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革命思想道德传统与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思想道德论文,中国革命论文,思想道德建设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优良传统和全人类的优秀道德成果,通过比较鉴别、提炼吸收,进行科学整合,在此基础之上,植根于中国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进行新的创造。这样,才能营造出既弘扬民族传统又凝聚时代精神,博大精深且生机勃勃的领导干部崭新的思想道德境界。本文仅从继承中国革命思想道德传统入手,分析了领导干部应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中国革命思想道德传统的内涵和作用
中国革命思想道德萌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中国革命思想道德,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最终目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和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旗帜,形成了三大作风、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革命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这种革命优良传统主要包括三大作风和其他革命优良传统。三大作风,即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他优良作风,主要有勤政廉政、开拓创新、博采众长、“三老四严”、“言必行,行必果”等作风。此外还有雷厉风行、豁达大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勤于思考、开诚布公、胸怀坦白、闻过则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作风也是领导干部所应该继承的革命优良传统。
中国革命思想道德曾经为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净化人民的精神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也有利于领导干部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成为时代所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领导干部。
但是,中国革命思想道德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它需要不断变革和更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由不发达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这必然引起思想道德领域的深刻变革。因此,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变革传统的思想道德体系,这个历史课题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了领导干部面前。
二、中国革命思想道德传统的特点
中国革命传统思想道德体系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即在缺乏历史经验的情况下,袭用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权力高度集中、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因此,它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呈现下述特点。
1.是高度政治化的内涵。革命战争中强调阶级关系、阶级感情,这是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础。建国后,长期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政治挂帅”方针,政治主宰一切文化形态,思想道德被高度政治化,强调思想道德的阶级性、政治性,否认思想道德的普遍性、独立性,思想道德成为政治的附庸,从而抹煞了思想道德的独立性及其内涵的特殊性,最终妨碍了思想道德自身的建设,削弱了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传统思想道德的家族伦理、血缘亲情全面抵制、彻底否定,造成传统思想道德的某种断裂。对西方道德的人道主义也持批判态度,从而造成“五四”新道德传统的失落。政治化的思想道德被“左”倾思潮利用,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践踏人性和人类价值规范的工具。
2.是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由于国家与社会价值一体化,国家控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上都高度政治组织化了,其基本细胞就是工作单位,不存在与之分离的独立个体。在这种体制下,个人没有特殊利益,完全融合于集体利益之中;个人没有特殊选择,只能服从集体安排。在这种公私对立的格局下,必须无条件地肯定和高扬群体价值,否定和抑制特殊的个体价值,个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集体主义道德要求个人服从集体,把集体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不计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成功,提倡谦虚忍让、守纪律、听话等。这种集体主义道德在战争年代和尚未摆脱落后面貌的艰苦创业年代是非常必要的,它抵制了个人主义,维护了国家、集体的利益,鼓舞了人们的献身热情,强化了纪律性,树了一代新风。但是,这种思想道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主要是对特殊个体价值的否定,压制了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碍于个性全面发展。这种不足一旦走向极“左”,就会造成对个人权利的践踏。
3.是理想主义的强化。由于传统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政治理想性,它的思想道德原则也是高度理想主义的,它继承了传统思想道德的理想化倾向,把人设计成理想化的革命者,基于这种人格理想,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仅有思想道德“提倡”和道德“禁止”两极,缺少规范人们现实行为的思想道德“允许”部分。这种理想化的思想道德曾经鼓舞了人们的革命热情,树立崇高信仰,培养了一大批模范典型。但是,它又有对人约束过紧、脱离现实、令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弊病。把思想道德提到一般人达不到的程度,只能培养圣徒,不能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失去其现实功用。而且,把思想道德变成政治宗教,使人们对之持阳奉阴违的态度,这就是虚伪的思想道德。
4.是思想道德的抽象化。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和计划经济体制使行政关系成为基本纽带,各个独立的人际关系领域尚未分化出来,因而形成了普遍的思想道德,而具体的思想道德规范则缺失。普遍的思想道德在社会关系未分化、社会生活单一的历史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具体的思想道德而发生规范作用。但是,普遍的思想道德脱离具体的思想道德规范就难免陷于空泛,使其可操作性大打折扣。一些特殊的思想道德领域,如婚姻、家庭、朋友、师生等人际关系方面,普遍的思想道德的普遍适应性更差。由于缺乏具体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可操作性,“大原则下开小差”是常有的现象,人们往往口头承认道德原则,而具体行为上又违背它,甚至走向反面,如“文化大革命”中普遍的思想道德被扭曲,造成师生对立、父子反目、夫妻离异、朋友成仇等人际关系全面崩溃。
