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因而该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还应该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性学习,主张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参谋”、“一位交换意见的顾问”。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研究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设定的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可以布置如下问题:如给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和墙纸、屏保程序以及机器日期等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而很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MIDI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Word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或演示一篇图文混排得非常漂亮的样文(或广告)给学生看;在教Excel时教师可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何求每一位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的问题,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在我的课堂教学小结时一般我会尽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创意。
三、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利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学生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中还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中,在教学中我都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的内容及内容之所以如此编排,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将面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会学习的能力的提高。面向学生发展的教育,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总之,自主与创新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高科技、高情感时代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进取型的人格精神。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个体的创新能力创造着个体的未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论文作者:万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主性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自主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