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论文_冯红梅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论文_冯红梅

佛山市高明区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

摘要:目前,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形成区域分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理论。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受人们的观念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体系、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技术进步的制约,目前的土地整治工作仍然导致生态建设存在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稀缺,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土地整治工作从改善耕地规模逐步转向提高耕地质量和生态质量方面,这是一项范围较广且任重道远的任务,它根据全面土地利用管理方法系统地规划和管理土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必须将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力增强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作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之一,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整治工作和土地情况,综合考虑治理过程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土地整治,促进社会生产进步,确保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土地整治概述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条例》 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倡导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保护和集约利用。土地整治是指在整体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土地利用的改善,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野外道路工程、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一定领域的项目,对土地、水、道路、森林和村庄进行全面整顿,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景观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生产能力,土地利用活动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利益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土地整治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等多功能性,因此,土地整理方式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划分。

二、土地整治的重要性

我国已进入工业时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为自己的发展消耗了土地资源,然而,由于近几个世纪人类的发展和使用,随着资源日益稀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同时,由于人类的不良开发利用,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环境。因此,加强土地资源整治十分重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坚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理、建设和激励、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质量,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现区域内耕地供应平衡。

这是耕地占用和补偿制度的创新,也受到耕地储备资源不断减少等资源的制约,通过对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实施更加重要合理的措施,增加生态保护压力,提高耕地质量,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土地整治是在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下有效保护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的重要手段,是开展“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的金钥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1.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

开展土地整治是对土地及其利用方式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改变地形地貌及地表的生态系统,影响了地表生态环境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此外,在实施土地整治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耕地数量和经济效益,忽略了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造成一定破坏。在实施土地整治工程过程中,大型机械的使用会压实土壤,造成土壤板结,破坏表层土,降低土壤质量,虽然可以通过客土回填方式增加表层土壤厚度,但是客土的引用必然会改变本土土壤结构,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道路工程、排灌工程会使生物生境破碎,水泥大量使用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单一。

2.对水资源与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坡地垦殖和梯田建设等工程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提升了耕地质量,但相应会增加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会对区域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带来较大的改变。针对坑塘水面的整理开发,也会导致水面面积缩小,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对区域生态景观的完整性带来一定的破坏。开挖河流、修建渠道时大面积混凝土水渠和道路的修建,会减少了维护渠道与田园除草等劳力付出,但会造成地下水补给受阻,影响涵养水源,洪水的宣泄;有的坡地垦殖与梯田建设不当,出现土壤侵蚀的危险,也造成流域水源补给过程受阻。不合理的土地整治,会改变水循环,破坏水生态环境,降低水自身的净化能力,造成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四、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增强生态建设的操作性

发展土地整治中生态建设,有必要完善土地整治工作规划体系,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审查土地整治工作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生态建设是土地整治工作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在技术、人员和工作方法方面,全面提高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首先,土地整治部门应建立宏观生态网络规划,并将城市、农村、湖泊、河流和耕地作为系统规划和设计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通过技术指标发挥重要作用的单一规划系统,更加关注土地整治工作的宏观生态网络,发展成为利用宏观规划系统,实现各地区系统科学的综合整治。其次,要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对生态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湖南省土地规划管理部门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该地区的土地划分为长株潭城市群、洞庭湖区、湘中南区和大象溪区,既注重生态建设的整体性,又保证了生态建设的差异,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2.推广生态技术,搭建生态技术支持平台

要发展土地整治生态建设,必须推广生态技术。首先,生态技术的推广应分为规模和层次,并应做好技术推广的规划分析和整合。在实际土地整治中应更多地考虑与生态建设问题相关的工程措施和产业技术,使河流、湖泊和城市绿化用地的影响最小化。利用缓冲带技术、防护林技术、间作技术等现代生态土地整治技术,提高技术层面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其次,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技术的推广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土地整治部门应将生态技术的推广与土地整治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和专项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3.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有必要参考其他国家进行土地整治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生态保护纳入法律范围,使其成为土地管理法的一部分,提升全社会对生态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意识。从法律角度看,国土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提高生态保护立法的主动性,促进土地整治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实现生态保护的总体目标。

结束语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重视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提高环境意识和创新技术能力,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化的发展。当前我国积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统一管护的大背景下,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问题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正确对待有关生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李虹晔.国土资源.2018(08)

[2]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J].方永辉.智库时代.2017(08)

[3]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J].田金伟,李思杰,王鑫.智能城市.2017(06)

[4]基于生态景观建设理念的土地整治研究[J].赵文杰,张辉.四川水泥.2017(06)

[5]土地规划与整治中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欧洲的案例[J].雅克·马修·亨利·博德利.中国土地.2017(03)

论文作者:冯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论文_冯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