三、中国革命传统思想道德支配下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在上述传统体制和道德理论的支配下,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则呈现出如下特征。
1.具有强烈的党性。领导干部基本上是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或由共产党教育培养起来,党性观念很强,服从党的纪律、听从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政策,对党负责成为不可动摇的信念。他们相信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对人民负责是通过对党负责实现的,因而对党负责往往成为更具体、实际的准则。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多数干部只能遵从党性原则,服从党的纪律。领导干部的党性不仅体现为组织原则,也体现为政治道德原则。他们把党的利益和党的意志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和个人意见与党的利益、意见发生抵触时,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和意志。当个人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总是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这种政治道德保证了党和政府的一致性,避免了公开政争。但是,当党的主要领导人犯错误、党的政策发生错误时,这种政治道德则不利于纠正错误。而且,它也使领导干部个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摆脱了个人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在政治风浪中随波逐流。
2.是政治道德的带头人。领导干部不只是行政官员,他们也是对人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负有全面责任的“父母官”,拥有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权力和教育、引导人民的责任。这种角色定位使领导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则容易形成家长制作风。
3.意识形态倾向鲜明。领导干部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有比较坚定的政治信仰,因此在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有旺盛的斗志。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专门的技术知识,对经济建设比较外行。这种政治型的领导干部结构产生了搞政治运动内行、搞生产建设外行的问题。此外,领导干部文化渊源单一、狭窄,主要是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否则就是上级文件、领导讲话。对大多数领导干部来讲,文件和讲话成了最重要的文化来源。级别越高,就能看到越机密的文件和讲话,那么他就可以参照这些文件和讲话给下级发文件、作报告,从而也就有了相应水平。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他们知之不多。这种单一、狭窄的文化渊源是教条主义、保守思想的根源。领导干部大多数出身工人、农民,主要成分是农民,他们从革命战争和实践工作中选拔出来,因而与群众有天然的联系和深入实际的作风。另一方面,他们又带有不同程度的农民意识,如小生产的保守狭隘、家长制残余等。
4.由于中国政治体制的高度集权性质,产生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家长制作风。为了防止独断专行,国家建立了重重迭迭的党政领导机构以及集体领导体制。这样,在复杂的机构中,要处理各种人事关系,主要精力要用在协调关系上,这就造成了不负责任、互相推诿、稳健圆滑、没有创造性开拓性等不良作风。此外,由于权力竞争的非公开性,不民主化,也造成了宗派主义、权术主义、投机钻营的腐朽风气。建国后产生的党内宗派集团尤其是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就是这种风气的典型例证。
四、继承中国革命思想道德传统,创新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及其相依的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的历史合理性日益消减,其与社会生活的矛盾逐渐体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关系,使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发生变化,个人从依附地位走向独立,成为集体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摆脱了对国家、集体的依附,可以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从而拥有了选择的自由。这样,传统的群体本位思想道德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生活了。
(2)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结构。由于在我国阶级对立的消失和工作重心从政治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以及实行党政公开、政企分开和市场经济,实际上标志着国家与社会的渐次分离,传统单一政治结构已转向多元化的社会结构。这样,传统的政治化思想道德及所提倡的政治原则和政治信条就难以规范各个生活领域的人际关系,社会生活要求赋予思想道德更全面、更丰富的伦理内涵。
(3)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现实利益,相应地要求更加突出道德的现实性。在市场经济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大量的活动是不属于道德提倡或禁止之列,而是属于道德允许范围内,而传统道德恰恰抹煞了道德允许的存在,这就使道德提倡脱离实际,使道德禁止泛化,如把合理的利益追求当作资本主义等等。
(4)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分化,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传统的普遍的思想道德与之不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具体的思想道德代替普遍的思想道德。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更直接而强烈地呼唤具体的思想道德,要求思想道德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2.因此,在社会主义新的思想道德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创新。
(1)改变传统社会主义的高度政治化内涵,使其赋有更全面、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改革开放使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单一政治关系分化为多元社会关系。与之相适应,思想道德应该摆脱政府附庸地位,成为独立领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尤其应当注意使思想道德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改造传统集体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新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私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个人利益不但可以在不损害集体利益情况下得到实现,而且还能对集体、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要形成尊重个体价值的思想道德,崇尚自立、自强、竞争、进取,并在这个前提下提倡互动、互爱,形成新集体主义。新集体主义继承了传统道德与革命道德的集体意识,但又扭转其价值取向,它不是抑制个体价值,而是肯定个体价值,也坚决否定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肯定个体价值不仅意味着肯定自我价值,也意味着肯定他人的个体价值,而个体价值的普遍化就形成了新的群体价值。新集体主义道德保障个性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解除了思想道德规范对人的束缚。
