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试题的生命系统_初中语文论文

试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标准论文,语文试题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36(2009)03-0049-04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推行离不开试题的命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目标指向、考查内容、材料选择、问题设置等方面较过去均有较大变化。为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用以指导试题命制,从而充分发挥考试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应然功能。本文试就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探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命题目的和性质

我们知道,命题目的和性质不同,试题的命制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学校组织的摸底考试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基本状况,一方面为教师组织教学确立一个合适的起点,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科学分班提供合理的依据。因此,这种考试的试题应具有一定的区分性,试题命制落点要实,线条要明,内容要宽,难度要适中,且试题要有较强的区分度。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所组织的单元测试主要是为了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因此,命题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题目设计既要有明显的梯度,又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学校组织的学年考试则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一学年来学生学科学习的真实情况,命题时要以学生正常学习状态作为把握考试要求的参照点,不必考虑学生过度学习的因素,难度系数一般维持在0.70以上。

二、把握命题的基本要求

在试题命制的实践工作中,命题者应把握好如下几个基本要求。

1.命题要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同时可兼顾相应学习阶段所使用的课标教材,但不宜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

2.命题要立足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语言材料选取要有真实性、科学性,做到文质兼美;要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生活,切忌胡编乱造;注意试题的价值取向,要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注意问题的指向性、科学性,不出偏题、怪题。

4.合理确定试题的形式、题量、分值、考试时间、试卷结构(一般为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难度系数、评分标准等。

5.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三、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

毋庸置疑,命题是一项严肃慎重而又复杂细微的工作。为了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命题者必须明确测试的目标,把握好试题的比例与分量,保证全卷试题的结构布局合理、难易安排有序,从而提高命题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命题前,命题者要制订好命题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一般包括两个向度,一个向度是考查内容,另一个向度是考查要求(能力水平层次)。在此基础上,命题者进一步明确考查的知识内容(知识点),合理地确定考查的各知识点在能力层次上的具体要求,并根据考查目标和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确定各知识点所占比重。

目前,初中语文学科的考查通常从语文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方面着手,并根据学生在这几方面的反应来判断学生的能力水平状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上,我们首先要确定这四大项在整份试卷中各自所占的比重。其次,要根据课程目标或测试所涉及的范围要求,确定考查内容应达到的层次要求,并赋予相应的分值。第三,在整体上,检查“双向细目表”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能力水平层次是否符合测试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我们要确定试卷采用的题型、所占分值、难度系数和材料来源。根据上述的命题要求,可以编制出如下的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中考查内容可视不同的测试类型而定,但在总体上要反映出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四学段的学习目标要求,关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的考查内容。与此同时,“双向细目表”中能力水平层次也应反映出测试中能力因素的参与程度,按能力水平的高低,我们一般将其分五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欣赏评价。

四、编制试题的具体方法

在编制好科学的中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具体的试题编制。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题的命制

在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过程中,语言积累与运用方面的命题内容主要体现在字词、古诗文、语文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与运用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围绕上述命题内容,在具体命题上,我们要摒弃静态的、概念化的语文基础知识考查,注重在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1.考查“识字与写字”。在考查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根据拼音识字、写字,也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设置相关的试题。显然,在话语情境中进行考查可以把字的音形义整合在一起,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字的读音、书写,而且能让学生体察到字的意义。例如,2004年以前,南通市语文中考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考查一般采用直接书写的方式。随着对语文课程理念认识的深入和命题技术的提高,2005年起至今,南通市中考语文采用设置具体语境考查“识字与写字”的方式来命题,如:

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南通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 sāng,饱受mónàn,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们坚信,有各族人民并肩xiéshǒu,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毫无疑问,与往年试题相比,这类试题并不仅仅是形式上发生了变革,更是体现了语文学习观的变革。

2.考查“名著阅读”。按新课标要求,第四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藉此推动学生扩大学习资源,提高语文素养。在题目设置上,命题者同样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查,既可以采用知识积累题的形式呈现,诸如了解作者、书中人物、书中的有关故事等,也可以设置名著阅读的感受、鉴赏、评价类试题。相比而言,后一类试题更能真实地检测到学生名著阅读状况,但相对难度更大,如:

某班要举行一次名著阅读专题交流会,要求每位学生在规定的书目中任选一本,围绕下列话题中的一个话题准备材料。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把你的发言内容写在下面。(不少于40个字)

