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器械、设施设备安全防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防护论文,器械论文,幼儿园论文,设施论文,设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防护栏的安全性 防护栏是幼儿园常见的起保护性作用的设施。不同样式的防护栏栏杆随处可见,例如运动器械平台上方的围栏、幼儿园四周的围墙护栏、楼道台阶的扶手等。防护栏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幼儿的安全,防止其从高处跌落,或者误入危险区域。然而,设置不当的防护栏也可能变身“夺命陷阱”,卡住幼儿的头部和身体:2013年10月,湖北襄阳一女童在玩耍时不慎将头卡在儿童滑梯的栏杆内无法移动,消防官兵将栏杆破拆后救出幼童;2014年5月,福建福州一6岁女童在试图穿过幼儿园围墙护栏时,头部被卡住,后经消防官兵及时救援成功脱困;2015年11月,贵州镇宁两名儿童在玩滑梯时被护栏卡住脖子,幸好在民警和老师的配合下成功将他们解救。幸运的是,这些报道中的幼儿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援,而没有因此失去宝贵的生命。但设置不当的防护栏栏杆所暗藏的安全隐患不该被我们忽视。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防止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 1.为什么防护栏易变“夺命陷阱” 由于防护栏的作用是保护幼儿的安全,因此多设置在与幼儿生活、游戏相关的地方。由于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危险的警觉性不高,他们有时会试图穿越栏杆,或仅仅出于好奇的心理而把头探入栏杆之间。此时,一旦栏杆的间距设置不合理,很容易造成幼儿头部的卡夹,而无法自行挣脱。 上述报道中的儿童能够成功脱困的一个原因是,事故多发生在两端封闭的竖直栏杆之间。而之前也有多起新闻报道,老人、孕妇等在公交站扶着交通护栏休息时,无意间头部滑入栏杆间隙,后因无法求救或救治不及时而死亡。这种夺命栏杆多为一端开口,人的颈动脉、颈静脉、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等由于被压而导致脑部缺血、脑出血、反射性呼吸、心跳骤停等不同原因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一端开口的防护栏不推荐幼儿园使用。 2.怎样的防护栏相对更安全 造成防护栏卡夹幼儿头颈的关键技术指标是栏杆之间的间距。对此,住建部2011年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7年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87)中规定:“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m。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而关于户外运动器械的标准GB 19272《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中仅规定“扶手和栏杆高度应大于700mm,小于950mm”,但没有对栏杆的间距作出具体的要求。 查阅国外的相关标准发现,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户外场地安全手册》中将3.5~9英寸的宽度定义为容易造成头部卡夹的危险宽度,换算之后约为9~23cm。即栏杆的间距不应设置为9~23cm之间的数值,相较国内的11cm的标准而言更为严格。 这一数据是否科学呢?我们进行了如下验证。 根据卫生部2009年9月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中关于幼儿头围的数据,3~6岁幼儿的头围依次增大,其中99.7%(±3SD)的3~6岁男童的头围在457~554mm之间(估算直径约为145.5~176.4mm),99.7%(±3SD)的3~6岁女童的头围在448~544mm之间(估算直径约为142.6~173.2mm)。据此推算,3~6岁幼儿头部的直径约为14.26~17.64cm。 这一数值与我国标准中的“不大于0.11m”及美国标准中的“9~23cm”都是不冲突的。但考虑到幼儿头部的形状、特殊数值的存在可能,特别是幼儿头部的柔软性特性,建议取最小值以保证绝对安全。因此,建议幼儿园防护栏栏杆间距在不得超过11cm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不超过9cm的数值。 除了栏杆之间的间距外,栏杆与地面或其他平面间的距离也应满足这一条件。 防护栏是幼儿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设施,但如果设置不合理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尤其是因为栏杆间距不合理容易造成幼儿的头部卡夹。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幼儿园检查园内各处的防护栏栏杆设置,将栏杆间距控制在9cm以内,并教育幼儿不要试图穿越护栏或将头部探入护栏中玩耍。 二、运动器械周围地面防护 幼儿园滑梯等户外运动器械防碰撞区域的地面防护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安全因素。