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青少年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8)01-0073-03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特殊时期。青少年的社会化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媒介等,[1](p170)其中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与学习的过程,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尤其是现代家庭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年轻一代的社会化。[2](p65)家庭教育侧重于青少年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心理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方法对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本文数据来源于笔者在广东省惠州市所做的“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的调查数据。该调查于2006年6月进行,研究对象为广东省惠州市的青少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获取样本,共发放问卷1022份,回收有效问卷988份。
一、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决定青少年社会化的成败。[3](p188)从内容来看,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从方法来看,家庭教育分为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两部分。从某种意义来看,家庭教育的方法比家庭教育的内容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是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谓教育方式是解决如何教育的问题,教育技巧则是解决如何有效教育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教育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民主型和专制型。民主型的教育中,父母会给予子女理性的爱,父母充分理解和尊重子女的情感需要和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专制型的教育则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并对子女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管,子女如不服从则会对其进行体罚等,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极不平等。
我们通过“父母干涉青少年日常活动情况”和“青少年与父母沟通中平等性状况”两方面来考察家庭教育方式民主与专制程度。对这两个变量组的得分进行加总处理后,得到了家庭教育方式民主程度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发现,7.3%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专制型,7.4%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型,此外,绝大多数(85.3%)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中间型,即不算民主,也算不上专制。这说明,在现代社会,父母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自主权和个性的独特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民主化教育。其中,有少部分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了高度民主。不过,还有少部分父母对青少年采取的仍是专制型教育方式,他们强调自己是家庭的权威,过分干涉青少年的生活,这种教育方式将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教育技巧。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技巧,父母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还要在行动中采取有效的技巧。教育技巧主要解决如何有效教育的问题。注重家庭教育的技巧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用。我们用两个变量测量父母的教育技巧,即“父母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他最不喜欢听到的话”和“父母是否经常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
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中,13.7%的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这说明这部分父母无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优点与缺点,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盲目攀比,对青少年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极易让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此外,有28.3%的父母经常说孩子不喜欢听到的话。说明父母的教育中说教的成分比较重,父母有时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可能大大伤害了青少年的自尊心。这部分父母无法运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设身处地用青少年的眼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也没有办法真正进入青少年内心。
二、家庭教育方法与青少年社会化
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以下主要从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性别观、独立性、失范行为、学习成绩以及行为习惯等六个方面来阐述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一)教育方式与青少年社会化。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自我评价、青少年的性别观、青少年的独立性以及青少年的失范行为等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方式对自我评价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民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父母对青少年持一种信任的态度,他们让青少年在很多方面自己拿主意,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这种信任首先是对青少年综合能力的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因此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更强。其次,教育方式的民主性还表现在父母和青少年沟通情况良好。青少年和父母交往的成功体验会让他们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更有信心,所以父母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评价。
表1数据显示,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对自我评价低的仅占1.6%,而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自我评价低的比例则为7.8%;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对自己评价高的比例高达45.3%,而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自我评价高的比例仅为17.2%。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存在着巨大差别。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有显著的影响。教育方式的民主化程度越高,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越高。
表1 教育方式不同的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情况(%)
专制一般民主
自我评价低7.8 1.6 1.5
自我评价中75.075.653.1
自我评价高17.222.845.3
合计
64 742 64
第二,教育方式对性别观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性别社会化有显著的影响。教育方式的民主化程度越高,则青少年的性别观念越现代。对父母教育方式与青少年的性别社会化程度作交互分析,得到表2的数据。
表2 教育方式不同的青少年的性别社会化情况(%)
专制 一般 民主
性别观现代 40.6 49.5 62.9
性别观中庸 54.7 48.7 32.3
性别观传统 4.7
1.9
4.8
合计 64764
62
数据显示,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中有现代性别观的人数占63%,他们认为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扮演和男性一样的角色,有约32%的青少年性别观中庸,有约5%的青少年性别观很传统,认为女性应该在家掌管家务和后勤,男性应该在外赚钱养家,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应高于女性。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中有约41%的人有现代的性别观,有约55%的人性别观中庸,有约5%的人性别观很传统。对比可以发现,民主与专制两种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具有传统性别观念的人数相差不大,但是,具有现代性别观念的人数比例则体现了相当大的差异。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有现代性别观的比例比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高近22个百分点。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性别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们是否具有现代的性别观念。研究发现,当代中国的青少年普遍有较现代的性别观,95%以上的青少年都在男女平等问题上持肯定和中庸的态度,极少人认为女性应该放弃社会角色,待在家里做家庭主妇。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更高的青少年对民主和平等更为敏感,在性别平等上的态度也如此,他们当中有更多人具有现代的性别观念。
第三,教育方式对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在经济上的独立性有显著影响,即教育方式越民主青少年经济独立性越强。表3数据显示,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有约55%的人在经济上有较强的独立性,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仅有约26%的人在经济上有较强的独立性,比前者少29个百分点。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仅有1.5%的人在经济上独立性差,而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有约20%的人在经济上独立性差,比前者多1 8.5个百分点。
表3 教育方式不同的青少年的经济独立性情况(%)
专制 一般 民主
经济独立性强26.2 35.2 54.5
经济独立性中53.8 60.1 43.9
经济独立性差20
4.7 1.5
合计65
759 66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与青少年经济上的独立性成较强正相关,父母教育方式越民主,青少年在经济上的独立性越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更高的青少年对独立有更深的体验和更高的要求,这促使他们在经济上寻求独立;另一方面,父母的民主化管理让他们有较高的自信,在自主处理学习、生活事务的过程中,他们的判断力和能力得到了加强,他们也更有可能比其他人更早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因此,家庭教育方式更民主的青少年倾向于经济上有更高的独立性。
