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论文_张春良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论文_张春良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精神病医院(桓台索镇耿桥卫生院);山东淄博2564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云南白药,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消化道系统疾病具有病种多、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程长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1]。同时,若该病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病情复发,造成消化功能衰退等后果[2]。中医治疗是临床上用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式,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男11例,女24例;年龄18-71岁,平均(43.21±4.33)岁。对照组男12例,女23例;年龄19-72岁,平均(45.63±4.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品(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0347)0.3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辩证分治:脾胃虚弱者服用四君子汤(甘草6g,人参、茯苓、白术各9g)与黄芪建中汤(黄芪15g、白芍60g、桂枝30g、生姜30、大枣12个、甘草20g、饴糖100g);胃阴不足者服用沙参麦冬汤(麦冬10g、北沙参10g、桑叶6g、天花粉15g、玉竹10g、扁豆10g、生甘草3g)与益胃汤(沙参9g、玉竹4.5g、冰糖3g、麦冬15g、细生地15g);肝胃不合者服用柴胡疏肝散(柴胡6g、甘草3g、香附6g、陈皮5g、枳壳6g、川芎6g、芍药9g)与芍药甘草汤(炙甘草10g、白芍药30g、白糖30g);胃络血瘀者服用血府逐瘀汤(小茴香1.5g,延胡索、官桂、干姜各3g,没药、五灵脂、赤芍、川芎各6g,蒲黄、当归各9g)、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各6g)、丹参饮(白糖15g、檀香6g、丹参30g);汤剂剂量:150-250ml。均持续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疗效评价:腹泻、腹痛、便秘、胃肠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食欲明显恢复为显效;症状和食欲均有所好转为有效;症状和食欲均无好转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显效率+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1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27/3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2.86%),对照组发生恶心3例、呕吐2例、头晕3例、总发生22.86%(8/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

3 讨论

消化道系统属于机体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食道、口腔、胃、小肠、咽等部位,其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摄取营养、排泄废物、消化食物等[3]。由于其疾病种类较多,临床表现不同,且患者无明显生命体征变化,常常容易被忽视,造成后期病情恶化,加大治疗难度[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较于使用西药治疗,采取中医治疗可尽快改善患者腹泻、腹痛、便秘、胃肠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减少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在本研究过程中,中医疗法依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将消化道疾病主要分为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胃络血瘀型、肝胃不合型4种类型。其中胃阴不足者的治疗,应当以养阴和胃为用药原则,沙参麦冬汤具有清养肺胃之能,益胃汤利于养阴益胃;脾胃虚弱者的治疗,应当以和中健脾为用药原则,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之功,黄芪建中汤能够温中补虚;胃络血瘀者的治疗,应当以活血化瘀为用药原则,血府逐瘀汤具活血驱瘀之功、失笑散可散结止痛、丹参饮亦利于活血行气;肝胃不合者的治疗,应当以疏肝理气为用药原则,柴胡疏肝散能够疏肝行气,芍药甘草汤可调和肝脾[5-6]。总之,应用中医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李依洁,郭宇,朱佳杰,等.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体会[J].河北中医,2016,38(09):1395-1397.

[2]段浩博,周焕荣,王艳艳,等.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2):1362-1365.

[3]陶源,唐旭东,李振华,等.中药散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09):128-130.

[4]李依洁,魏玮,苏晓兰,等.浅述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消化系统疾病相关中成药[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07):896-899.

[5]李莹飔,徐斌.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浅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01):70-72.

[6]尚坤,杨明慧,张凤瑞.4种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7,37(03):285-287.

论文作者:张春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论文_张春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