书目:《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话题:(1)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2)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

此题把名著阅读放在具体情景中,要求考生围绕话题写出交流材料,内容必须涉及具体书名以及书籍的有关内容(如情节、人物等),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中外名著,把名著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

3.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这类考题类型较多,有句式仿写、病句修改、要点概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在命制题目时,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设计与实际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题目,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题目。如:

开放的海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

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政治家季方、诗人卞之琳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此题由介绍海门的三则材料组成,涉及地理、交通、人文、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很有地域色彩,为学生所喜爱。它既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对家乡的关注和感情。学生在完成答题任务的同时,将受到爱乡情绪的感染。而且,考生必须从这三则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组织成一句完整的话来进行表达,这样可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题的命制

第一,明确现代文阅读题的考试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有: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及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点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第二,选好现代文阅读题的文字材料。材料来自哪里,语文教育界存有不同意见。有的教师主张以课内文章为主,适当兼顾课外;而有的主张以课外文章为主,适当兼顾课内;有的则认为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题应全部选择课外文字材料。事实上,阅读材料来自课内课外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试题设计能否有效地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人担心课内文章经过多年的中考,文章、语段大多被反复使用,成为固定的考点,少有新意。其实,选择课内文章为命题材料时,只要我们能改变命题角度,拓宽命题思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能够考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课外文字材料要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充满时代气息,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价值导向正面,语言表达规范,符合学生的心智水平。此外,选材还要考虑材料与课本的相关性(相同、相近、相似、相反)、篇幅与难易的适度性等要素,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难易度应有所不同,不能依据成人的眼光和心理选取那些高深玄奥、晦涩难懂的文章。

第三,选好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点和命题角度。命题时,我们应以考查内容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命题点,如考查“语言品味”,在说明文中主要从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上命题。在记叙文中主要从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上考虑。议论文则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上设置题目。当然,不同文体的命题点也有相同之处,在诸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上,不同文体的命题点基本是相同的。

随着对语文新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命题的角度也有所改变,以往命题常采用记忆型、辨别型的命题方式,更多的是侧重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新课标下语文命题强调以能力、素养立意,重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单纯考查纯记忆性和纯知识性的内容。如:

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2008年山东淄博)

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

此题不再让学生辨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而是在指明所用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本体,这样的命题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探求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明白比喻修辞的作用,这无疑比单纯的指认辨别高明了许多。

另外,题目的命制要适度开放,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如: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诺拉婶婶点了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时,偷偷地看了“我”的眼色,“我”的眼色一定表露出了当时心理活动的状态。试设想一下“我”当时想了些什么,请用40字左右将它描绘出来。(2004年成都市郫县)

此题适度开放,设计巧妙。妙就妙在这种“设想”不是信马由缰,无拘无束,而是设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突出“我”感到为难而又不愿让婶婶失望的心情。学生要解答好这道题,必须读懂文本,真正理解当时处于尴尬境地中“我”的心态,除此之外,还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去记忆和想象。这道题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考查,既落实了阅读目标,还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一种引导。

(三)古诗文阅读题的命制

古代诗文阅读题的命制以《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为基础,参照选用教材的情况确定。对古代诗词欣赏,学生要能初步领悟其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诗词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品味古今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命制古诗文阅读题时,我们要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真实理解,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生活经验和体验来阅读欣赏诗歌。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上古诗欣赏题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知识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在题型上有所创新,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描述诗句所呈现的情景。这是阅读古诗最基本的能力。

总体而言,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材料选择要以“浅易”为原则,所选材料尽量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命制时,命题者要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而且,要让学生能从所读材料中引发对社会的关注、对现实的关注、对自身成长的关注。

(四)作文题的命制

通常情况下,作文题的命制要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依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选题富有新意和鲜明的时代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作文题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一般来说,作文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如: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毕业在即,离情渐浓,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2008年江苏常州)

上述作文题“你在我心里”中“你”可以指人,如同学、老师、父母等;也可以指物或其他,如家、学校等与自己相关且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物。应该说,本题命制之真正意图在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鱼与水的对话”的提示语为学生理解题目提供了一个认识的阶梯,“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毕业在即,离情渐浓”的提示语也为学生选择材料打开了思路。不难看出,这一题目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理念。

当然,以上论述只是对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粗线条勾勒,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体会,有很多题型值得我们去研究,有很多设计值得我们去探索。

标签:;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试题的生命系统_初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