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什么是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意义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都要面向世界,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以其政治家特有的敏锐向全党多次提出“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这一关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思考,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试就邓小平在这方面的思考及其意义略作探讨,以便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世纪。
一、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有助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一)不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就难以理解贫穷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从理论上阐明的那种在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就决定“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页。),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估计不足,急于在世界范围内埋葬资本主义,而且在认识上也陷入一种误区,以为社会主义生产力发达了、富了,就容易“变修”和滑向资本主义。因而,把“穷”和生产力落后看作是社会主义固有的特征,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曲解。我国在“文革”期间,“穷革命,富变修”曾猖獗一时,“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不仅是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颠倒,而且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恶意歪曲。邓小平批驳了“四人帮”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抽象对立起来的做法,指出社会主义如果经济长期处于停止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停止在很低的水平,这不能叫社会主义。因此,他在反思过去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314页。),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结论,这就从根本上抛弃了贫穷的社会主义观,使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回到了科学的轨道上。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地谈社会主义,既不会有社会主义,也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不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就难以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首先要正确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过去,在“左”的思想指导下,长期反对资本主义,实际上把许多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在当时条件下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排斥,而把根本不属于社会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来坚持,严重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因此,邓小平提出要从本质上来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在形式、手段和方法上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他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有两条,“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前者是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过的, 后者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的。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讲致富,但“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3页。)并把共同富裕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就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三)不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就难以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曾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等方面界定过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界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它与传统的社会主义作了区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吸收和消化了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使它具有了反映时代特征的新质态,而这恰是许多人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心存疑虑的地方。
的确,邓小平在推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利用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因素和借用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力量,然而据此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则实属大谬,也是对什么是资本主义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的缘故。邓小平对此指出:“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注:《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338页。),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把资本主义所拥有的一切都归于资本主义所独有。他指出,象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科学、管理等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页。),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至于资本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所创造的属于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和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邓小平认为这些“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因此,借鉴、 利用资本主义这些因素和力量来发展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说的“这不是搞资本主义”,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
总之,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不仅是邓小平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前提,而且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生长点,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与邓小平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二、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有助于懂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一)不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就不懂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和平共处的关系,也就不懂得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重要对象。
过去,由于我们只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剑拔弩张的对立一面,关起门来进行建设,结果正如邓小平所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 78页。),邓小平破除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观念,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和平共处”、“共同开发”的重要一面,时代主题不是“战争与革命”,而是“和平与发展”。作出这一判断的基础,正是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敏锐分析的结果,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想取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他把对外开放作为一种现实的和必需的战略,也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他认为资本主义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经济滞胀的现象,发达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市场不足问题,“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6页。),不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就要受很大限制。而我国正好有广阔的市场等条件,又面临着发展的问题,因此,他提出“我们要很好利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终于得到了开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广泛地联系,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提出了一国之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问题,他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充分体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的卓越智慧和卓越认识。邓小平认为,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与港澳台小范围的资本主义不仅可以和平共处,而且“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3页。)这是因为,一方面,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在自身发展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加之紧系中国内地,与社会主义制度并肩存在,对中国社会主义来说,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港澳台是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对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大陆对外开放可以通过港澳台同世界广泛联系的这个桥梁,进一步走向世界,与世界经济接轨。因而,这些地区搞资本主义为大陆利用资本主义来补充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当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主要是从和平统一祖国这个角度讲的,但却蕴含着他对什么是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是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上的一种大智慧的体现。
(二)不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就不懂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相互借鉴利用的重要一面,也就不懂得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源泉。
第一,“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利用外资是邓小平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不过,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个陈旧的观念,认为“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突破了这个观念,他在1978年5月就指出,现在西方国家“资金没有出路, 可是他们借钱给我们,我们又不干,非常蠢”(注:《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67页。)。他针对一些人提出引进外资会使我们利益受损、吃亏的说法,指出这些人连起码的常识都没有,资本主义不赚钱那还叫资本主义?因此,邓小平提出要吸收几百亿、几千亿“外国资金, 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注: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 他认为这样做,资本主义赚了钱,找到了市场,但“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373页。)。最终,“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注: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第二,对“不等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要坚决地试,大胆地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些东西,既包括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又包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并不等于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就是基于这一认识。即使对于与资本主义联系相当紧密的证券、股市这些东西,邓小平也认为“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都要进行具体分析,但不管怎样都要“大胆地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可以说,这是邓小平对资本主义进行长期思考后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改革开放中不断出现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这是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关。
第三,“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邓小平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没落腐朽的东西是否定的,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发展所创造的属于人类共同拥有的文明成果则是珍惜的。他认为资本主义正是吸收了封建社会的文明成果,所以资本主义具有对封建主义的优越,中国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同样离不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也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体现出比资本主义程度更高的文明成果。
三、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有助于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局限性的揭露,阐明了社会主义具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特征。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有深刻的认识,也作过不少揭露,并且常常把它与社会主义进行比较,证明社会主义不仅合理,而且比资本主义优越。如对资本主义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这一套,他认为这不过是资产阶级争权夺利的工具,所谓民主不过是“垄断资本的民主”,并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理想。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有凝聚力,人民“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邓小平从本质上进行了揭露,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避免各种严重的犯罪、堕落和绝望,这种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有更大的发展。而社会主义,不但“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143页。),实现共同富裕。更重要的是,正如邓小平所言,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不仅可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而且“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邓小平坚信“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5页。)。
(二)通过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本质的把握,揭示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从来都是采取敌对立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这一点是邓小平始终坚持的。即使在世界局势日益变幻的今天,“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西方世界确实希望中国动乱”,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资本主义的本质从来如此。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资本主义“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战略背景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了严重的挫折。西方资本主义断言社会主义已经失败,更多的人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前途感到担心。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的暂时挫折不过是人类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波浪式轨迹中的一个波谷,并非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改变。他认为,社会主义虽然受到了削弱,“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正是在对历史发展作出深刻的判断基础上,邓小平非常自信地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1页。)。
邓小平不仅从理论上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而且在现实中也断然否定了中国搞资本主义的可能。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229页。),作出这一结论不是简单地出于对资本主义的义愤, 而是对历史和现实冷峻思考的结果。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中国尝试了近一个世纪的资本主义,并企图由此走向现代化,但均告失败。假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弱肉强食下,“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总结历史,邓小平指出中国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只能是死路一条。资本主义之路不仅过去走不通,现在也仍然走不通。邓小平说,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会使很少一部分人富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更不用侈谈小康和现代化。这样,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不可能得以解决,“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9页。)。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唯一的正确选择。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