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学习和分析散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文学积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但是散文有的时候由于其自身所蕴含的一些情感特点,理解起来会有点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理解不了文章的深刻含义,不能真正读懂文章,学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传授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散文。
关键词:散文;情感;审美;中心
一、重视朗读,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美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文章能够让学生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文章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散文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需要我们去朗读,带着情感去朗读那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不仅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也有好处。例如“安塞腰鼓”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安塞腰鼓的形式、历史、磅礴的气势,体现了生命的激荡和磅礴的力量,表达了冲破阻碍、打破束缚的强烈渴望。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节奏和情感,要让学生把这种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气势读出来,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加一些背景音乐,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绪,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美。
二、抓住特殊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文章中的一些特殊的句子,如全文的第一句,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以及文章中间的过渡句对于理解文章内容都是有帮助的,它们往往起到引领全文或全段,或是总结全文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这些关键句入手,从而更有效的理解文章。例如,在“生命,生命”这一课中,在阅读文章时,最后两段可以说是文章的总结段,特别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一句,更是全文的精辟总结,文章通过前面灯下的飞蛾、墙角的香瓜子以及用听诊器倾听自己的心跳都是在表达生命的顽强,通过最后两段的总结,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感叹生命的伟大和顽强,我们要珍惜生命,让它有价值,不能白白糟蹋它。理解了最后的两段话,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另外,在很多文章中作者还经常运用很多的比喻、拟人、夸张等的句子,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注意仔细品味这些特殊句式,这样也有利于对作者写作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三、关于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朗诵的过程里,教师要求其他同学进行思考,整理出文章作者的情绪,文理脉络,具体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提炼出中心思想。通常来说,写作手法是针对整个作品,而修辞手法则针对的一个句子,正是在了解写作背景基础上,通过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来整理出作者的写作特点,找出文理脉路,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首先要知道该文的诞生背景,彼时是一九二六年,文人之间的倾轧,让鲁迅先生非常困惑。不过,彼时他和许广平先生开始交往。当时,他的心情比较复杂。在了解这一基本情况基础上,再带领学生思考具体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理顺感情变化。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寻找文眼,锻炼其总结分析能力。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鲁迅先生利用白描手法来渲染景色,给读者一个充满童趣的童年和一个死气沉沉的三味书屋。而修辞手法则由比喻、通感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思考,全在于课堂上语文教师的科学引导,以“作品背景——文章架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中心思想——文眼”的顺序去思考,防止学生思考过程中没有顺序甚至跑偏。
四、关于讨论的教学方法
将思考放在讨论之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否则讨论在前,很容易导致学生言之无物,更会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于冷场,让教学课堂陷入尴尬境地。也就是说,讨论是建立在科学细致的思考之上。具体讨论的问题有:作者写作背景和文章的关系、文章架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文眼等等。讨论方式可以是同桌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更可以圆桌讨论。讨论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在讨论中完善个人思考内容,对文章产生更深的理解;第二,锻炼学生思维以及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有讨论必然存在辩论,对于合理的辩论,教师要科学引导,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甚至于对于争论较大的地方,可以开展辩论会,在辩论中提升学生的散文理解分析能力。
五、具体仿写的教学方法
万事都是从学开始。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就是源自仿写。在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之前,需要带领学生针对目标散文进行再次学习总结。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写,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因为散文的文体就是“散”。等到学生仿写完毕,可以展开一次仿写作品品鉴会,成立评审团,让学生朗诵自己的文章,评审团进行打分。以这种活泼且具有竞争力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学情分析,分组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对同一篇文章甚至于同一个学科保持相同的理解力和成绩。这就需要运用具体的“学情分析,分组教学”,先对学生进行比较细致的摸底,了解学生对于散文的领悟能力以及感兴趣的程度等等,然后予以分组,实现先进拉后进,整体提升的教学目的。
“学情分析,分组教学”适用于很多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以此受到教师们的广泛欢迎和采纳。当然,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其因为分组而产生自卑情绪,万一因此而抵触语文课堂则得不偿失。
七、教师的情感融入问题
散文和其他文体不同,需要语文教师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激发自己的讲课热情,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精神饱满,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讨论。诚然,教师的情感控制不仅仅影响到散文教学质量,和其他学科教学质量也有直接关系,但是散文毕竟属于情感产物,相对比更需要教师以自己情感为引,引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一步步配合,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即提升学生思想情操和审美情趣,为塑造更加健康的人格而贡献力量。
散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需要良好的教案作为支撑,然后在“学情分析,分组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讨论、仿写,最终达成散文教学目的。某篇散文课程完结并不意味着结束,恰恰是学生健康情感塑造,审美形成的开始。正因为如此,需要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及时地解决学生在散文学习中产生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鲍红彬.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方法探究[J].神州,2018(5):105.
[2]刘永.略论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6):113
论文作者:蒲小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学生论文; 散文论文; 文章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手法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