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人民就是谦逊和幸福_弟子规论文

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人民就是谦逊和幸福_弟子规论文

正己化人,唯谦受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己化人论文,唯谦受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社会上,人心都比较浮躁。有事都会找别人的毛病,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学了传统文化后,才知道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不对。正己化人就是只有我们自己身正、心正、行正、言正,才能感化身边的人。古人有云:唯谦受福。只有谦虚、活在低处的人,才能够收获幸福的人生。

      正己化人,甘为家乡做贡献

      河南南阳历史上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相传有圣人和贤人上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四圣”,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和科圣张衡。但回到南阳之后,我感到家乡跟别的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就要想法解决。这时我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作为南阳的儿女,能为家乡做些什么?第二,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能为家乡人民做些什么?正是因为常常想着这两个问题,回到南阳之后我是竭尽全力为家乡作贡献。从项目、资金、生产、生活等方面做文章、下工夫,两年内还真做了不少实事。

      但近年来,南阳有些企业家,企业做大了,不思进取了,有的天天打麻将、大吃大喝。

      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在区里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清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教授到南阳给企业家讲课,组织企业家学习,没有想到就是通过这次学习,让企业家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痛改前非,把精力重又运用到发展企业上,后来也带动了南阳企业家们学习的风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国是一个礼义之邦,特别注重学习,读书才有不懈动力,能够无私,能够勤奋,勤能补拙,天道酬勤,才能够焕发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和生命力。所以,今后要不断地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

      “天长人亦长,量大福亦大”

      我平时比较注重学习,经常看《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一些传统文化读物,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书籍,自己在不断地提升、感化和影响身边的人。

      每年过年回家,门上的对联都是父亲自己写的,他老写“天长人亦长,量大福亦大。”横批就是“吃亏是福”。当时不理解,还曾经问过他,他说长大了就明白了。自从学了传统文化以后,才真正明白。

      经典上说,“在位不正,居上不明”。身边很多朋友,特别是当一些领导的朋友,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却因为腐败问题进了监狱。说起来他们都很痛心。如果能够早一点明白道理,早一点去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就不会出现这种悲惨的结局。官员的贪腐,究其根本,都是忘了自己的本分,忘了党的宗旨,最后害人害己,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百行万善孝为先,孝是一切的根源,如果我们还在抱怨自己工作不如意,财富不够多,抱怨子女没有考上好大学,根源就是对父母没有尽到孝。我们以为给父母钱,给父母好吃好穿,就是孝了,那远远不够。

      《弟子规》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行为规范。可我们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到博士教给孩子的都是后面的三个字,“则学文”,学知识、学技术。而前边“首孝悌”,是重要的、第一的,孝父母,爱兄长;然后做事严谨、诚信;然后有爱心,爱这个世上的所有人,甚至花草树木、世间万物;“而亲仁”,亲近那些有德行的人。见贤思齐,我们都没有教孩子们,所以现在为什么大家接触到《弟子规》,就感觉到如获至宝?是因为这课我们缺了,我们正在补上这课。

      按照《弟子规》做事,大则成圣成贤,小则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平安地度过一生。现在的很多孩子爱攀比,你穿了个耐克,我也要穿一个阿迪达斯,要不同学看不起我。很多家长为这个事情困惑,《弟子规》上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孩子们看完后,就知道衣服重在干净整齐,不在华贵和名牌。我们要按照自己的身份穿衣服,学生就要朴素。还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穿衣服。这样他就不会攀比了,就学会体谅父母了。

      还有“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现在的孩子打架斗殴、上网,这都是“斗闹场”,如果学了《弟子规》,他一到这个地方马上就会想起来,就会提醒自己我不能去,这就是圣贤教育对每一个人所起的作用。

