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榆中730100)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活方式也在逐渐进行调整,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社会各界对于艾滋病的关注以及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推广,人们对于艾滋病的病毒筛查以及疫情控制的工作在逐渐完善。提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准确率是提升艾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内容,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病毒传播的控制,避免艾滋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确保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身体健康质量的保障,通过基层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是促进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主要从基层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情况入手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整理,以期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提升艾滋病传播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
随着艾滋病实验室筛查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及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加,艾滋病病毒的检测以及艾滋病病情的监察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加强,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做好信息的保护对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尽早掌握艾滋病患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能够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的感染情况,尽早为患者制定相适合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控制好艾滋病病毒的发展和传播,且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社会以及家庭环境的稳定,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医疗目标,同时确保诊断结果的额准确性[2]。
一、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需要从实验室内部多方面进行管理工作的完善处理,充分考虑实验室室内各类可能影响实验质量的因素,从根本上入手,完善各项工作及管理制度,确保检测质量的提升,为基层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具有全面系统、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版要求进行实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就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应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遵守保密制度。
(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把生物安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中去,检验人员应有安全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因此要求所有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严格执行各种标准操作程序,防止发生职业暴露,同时加强检验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3]。
(三)加强对实验室检测工作人员的管理,艾滋病病毒检测中对于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要求比较高,检测人员需要具备至少2年的工作经验,全面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检测技术,且须参加过省级检验培训并获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定时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意识[4]。检测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全国艾滋病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内容,根据其规定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各项工作,及时对检测中所使用的各类实验器具进行清洁处理,同时需要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对自身的安全保护,避免检测中出现被感染情况。
(四)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全面检查质量检查中的各类仪器以及试纸盒,确保其处于有效期范围之内,每次试验均需要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分别设置阴性和阳性的对照组,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的保证。检测完成后需要及时建立质量控制图,试验过程中需要连续进行20次的外部对照质量控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临界值以及OD值,完善各项检测指标。下次实验室检测开始时需要在质量管理图中详细记录每项检测结果,确保检测处于质量控制之内,避免出现控制失效情况[5]。另需要按照时间顺序对质量控制血清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确保其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重复性,且能够避免其出现不稳定情况,做好各类质量检查数据的保护工作。
(五)建立质控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掌握日常工作中每次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建立质控图,当质控处于失控状态时,及时查找原因并加以纠正,如果检测结果在临界值10%上下的标本要进行重复测试,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六)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样品接受登记、仪器使用及维护、废弃物处理、检验数据原始记录及酶标仪打印原始记录等等,并整理存档保存。另外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实验室能力验证(PT)质控考核活动,与各兄弟单位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探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全科室人员的检测能力。
二、讨论
影响艾滋病实验室初筛质量的因素类型比较多,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常见的主要有实验室人员未能按照要求定时对酶标仪的顺利检测进行检查核定,为及时对移液器进行校准,实验过程中对于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环境的温度及湿度未能进行正确的调整,导致温度水平不佳影响检测结果[6]。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检测未达到质量要求需要及时分析影响因素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另通过反复检测的方式确定仪器检测水平的提升。
本文主要从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相关工作中的各类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多方面来看,首先要做好手术是质量检测制度的完善,为各项工作做好基础管理依据,细化各个缓解的工作管理要求,切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缓解,确保严格要求及管理,准确建立质量控制图,构建管理框架,为质量控制效果进行监控,以便于及时找到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和整改,确保质量管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定时组织所有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够群面接触掌握各类检测设备,促进实验室检测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疾控中心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均需提升对相关质量管理的重视,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投入所需的资金及关注度,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质量的提升,尽可能提升检测准确率,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为艾滋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照依据。
综上可知,艾滋病是传染性疾病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是影响社会及家庭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艾滋病相关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检测准确率也有所改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作为该病检查的基础,是决定其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7],需要根据检测要求完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确保检测准确性的保证,避免其进一步的传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琦, 隋苗苗, 丁芳,等. 威海市2014-2016年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考核评价[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 11(5):343-344.
[2] 周丽萍, 邓先群. 164份HIV抗体初筛阳性确证实验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5):16-18.
[3] 李巧花. 基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8):33-34.
[4] 普永冰, 刘艳.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59例实验室指标检测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18, v.25(4):384-385.
[5] 孟宪婷. 酶联免疫法筛查 HIV 抗体的艾滋病诊断研究[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53-53.
[6] 叶黎, 袁丹, 梁姝,等. 2011-2015年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交叉督导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7, 33(12):1272-1276.
[7] 岳婷婷. 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与措施[J]. 中国校医, 2018, 32(4):300-300.
论文作者:吕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实验室论文; 艾滋病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人员论文; 疾控中心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