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绿色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在此背景下 ,绿色管理的思想应运而主 ,成为 2 1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关键词:管理;持续发展
一、绿色管理的内涵
绿色管理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为根本目标,以企业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为手段,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的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换言之,是企业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外部经济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动员企业内各部门、全体职工及有效地影响供应商和销售商,通过对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至消费后的废物处理这一全过程的废弃物、毒物的产生与排放的数量及质量的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削减人类的生产消费对人类自身及环境的不利影响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全部活动。
因此,绿色管理不但应涵盖企业的一切活动,而且还需企业将其活动的触角伸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绿色战略。
绿色战略是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以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原则而作出的一系列战略抉择。它是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实施绿色管理,避免一朝一夕短期行为,使绿色管理变成企业成长有力、持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的保证,是企业争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措施的纲领,也是企业谋求通过实施绿色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影响作为最重要参量的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它在设计构思阶段,就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因素列为同等的设计指标要求,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
3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就是以实现废物排放最小化为目的,而在生产环节积极推行多种措施以降低废物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源头削减,即通过材料管理(存货控制和原辅材料控制)和生产管理(改进房屋管理,改变材料,改进工艺流程,使用新装备,产品再配方)来实现;二是再循环和再使用,包括厂内和厂外两部分;三是其它方法,包括减少体积容量、焚化和废物处理等。
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而进行的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包装后处理等的一系列选择措施。
5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的管理过程。
6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物和残次品加以充分有效地再利用,以最小化环境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7绿色审计。
绿色审计(环境审计)是用于评估绿色行为表现的工具。它是一种系统的、文件记载的、周期的和客观的审查,也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既定的设备操作规范及那些满足环境需求的实践标准进行对照,以发现问题并寻找差距。
8绿色沟通。
绿色沟通(可持续沟通)就是企业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公关活动的总称。企业进行绿色沟通是为了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以便更有效地推行绿色管理,保持竞争优势。可持续沟通一般可有四个步骤:一是绿色思想的培养;二是观察成功的公司的所作所为,环保作为首要目标,源头削减、公开对话;三是授权下属职员;四是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二、实施绿色管理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绿色管理是改善企业与自然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大关系。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规定着企业与自然的关系,但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企业为社会制造财富的同时,又大量地消耗资源并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寻求一条与自然界和谐的发展道路。这就必然要求企业调整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成长道路。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绿色管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目标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规定着企业成长的方向,但企业毕竟有其独立的成长目标,这就是要实现可持续成长。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体效益的优化,才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然而,由于企业与自然界的矛盾尖锐化,并随着广大消费者和公众绿色意识越来越强、政府有关部门对资源环境管理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就必然导致企业与社会之间矛盾的尖锐化,使企业失去消费者的青睐和政府的支持,不但失去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基础,甚至还有死亡的危险。因此,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调整企业与自然的关系,走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3绿色管理是企业面对绿色市场,有助于追求合理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绿色产品市场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这表明,绿色消费已成为新世纪的主流消费。面对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绿色市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其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管理顺应了绿色回归的消费潮流,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通过绿色管理,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并使企业在充分考虑环保条件下,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
4绿色管理是企业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的客观需要。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为由的非关税壁垒形式,是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新武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和推行,将给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带来较大的影响。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和机构改善环境的管理行为都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对消除绿色壁垒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只有推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精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达到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才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
5绿色管理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绿色文化是使人类愈来愈好地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绿色企业文化是以绿色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并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以开展绿色营销为保证,以满足需求为动力,实现员工、企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绿色企业文化比现有企业文化更具有积极性与持续性特点和美育与文化的功能,它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
1实施自我约束。
早期的环境管理大多实施外部控制,如庇古税等。而绿色管理则强调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变,自我约束是绿色管理的基本原则。环保承诺是自我约束的一种必要形式。企业活动的经济外部性影响所导致的负效应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公害存在,其实质是将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转嫁到社会,并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现实的和未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承担对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对地球、空气和水所作的每项选择,都应以妥善保护为出发点,以造福后代。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则是企业有效的自我约束方式。企业取得国际认证,不仅取得了绿色通行证,可以早日进入国际市场,而且规范了企业的环境管理,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可为企业带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直接经济效益。
2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绿色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生产出满足绿色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而绿色产品需要与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结合起来,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广泛注意,由此增加市场销售。因此,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是企业绿色管理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实行绿色价格,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使之成为绿色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开展绿色促销,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在促销活动中,除宣传企业应承担环保的责任外,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各种环境保护事务,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绿色企业形象,这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企业除了要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实施绿色化之外,还要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向公众传达企业的绿色信息,引发公众对企业绿色行为的认同感,从而促进产品销售。第三,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绿色管理的组织机构。
3实施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企业污染、环境防治和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以评估企业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绿色审计是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查,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独立性的系统监督活动。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的建立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秋玲. 顾客感知风险对绿色品牌评价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
[2]吴菁馨. 消费者对绿色服装感知价值维度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3]杜鲲. 重庆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
[4]李厚君, 李大江, 王顺意. 当代企业环境文化的塑造[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2(02):15-16.
作者简介:崔稳(1982年4月—),男,2004年毕业于南通工学院(现南通大学)本科学历,江苏徐州人,现居住苏州,在职研究生,专业为企业管理,工作单位为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崔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企业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管理论文; 社会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系论文; 自然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