      传统文化让女儿深受教育

      有一次,在河南内乡县雷沟村,村中有些不孝的年轻人。当时快过春节了,一个村干部找到我,请我们到村中给他们讲讲传统文化。于是,我们就在大队部开起了论坛,讲了五福临门、讲了孝敬父母。五福从哪儿来?从孝敬父母来,敬爱兄弟,好人护一家,好汉护一村。这个简单的道理,村民们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当时村中有200多村民听了课,都很有感触,有的现场哭了起来,也有的上台分享,诉说自己的错误行径,还有的当场给父母磕头,以报多年的养育之恩,整个小山村沸腾起来了。这就是内乡县一个小山村,两个多小时的孝道课程,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大年初四,该村的支部书记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宋区长,非常感谢你们,你们论坛太管用了。以前我们村几十年家家都是自己过自己的年,父母跟儿女很多就是不上门的。今年我们这个年过的哭声惊天动地,家家儿女都跟父母团圆了,家家多年不走动的亲戚、兄弟都团圆到一块儿了,都是在感恩中度过的春节。我代表村里的父老乡亲向你表示真诚的感谢。”

      雷沟村这次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后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了传统文化,要进行实践。就说我的女儿吧,她大学毕业后,给她举行了成人礼。先是跟北京的几位年轻人到长沙去学习传统文化,跟一个素不相识的六十岁的老人行孝。我的女儿从长沙回来之后,感触非常大。孩子给我分享时,一直是在哭。后来我就想趁热打铁,让她回南召县老家,给爷爷奶奶行跪拜礼,给爷爷洗脚。因为她平时上大学,只有春节才回家。这次回家,爷爷高兴得很,这时爷爷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

      过去她过生日,都是亲戚朋友给她过,非常隆重。她又是学艺术的,自然是有很多标新立异的地方。这次女儿给我们说:“爸爸妈妈,以后我过生日,得换个过法。你们不用给我过了,是我给你们洗脚,给你们磕头,给你们送礼物。因为我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以后我来孝敬你们。”

      同时通过这些尽孝和感恩的活动,女儿知道了父母的不易,知道了感恩,知道了节俭,也知道了孝敬父母、感恩祖宗是人一生顺利的一个根。连根养根,承担起家族的责任,传承家风,然后承担起民族的责任。这就是我的女儿经过一系列活动之后,她自己的感悟。

      你还怕她不成功吗?这样的孩子真的是不用管了。这就是自己改变了,身边的人都跟着改变了。所以说我们要想让孩子改变,让员工改变,让周围的人改变,那么我们先改变自己。正己了,我们才能化人。

      什么是道和德?其实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历史就是一部道德史,就这么简单。再简单就是一个孝的历史。那么什么是道呢?道就是自然规律。什么是德呢?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事。比如说,冬天天冷了穿棉袄,夏天天热了穿短袖,这就是个道。我们只有照着做,才能够顺利、平安、身体健康。如果倒过来,可能就要生病。所以说过去认为有道德的人,那是那些大人物们做的事,我只是个平头百姓,我做不了一个有道德的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本来就和道、德在一起,我们不自知而已。所以按规律走、按道行就有德。你没有德行,用什么去承载人生的财富和幸福呢?

      慈父去世省下钱成立助学基金

      我在南阳和郑州工作时,经常参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2012年的9月,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息县余书记打给我的。他说:“咱俩不认识,是北京的一个专家推荐让我找你。因为息县是从2012年的8月份开始第一场论坛。

      息县是个省级贫困县,是个上访大县,因为穷、乱,所以上访的就特别多。三天的论坛一结束,当时听课的很多百姓纷纷给县委、县政府领导发短信说,感觉到这个太好了,我们太需要了。这样就决定全县学习。

      余书记到了南阳,见到我第一面他就说:“我是三顾茅庐来请你到息县讲课。因为息县条件差,请无论如何要给大家讲讲。”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当时就答应了。

      我父亲查出来癌症,已经第三年了,其实我当时有顾虑。但见到余书记那么真诚,最打动我的就是一句话:“息县这个地方虽然很穷,但人民群众很热情,我们修德的时间还不够,才这样穷”。我一听这个,好啊,真正能干事的领导,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就得扎到这个地方干出成就,老百姓受益了,再离开。当时我就说:“余书记,我见到你也是遇到了当代的周公啊。”