第四,教育方式对失范行为的影响。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失范行为有着密切联系。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对青少年的失范行为有显著影响,即教育的民主化程度越高,青少年的失范行为越少。我们对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和青少年在半年内的违规次数作一元方差分析,发现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在半年内平均的违规次数是2.7次,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在半年内的平均违规次数约是52次。民主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在半年内的平均违规次数比专制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少约49次(见表4)。可见,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失范行为的影响差别巨大。
表4 教育方式不同的青少年在半年内的失范行为次数(次)
青少年在半年内的
平均失范行为次数
专制 51.7018
一般 4.9681
民主 2.7088
合计 773
可以发现,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和青少年失范行为有较强的相关性,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越高,青少年越乐意接受社会规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原因:其一,教育方式民主体现了父母对青少年的信任态度,这种信任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他们面对自己的生活游刃有余,对生活抱着积极的态度,对社会规范也采取认同和自觉遵守的态度;其二,教育方式的民主能够使父母和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得到了释放,各方面的压力得到了缓解。而长期处于专制的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和极端的心理,从而产生失范行为,甚至一部分人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和犯罪分子拉拢并利用的对象,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教育技巧与青少年社会化。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解决的是如何教育青少年的问题;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也同样重要,它解决的是如何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的问题。家庭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其二,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
第一,教育技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如表5所示,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则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从数据统计发现,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前20名以内的只占33.4%;而不喜欢比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前20名以内的占40.9%。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孩子,而是总将孩子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比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长久下去,青少年的自我认识就会发生偏差,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和无用的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的学习效果差,成绩相应也差。
表5 教育技巧不同的青少年在班级的成绩排名(%)
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
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
前5名 10.1 8.1
6-10名 10.1 10.7
11-20名 13.2 22.1
21-30名 17.8 21.3
30名以后48.8 37.9
合计
129
832
第二,教育技巧对行为习惯的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前所述,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失范行为就存在着明显影响。同样,教育技巧也与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研究发现,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的失范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也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教育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每周独处娱乐的时间。我们以父母是否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作为自变量,对青少年每周用于看电视、看影碟、玩电脑游戏、听收音机的时间进行加总处理后得到了他们每周独处的娱乐时间(表6)。数据显示,如果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青少年每周独处娱乐的平均时间约为21小时,如果父母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青少年每周独处娱乐的平均时间为16小时,比前者少5小时。任何社会所需要的人都是能有效参与社会、为社会所接受的人,社会化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青少年成长为既独立又合群的人。“独立”是指人格的独立,“合群”是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乐于参与集体活动,愿意和朋友、同事、家人共同休闲玩耍。如果父母不讲究教育技巧,盲目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青少年会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性格会更孤僻,不愿意与他人相处,而更倾向于自娱自乐。这种趋向不利于青少年进一步的社会化。
表6 教育技巧不同的青少年每周独处娱乐的时间(小时)
青少年每周独处娱乐的
平均时间
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
与他人比较 20.7720
父母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
与他人比较 15.7486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家庭教育的方法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从教育方式来看,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青少年的性别观、青少年的独立性以及青少年的失范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青少年自我评价方面,随着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增强,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更高。在青少年性别观方面,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越高,青少年性别观念越现代。在青少年独立性方面,父母教育方式越民主,青少年在经济上的独立性越高。在青少年失范行为方面,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化程度越高,青少年越乐意接受社会规范。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较少一部分家庭的家长采取的是专制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挫伤了青少年的活力与积极性。从教育技巧来看,家庭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比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要小。它主要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青少年行为习惯两方面产生影响。在青少年学习成绩方面,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比较的青少年成绩普遍偏差;父母经常说其最不想听的话的青少年成绩普遍偏差。在青少年行为习惯方面,父母喜欢将自己与他人比较的青少年,独处娱乐的时间更长。在家庭教育技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教育技巧问题的重要性,他们不太注重教育艺术。
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家庭教育:
第一,创新家庭教育机制。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必须构筑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全方位教育机制。既要注重大环境的营造,创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和谐融合的人际环境,在全社会树立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努力营造小环境,注重发挥家庭、学校、邻里、社区等微观环境的作用,使之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第二,转变家庭教育观念。[4](p111)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还应注重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指个体的道德、习惯、性格、做事态度等。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少父母单纯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却忽视了青少年非智力方面的素养。父母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构成完善的个体,从而加强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三,完善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的家庭社会里,父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强制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已远远不适应青少年社会化的需求了,这就要求父母变权威为民主,轻强制,重交流,在家庭里形成开放式的民主交流环境。父母既要满足青少年的正当要求,又在某种程度上予以限制,既保护青少年的自由活动,又给以社会和文化训练,这样才能协助学校和社会实现青少年的顺利社会化。
第四、强化家庭教育技巧。我们的研究已经指出,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必须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技巧。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心理逆反,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将会使青少年偏离社会化的轨道,出现意识和行为的偏差。在家庭的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既要多与青少年沟通,和他们保持亲密关系,做到行事善解其意,又要管治青少年,和他们保持一定距离,做到说话掷地有声。当和青少年交流时,父母是青少年的朋友,当教育青少年时,父母是青少年的师长,只有父母处理好这两个角色的转换,才能够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