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企业市场规则_企业信誉论文

企业的“诚信”与市场规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则论文,诚信论文,市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天生就是“诚信”的吗?

安然公司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股份制公司的治理问题,尤其是大型公众公司如何有效地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二是现行的市场规则的缺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美式规则”的缺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美式规则”的缺陷。安然事件再次促使人们对自由放任的市场规则进行反思,这也正是本文所要关注的内容。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垮台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而这个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

市场规则体系的建立和维持,是以人们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性质做出的判断(或者假设)作为前提和出发点的。也就是说,人们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性质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决定了人们倾向于让这样的微观主体在什么样的市场规则下运行。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因为企业家也是“经济人”,所以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具有“经济人”的行为特点,以利润作为经营目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当然,微观经济学在做出这种假设的同时,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因素,无所谓“善”还是“恶”。

但是问题在于,在市场经济现实当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标榜自己是“诚信”的,都致力于“为顾客创造价值”;在资本市场中,几乎所有的企业也都是“诚信”的,忠实地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果真如此吗?或者说,这是必然的吗?

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都具有“不诚信”的内在动力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企业要追求“诚信”。

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抽象地说,信誉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与其它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具体到资本市场中,信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

信誉、成本、业绩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见下页图1。

图1:信誉、成本、业绩之间的互动

下图所示的循环链条包含着三种类型的传递过程,在心理过程中传递的是信息,在市场过程中传递的是交易行为,而技术过程则传递价值。同时,这个循环链条所表示的互动关系还具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是对于特定的企业来说,它在这三个过程中的能动性不同。二是在这三类过程中,只有“心理过程”所传递的“信息”存在真实性问题。

具体而言,过程②和过程③都是很难以企业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在过程①中,企业有相当大的“活动余地”。比如,是否披露相关信息,披露真实信息还是虚假信息。也就是说,“低交易成本”必须得有“良好的信誉”作支持,“稳定、持续的业绩”也必须要有相对的“低成本”作为前提条件,但“良好的信誉”未必是有事实上的“业绩”来保证。特定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传递虚假信息谋求良好的信誉。

总之,三类过程中,企业都有能动性,都可以做出视情况向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的努力,但在心理过程环节,企业做出这种努力所可能付出的成本是最低的。所以,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它也就同时具备了传递虚假信息来谋求良好信誉的内在动力,这也正是本文对企业“本性”的认识。

三、“诚信”来自于严格管制

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了。

企业必然是“诚信”的吗?当然不是,是规则、是制度使然。

企业的“诚信”来自于严格的市场规则,来自于“不诚信”所必将导致的难以承受的成本或损失。当人们将这种在严格的制度约束下的企业的不得已行为,视为企业的本性,视为企业经营者的自觉行为时,灾难就开始了。安然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正如美国《商业周刊》的文章所说:“投资者的信心是我们整个经济成功的关键”,安然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我们还能相信谁?美国证管会前主任雷维特甚至认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坏。”

安然事件让人们从多方面审视美国的现行市场制度,反思我们对“美国式”的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的既有信念。

四、“美式”资本市场规则的不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现行市场规则,尤其是资本市场规则。

针对安然事件,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刊登一篇评论说:“安然败了,但市场胜了。”我国《财经》杂志也刊登文章认为:“伴随着媒体与市场对安然的追查,(美国证券市场的)做空机制不仅为进一步追踪安然内幕提供了激励,也加快了安然股价从2001年初的80美元有余朝着它应有的价值(几乎是零)靠近。”并得出结论:是市场(可能还包括媒体)揭穿了安然。这些观点认为,美国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主要凭借内部相互制约的机制,最终摆脱了“皇帝新衣”的迷惑,是欺诈先行,然后给欺诈者以恰如其分的惩罚。

当然,安然是败了。众多的安然投资者们也都败了,对安然注入了巨额资金的债权人们也都败了。同时,市场并没有胜,市场只不过是胜利地让安然“现形”了。美国人有必要对其向来引以为自豪的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进行反思。

其实,学者们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批评由来已久。美国学者波特在其1992年的一篇论文中就专门论及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投资体制)的种种弊病。在这篇论文中,波特将美国资本市场体制与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体制作了全面的比较。波特认为,在总体上,“美国的(资本市场)体制将那些关注短期回报的股权持有者的目标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不惜以牺牲美国公司的长期业绩为代价;它非常灵活,能够快速地在部门之间转移资源——即便这样并非是导致创新、活力以及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用波特的批评来反思安然事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具备以传递虚假信息来谋求良好信誉的内在动力。在崇尚短期回报的美国资本市场中,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毫无疑问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于是,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快速上涨,这是公司获得和维持良好信誉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至于创新、活力、生产率,它们毫无疑问是提升企业长期业绩的根本途径,但在崇尚短期回报的资本市场体制中,不幸被忽略了。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本文认为:当股票价格成为安然公司的经营目标的时候,安然公司的倒下也就成了迟早的事情。

到底是不“诚信”的企业利用了资本市场的缺陷,还是资本市场姑息了不“诚信”的企业?我们无从知道。但可以确认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说是“市场胜了”。

五、自由放任还是积极管制?

最后,问题是,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规则?

前文的分析已经指出,“美式”市场规则远非完美无缺,拿它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不太妥当。当然,我们也许无法建立一个完美无缺的市场,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不应该以一个完美的市场规则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

我们也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并非生而“诚信”,严格的市场规则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是企业“诚信”的原因所在。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能提供严格的市场监管, 几乎是在整个的20世纪里,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思想一直在面对着种种批评乃至挑战。安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曾被认为是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代表了一整套市场自我规范的经济哲学。安然的倒下及随后接连爆出的丑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规则的批评和质疑。

道理并不复杂,企业家和股票交易者不是洁身自律的圣人,而减少政府干预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为免除哪些规则与制定哪些规则一样都是政治问题。在几乎是所有的产业领域中,没有一个是真正高效率的自由市场,每个产业领域都需要规则。而且,在所有这些领域里,不管政府干预与否,公司都会想方设法逃避规则甚至影响政策。

由于市场经济并不总能做到自我规范,所以自由放任决非良策。市场经济无可避免地需要严格的规则,需要强有力的、以公众利益为上的政府。从保护财政权、知识产权,到抑制破坏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投机行为,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严格的规则,都需要积极的政府管制。这就是安然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标签:;  ;  ;  ;  ;  

“诚信”与企业市场规则_企业信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