      但是毕竟心里还是有顾虑,我父亲2009年查出的癌症,当时在郑州几个好的大的医院查完之后就说要做手术。如果不做手术,顶多活半年。那个时候心里边非常难受,真的是像晴天霹雳一样,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但是我觉得我的父亲一生很不容易。妈妈去世得早,父亲把我们姊妹几个拉扯大,又当爹、又当娘,尤其是重视我们的学习。

      家中条件刚刚好一些了,能为老人尽一点孝了,没想到父亲又得了这个病,就问大夫:“做了手术能维持多久?”大夫说:“如果好能维持十年八年,如果不好,年龄大了,因为已经76岁了,也许就维持不了多久。”我一听,就发毛了。我说:“你说这个各占百分之多少?”他说:“百分之五十。”这时我突然想到,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动这么大的手术,好了是万幸,如果好不了,我们将失去父亲。

      余书记请我到息县讲课这事,我就给老父亲说了,要离开他几天,到外地讲几天课,老父亲说:“你去忙你的事吧,我不要紧。”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老人已经风烛残年,因为我去息县离南阳就很远了,回家很不容易。这就是父亲对我们的一种爱,对我们的一种叮嘱。

      当时两次和父亲商量去不去息县,我其实是希望父亲说,你不要去。这样的话,我就有一个借口跟余书记说我暂时不要去,在家照顾父亲。可是这样的话他始终都没说,我能感觉到他的那种体恤,那种忆念,那种关爱,那种心疼。

      老人对我们的爱,我们做儿女的给他们回报的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去年9月25号,我还在家看父亲。看到他很健康,还有说有笑,我告诉他过些时候和妹妹一起回家陪他。没想到二天后接到电话,说父亲去世了。接到这个电话时真的是不敢相信。

      父亲在得病时,同时还资助了两个白血病的患儿,都是贫困山区的,父亲的善举感动了父老乡亲,乡里和村里给父亲开了追悼会,他们写了非常感人的悼词。到送父亲出丧的那天,全村的人都出动了,送丧的队伍见首不见尾,非常感人。因为说服弟弟妹妹不收礼不请客,父亲丧事办完后,省了六千块钱,全捐赠给了学校,成立了“宋嘉俊倡善助学基金”,以这个名义给贫困的孩子们发,之后我们兄妹每年还要续这个钱,让这个倡善助学基金一直流传下去。

      河南息县的变化

      父亲的丧礼办完之后我回到息县,小孝尽完了,该去尽大孝了。去息县时,南阳的朋友和领导要送我,都被我婉言谢绝了。

      轻车简从,改变作风,从我做起,来到息县,整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春风扑面,大街上议论的领导之间说的都是要行善、要积德、要修德,电视台播放的都是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节目,县里一共有两个频道,我们把频道拿出来全天24小时播放,让各单位带头学习。

      息县是一个上访大县,上访一直是困扰整个息县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一年的学习,民风有了很大改变。传统文化教育唤醒了大家的恭敬心,也唤醒了感恩心。同时,我们在教育系统组织“读经典开智慧,圣贤智慧伴我行”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今年我们全县的高考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这就是学习经典之后孩子们的受益。

      这就是民风改变。我刚刚说我们是个信访大县,而圣贤教育破解了信访难题,信访户给我们送了锦旗,“公正廉明,执法如山”“敬业正直为民解忧”。政风改变了,民风改变了,对招商引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现在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是招商引资,过去资本是往有利的地方流动,现在资本是往有德的地方流动,所以现在息县的招商引资非常顺利,很多企业家自动到息县去投资。因为这个地方在教德,在教善,民众有德行了,大家都成善人了,投资环境自然就好。

      我们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们这代人一定要肩负起弘扬和传承的使命,全球各地华人都要来认祖归宗,连根养根。

标签:;  ;  ;  ;  

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人民就是谦逊和幸福_弟子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