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表达相关性研究论文_张达理

雅安市名山县人民医院 625100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的相关性,讨论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患有宫颈癌的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PCNA蛋白表达情况,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HPV16/18阳性组中,P53与PCNA表达增强,呈正相关,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Ⅱ期的P53和PCNA指标要明显高于临床Ⅰ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HVP16/18是宫颈癌并发的主要原因,并促使P53、PCNA蛋白阳性率增高,在宫颈癌并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宫颈癌;感染;pcNA

宫颈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女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分析其发病机制,研究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HPV感染,HPV16/18都属于高危型感染,与宫颈鳞癌直接相关。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HPV16/18及P53、PCNA表达相关性意义,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患有宫颈癌的患者,按照HPV16/18检查的阴阳性进行分组,阳性组有34例患者,年龄在28-57岁,平均年龄为(43.1±5.1)岁。阴性组有26例,年龄在29-64岁,平均年龄为(48.7±4.2)岁。宫颈癌的病例病理分级参考WHO女性生殖肿瘤分类,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21例。FIGO临床分析,I期33例,Ⅱ期27例。所有宫颈癌的患者的年龄、疾病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PCNA的表达情况[1]。

1.用石蜡包埋组织,并进行切片,在62℃下烤片2-5小时,脱蜡至水;

2.用3%的双氧水孵育15分钟,用蒸馏水冲洗,通过PBS清洗3次。在微波炉中进行加热10分钟,修复抗原,然后取出冷却。

3.在每张切片上滴入50μl的第一抗体,即P53、PCNA。

4.PBS冲洗3次,每次5分钟左右。滴入加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二抗,在37℃下孵育12-20分钟,再进行PBS冲洗,每次5分钟左右。

5.DAB显色,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30分钟。

6.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后中性树胶封片。用已知表达阳性的宫颈鳞癌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作为阴性对照。

1.3判断标准

每张切片上都需要在4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随机选取10个瘤细胞区,相关人员要在每个癌细胞区选取100个肿瘤细胞,然后对这些肿瘤细胞进行观察,记录阳性细胞的数量,并计算出阳性细胞所在比例。如果小于25%,则为阳性,如果比例大于等于25%,则为阴性。P53、PCNA阳性染色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判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检验,各组间用X2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宫颈癌患者,HPV16/18阳性组的P53、PCNA阳性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内容如下:

3讨论

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细胞最终会导致出现宫颈癌,子宫颈癌HPV感染的阳性率在55%-85%左右,其中HPV16型在总数的45%-78%左右,HPV18型占总数的12%-32%左右。

很多恶性肿瘤,例如胃癌和肺癌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验P53的阳性率较高,能够达到45%-52%。在相关研究结果中[2],人体的细胞内的P53蛋白的主要机制有:P53基因突变,突变型P53蛋白拥有较长的半衰期,长时间会造成基因积累。由此基因毒性的堆积会诱导致癌因素,从而损伤正常细胞中的DNA,造成P53基因活性上涨。P53蛋白高表达会导致野生型P53蛋白堆积,这种情况下导致胃癌、肺癌的出现。宫颈癌P53基因突变率比较低,所以相关学者认为宫颈癌积累的稳定性得到增强,但是功能失去活性野生结构有所改变,这种情况下,稳定性得到提高。但是PCNA的调控功能来讲,这P53蛋白的这种环境使PCNA失去部分功能,导致PCNA过度表达,P53蛋白和PCNA都升高,成正相关趋势。

在本次研究中,高危型HPV16/18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在宫颈癌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具有重要作用。HPV16/18的阳性组中P53蛋白和PCNA明显高于和阴性组的P53蛋白和PCNA。P53和PCNA蛋白表达的情况与宫颈鳞癌细胞的增值状态有关,并呈现正相关状态,在临床Ⅰ期和临床Ⅱ期中,临床Ⅱ期的P53和PCNA指标要明显高于临床Ⅰ期,所以可以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与预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钟萍萍,顾依群,王爱春,汪颖南,卢利娟,王荔.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不同高危型HPV感染与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2):64-66.

[2]刘安丽,贺生.高危型HPV原位杂交检测和P53、Ki-67在宫颈鳞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23(29):4611-4613.

论文作者:张达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表达相关性研究论文_张达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