(3)改造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理想化倾向,建设现实道德。市场经济使人际关系建立在平等交换原则之下,这就把传统思想道德中赋有的血缘亲情和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的理想主义扫除干净,它要求建立起能够实际地指导和规范人们的现实活动的思想道德规范,而不是培养超现实的圣徒的理想原则。新的理想道德既有思想道德的提倡部分,旨在培养理想人格,又必须有属于理想道德的允许部分,因为人们的大量日常行为是属于思想道德允许范围。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理想原则出发建设现实的新的思想道德,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人的发展水平,并使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具有现实超越性。新思想道德应当包含思想道德提倡,允许、禁止三个层次,从而达到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4)改变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抽象化倾向,建设具体的思想道德规范,以适应不同人际关系领域的需要,并具有可操作性。应当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以便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3.由于改革有待深入,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当前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弱点。
(1)他们的民主意识虽然有所增强,但许多干部仍缺乏对民主政治体制的自觉意识,习惯于和留恋于集权政治,对政治民主化不热心,甚至持抵触态度。
(2)由于对绝对权力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尚不完善,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腐化堕落,搞权钱交易,甚至产生了权力与资本结合的趋势。
(3)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深远,使相当部分领导干部仍然沾染上了传统领导干部的官僚习气,如官僚主义、教条主义、保守主义、以及逢迎上级、投机钻营等恶劣习气。因此,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任务仍相当艰巨。
4.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在对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问题上,要基于以下几点。
(1)要把对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放在改革开放这个系统工程中,注意研究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及社会风气发生的影响,顺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
(2)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在思想道德变革中的主体作用,避免由党政部门包办。思想道德变革,对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不能由党政部门下命令来推行,而只能靠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思想道德实践切实进行。应当创造一个思想解放、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氛围,发挥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作用。
(3)还要特别反对和防止各种不良作用。
5.领导干部在继承优良传统时主要应反对和防止以下几种不良作风。
(1)官僚主义作风。这是一种常见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衙门式的不良领导作风。这是旧社会的官僚机构、衙门作风和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或残余。它腐蚀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损害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和民主的实现,干扰党的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危害极大。
(2)主观主义作风。这是一项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的唯心主义思想作风,其理论来源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只重视主观想象,忽视客观实际,单纯凭书本或经验办事,无视客观规律;头脑僵化、因循守旧、思想落后;闭门造车,听不进群众意见,不调查研究,主观、盲目地决定和处理问题。其结果必须导致主观与客观的分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宗派主义。
(3)形式主义作风。这是一种全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作风。具体表现为:机械地分裂形式与内容的联系,脱离事物的实际内涵,片面地强调事物的表面形态。现代化建设事业提倡“不惟书、不惟上、要惟实”,搞形式主义是不能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
(4)保守主义作风。这是一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甘居下游的思想作风,是静止、片面、孤立地看待客观事物的形而上学思想的反映。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正是保守主义作风严重的表现。领导干部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缺乏改革意识,与现实生活脱节甚至对立,使当前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改革,并且造成了思想道德的失范。传统思想道德陷于危机,新道德权威又未树立起来,新旧道德不能有序衔接,使人们丧失了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产生不必要的社会震荡。当前,对传统思想道德改革不力,对新的思想道德建设又缺乏自觉性,存在着丧失信仰、规范解体、无所遵循、任由市场经济法则盲目支配等消极倾向,具体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滋长、集体主义精神削弱、社会风气败坏、违法乱纪严重、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奢侈挥霍、贪污受贿、欺诈勒索、拜金主义泛滥、邪教盛行等现象。这些消极现象是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直接后果。当然,不良作风也不仅仅是以上几种,其他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折衷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等等,也是我们领导干部需要防止和反对的不良作风。
标签:政治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道德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