表面看,地面防护好像与运动器械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地面防护却起着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 据调查,户外活动中最常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就是从运动器械上跌落造成的骨折、挫伤、擦伤、扭伤,甚至是脑损伤,约占到所有事故的60%~80%。事故发生的原因跟运动器械的类型、高度等因素都有关系,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运动器械下方及周围的地面防护。具有良好弹性缓冲的地面更能有效减缓高处跌落的加速度和冲击,从而降低发生严重头部伤害的概率,而头部伤害最可能威胁生命安全。 但现实中,地面防护却是幼儿园最薄弱的地方。调研发现,有的幼儿园将滑梯等运动器械直接架设在水泥或沥青等硬质地面上,没有做任何地面防护;有的幼儿园虽然铺设了橡胶地垫,但地垫太薄,厚度只有1cm左右。这些都是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的。那么,幼儿园应如何进行运动器械的地面防护? 1.地面防护材料的选择要慎重 地面防护材料最重要的作用是缓冲跌落造成的冲击,避免发生脑损伤等危及生命的意外事故。因此,像水泥地面、沥青地面等硬质地面是最不适宜使用的,这些地面起不到任何缓冲作用。草坪、泥地等地面的稳定性较差,长期使用造成的磨损、天气和季节因素等都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缓冲性能,也不适宜幼儿园使用。 国内外安全标准一致推荐使用的地面防护材料可分为两类:松散的填充物和橡胶地垫类的单一合成物。 松散的填充材料包括木屑、树皮、沙子、砂砾等,都是由小颗粒构成,它们是通过颗粒间的位移或压缩颗粒间的空气来达到缓冲的效果。一般来说,松散的填充材料的初始安装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易受天气状况和使用频率的影响,后期需要经常性的维护以保持其缓冲性能。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材料都应该是专门为户外活动场地设计和生产的,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橡胶屑有时也会被幼儿园用作松散填充物,这样的橡胶屑也必须是经过检验的产品。幼儿园自制的木屑、树皮、橡胶屑等,在原材料、尺寸、理化性能上都无法达到专业水平,也不能发挥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不推荐幼儿园自制地面防护材料。 单一合成物主要是橡胶地垫类。从研究结果来看,橡胶地垫的缓冲性能相对更好,受天气影响小,维护成本低。橡胶地垫的初始安装较为费时,成本较高,但安装后橡胶地垫的性能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由于橡胶地垫与近来热议的“毒”橡胶跑道一样,可能会使用废旧轮胎作为原材料,并且含有黏合剂等限量物质。而研究也发现,溶剂萃取和汽化的废旧轮胎样本均发现超标的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因此,幼儿园在选购时应要求厂商提供正规检测报告,或自行将产品样品送检,确保其中各项化学物质含量在国家标准许可的范围内,以防地垫在阳光暴晒时挥发大量有害物质,损害幼儿身体健康。但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废旧轮胎屑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很低。 2.地面防护材料的厚度要达标 调研发现,多数幼儿园出于卫生、安全、便于维护等各种原因,在滑梯等运动器械的地面选择了铺设橡胶地垫。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所铺设的橡胶地垫太薄,一般只有1cm左右。国外幼儿园的调查结果也发现类似问题。那么多厚的橡胶地垫才是安全的?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27689《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中对于橡胶地垫的要求是:如果器械高度在2m以下,橡胶地垫至少应该2.5cm厚;如果器械高度超过2m,则橡胶地垫至少应5cm厚。这一规定与美国相比,要求低了很多,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户外场地安全手册》中建议,橡胶地垫至少要铺设15cm厚。 国标标准对其他相比于橡胶地垫缓冲性能更弱的松散填充材料,厚度要求更高,标准对于树皮、木屑、沙子、砂砾等材料的厚度要求均在20cm~30cm左右。 为了更好地保护幼儿的安全,建议幼儿园在配备、安装运动器械时应特别注意地面的防护材料及厚度,按照国家标准根据器械的高度、园所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并铺设相应的厚度,将安全隐患减到最低,真正为幼儿铺起一张“生命安全网”。 运动器械防碰撞区域的地面防护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铺设得当的话,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致命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在进行地面防护时,需要特别注意: (1)根据运动器械的高度、当地的气候特点、预算、幼儿园整体风格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防护材料。