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心医院 450007
【摘 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方式来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40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情况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多数集中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系列消化道症状,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随着患者的肝功能转恶化,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也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对患者实施积极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能促使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在本次研究中共有40例患者参与,当中血糖控制有良好效果的共有38例,2例患者自身肝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主动放弃治疗。结论: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在确诊以后应当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多数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和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2;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75-01
肝脏对于人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以及激素代谢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当患者的干细胞受到损害以后,往往就会引起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肝硬化与糖尿病同时存在会导致相互促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当前在临床上缺少规范化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难以产生效果。本次研究中通过回顾方式来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40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采取资料回顾方式来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40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当中肝硬化诊断主要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有关标准进行。同时结合患者病史和疾病症状等进行检查确诊。在糖尿病的诊断上主要采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患者在空腹情况下血糖指数为(FPG)≥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为2hPG≥11.1mmol/L。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肝硬化发病早于糖尿病发病或者同时发病。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首先使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的AU—2700型号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检测以及肝功能检测。所有的使用试剂均由珠海丽珠试剂公司进行提供,检测的项目主要包含了FPG、2hPG和总胆红素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
当患者入院进行治疗以后,所有患者均采取对症支持处理方式,让患者尽量卧床休息,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并进行相应的抗病毒、保肝和抗纤维化以及其他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规定和控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将糖类药物或者胰岛素,帮助患者控制好血糖。
1.3观察项目
对患者所进行的项目观察主要包含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同时要对患者的并发症和肝功能等进行分析。
2.结果
性别年龄分布:在本次研究中共有患者40例,在这些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2例,占总体的80%。女性共有8例占总体20%。患者年龄在34—69岁之间,其中45岁以下患者共10例,占总人数25%。45—69岁患者为30例占总体7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患者临床表现:本组研究中共40例患者,均以肝病为主要特征,主要问题包括身体乏力,食欲减退。当中共有35例患者感到身体乏力,食欲减退患者则有30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数量较少,共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1例。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多数集中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系列消化道症状,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1]。随着患者的肝功能转恶化,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也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对患者实施积极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能促使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此外,对患者实施降糖和保肝治疗手段,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共有38例,只有2例患者受到了肝功能的损害,主动放弃治疗。
3.讨论
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主要是在患者肝硬化疾病发病以后发生。肝源性糖尿病的概念早在1906年就被提出,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和分析,当前阶段的确切发病机制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明确。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是较为复杂化的,是多种不同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发展[2]。首先,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会出现较为敏感的胰岛素抵抗反应,并且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3]。同时,患者会发生胰岛素代谢障碍问题。其次,患者会表现出肝酶活性降低的问题,出现病毒性感染和营养缺失问题,这些都将给患者的糖代谢水平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发生糖尿病。此外,环境上的影响和遗传性的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胰岛细胞的结构变化,从而导致功能性障碍问题发生,最终造成患者发生糖尿病问题。
在相关研究中发现,肝硬化诊断后的几年时间内,会有将近一半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死亡,大多数的患者都是死于肝硬化并发症,但却没有患者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或者心血管疾病[4]。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糖耐量是否能降低患者的疾病问题。高血糖可能会导致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内脏加大出血量,从而导致患者发生静脉高压或者消化道出血问题。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相比较来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肝功能的代谢失代偿上和门静脉高压早期就会发生更为严重的肝性脑病,并且这种疾病的死亡率要大大升高,远远地高于正常的肝硬化患者[5]。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来说,主要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的患者发病都集中在中老年男性患者当中,需要对年龄和性别之间与患者的肝硬化疾病发生关系之间进行详细的研究。其次,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所表现出的慢性并发症比较少,多数患者为脾大症状和食欲减退等症状[6]。再次,针对肝硬化患者来说其血清胰岛素的水平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上升性。此外,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程度与患者的自身肝脏损害现象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二者之前呈正比关系。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应当将改善肝功能和控制原发病为主要的治疗内容,对于轻度的患者则应当适当的进行饮食控制,促使患者的血糖能得到控制,以高纤维素和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蛋白的食物为主。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应当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
综上所述,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问题在当前的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够明显,因此容易被忽视。对此,还需要及时的给予患者更多的血糖关注,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娟,胡乃中.肝硬化合并糖尿病99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12):12—16.
[2]徐云珍,郑雯婕.126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0):56—59.
[3]余永胜,张毅,汤正好,江红,奚敏,臧国庆.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05):62—68.
[4]王敏红,任耀春.肝源性糖尿病52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10):55—59.
[5]于明霞,尹威民,李迎今,吴扬.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07):88—90.
[6]陈薇敏,张建民.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治[J].中国全科医学,2011,(06):23—26.
论文作者:高慧祯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肝功能论文; 胰岛素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