯粹知识形态的科学,它并不直接渗透到生产活动过程,因而不能看作是生产力。但这种否定论遭到许多人的反驳,他们主要提出以下几点依据和看法同否定论相抗衡: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科学是生产力,在本质上是潜在的生产力。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能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过程并发挥作用的,毕竟是少量的,大量的都是以知识形态的科学而存在的。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了科学作为生产力有两方面含义:在知识的形态上,科学是精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作为物化的智力,表现为固定资本的物性,作为真正的生产手段而加入生产过程的科学,是直接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是生产力,而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社会科学是生产力,这是勿庸置疑的。

第三,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科学之所以是生产力,是因为:一是社会科学作为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二是社会科学是制定国家政策的基本的论证工具,而国家政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三是社会科学对上层建筑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人员素质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这方面又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第四,当今社会科学,虽属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又不单纯只是上层建筑;虽然它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但从渗透转化意义上来说,也是生产力。社会科学转化为生产力,首先就是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以其内驱力广泛作用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的。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融合一体,渗透和进入生产过程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之所以一些人不承认社会科学是生产力,是因为生产力与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有些脱离实际,有些人还没有真正了解社会科学的特征和功能,以及对社会科学与生产力关系课题研究缺乏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

标签:;  ;  ;  

近年来社会科学与生产力关系的探讨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