尤其要关注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并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进行相应的后期维护。 (2)选定防护材料之后,应该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铺设相应厚度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发挥地面防护材料的保护作用,幼儿园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 三、滑梯、秋千等器械防碰撞区域的设置 碰撞区域是指使用者经由下落空间跌落后,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防碰撞区域就是对这一区域的安全范围进行规定。大型运动器械若没有设置足够的防碰撞区域会对幼儿产生碰撞伤害。对大型运动器械碰撞区域进行良好的布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中常见的大型运动器械主要包括多功能组合滑梯、秋千、攀登架、爬网等。若防碰撞区域设置不规范,会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调研中发现,目前幼儿园大型运动器械防碰撞区域的设置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滑梯的滑道距墙体过近,幼儿玩滑梯时若跌落会碰撞到墙体;秋千下方有井盖;秋千没有设置防碰撞区域;滑梯下方及四周和滑道出口段防碰撞区域设置不规范,有树干、马路牙等障碍物。 我国于2011年和2012年发布了GB/T 27689《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GB/T 287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两个国家推荐标准。对儿童滑梯、儿童秋千的高度以及防碰撞区域和地面材料做了明确规定。 下面举例说明,幼儿园应如何设置这两种大型运动器械的防碰撞区域。 1.幼儿园户外滑梯防碰撞区域的设置方法 《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GB/T 27689)标准中规定,儿童滑梯碰撞区域的范围是:当自由下落高度在600mm~1500mm时,碰撞区域的最小尺寸为1500mm;自由下落高度y大于1500mm时,碰撞区域最小尺寸x按公式计算x=(2/3×y+500)mm。见图1。 举例:一架高度为1800mm的滑梯,其防碰撞区域的设置方法见图2。 根据上述《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GB/T 27689)标准中规定,当滑梯高度(y)大于1500mm时,碰撞区域最小尺寸(x)的计算公式为:x=(2/3×y+500)mm=(2/3×1800+500)mm=1700mm。 此外,GB/T 27689标准中还要求,滑梯四周(下方及从设备向各方向)延伸至少1700mm范围内无障碍物。对于跌落高度大于600mm的滑梯,滑道出口段前方防碰撞区域不应小于2000mm。 对滑梯防碰撞区域内地面的要求是:应有着陆缓冲层,应没有锋利的边角、突出物及可能造成伤害的障碍物,同时应不存在挤夹危险。应根据滑梯的自由下落高度,确定缓冲材料和厚度。作为室外运动器械,其防碰撞区域的材料底层应设置漏水层,以便有效排除积水。 2.幼儿园户外秋千防碰撞区域的设置方法 《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GB/T 28711标准中规定:防碰撞区域长度L=0.867h+2250;秋千的防碰撞区域宽度W应至少为1750mm。如果秋千座椅宽度超过500mm,防碰撞区域宽度还需增加秋千座椅实际宽度减去500mm的数值。 举例:一架悬挂高度为1300mm,两个座椅宽度为550mm的秋千,其防碰撞区域的设置方法。见图3。图3 按照GB/T 287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对防碰撞区域的要求,秋千下方防碰撞区域长度应不小于:L=(0.867×1300)+2250=3380mm,前后延伸长度应不小于6760mm,座椅下方防碰撞区域宽度不应小于:550-500+1750=1800mm。在这些区域内确保无障碍物。 若秋千架需要和其他设备一起安装,两者之间应增加1500mm的环形区域,或安装隔离装置将两者隔开。安装的隔离装置为安全栅栏时,安全栅栏高度不低于1100mm,栅栏的间隙和距离地面的间隙不大于120mm。应为竖向栅栏,不宜使用横向或斜向的结构。安全栅栏应分别设置进、出口。同时规定秋千不能与其他设备安装在一起。 在GB/T 287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的标准中,对防碰撞区域内地面的要求与滑梯标准的相关要求是一致的。 3.结束语 综上,幼儿园户外运动器械防碰撞区域是由运动器械跌落高度决定的,随着跌落高度的增加,防碰撞区域要相应扩大,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幼儿园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保护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保护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