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婷婷[1]2017年在《人教版与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结构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教材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使用的教科书,它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载体,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凭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语文教材的体系主要由四大系统构成,即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一套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便由这四个系统构成。而本文所研究的阅读内容结构是由朱绍禹先生所作出的划分,包括课文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这一部分可谓是语文教科书的“半壁江山”,是教材的主体内容。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部编本教材作为最新的、投入力量最雄厚的语文教材,一经面世,备受关注。它作为人教版的革新继承,与人教版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比较研究两版教材,可以发现二者的异同点,从而管窥出当前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对我们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为叁大部分,首先,充分比较研究人教版与部编本教材在阅读内容结构上的异同,发现部编本教材相较于人教版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革。由于部编本只出来七年级上册,因此本文只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进行研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了解部编本教材在投入学校之后它的使用情况如何;最后,根据比较研究和调查分析,提出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建议,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借鉴,并为未来的研究做好铺垫。
金蓓华[2]2002年在《内地四套初中语文教材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达到教学目标、发挥教育成效的物质基础,在教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在“一纲多本”政策的指引下,一大批蕴涵着科学、现代教学理念的新教材在内地纷纷涌现,教材改革呈百花争艳之势。本文从中选取《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H版)》、《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S版)》、《九年义务教育叁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社92版)、《义务教育叁年制初级中学“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洪宗礼主编)四套教材为代表,从编写意图、编写体系、选材内容叁个角度对这四套教材进行比较研究: 从编写意图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改所带来的理念更新,同时也可发现由于编写者观念的差异,各套教材的编写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语文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意,因此教材编写在注重知能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人文熏陶的功能。 从编写体系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时代精神在教育中的反映。中学语文教材从“知识系统型”、“文选系统型”走向“训练系统型”,这个过程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语文性质、任务、规律的新认识。重视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和传授、重视语文活动的组织安排……这些都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材编写上的具体体现。另外,本文从人文目标、文体分类、听说读写的结合方式这几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文选取了体裁、题材、精略读课文比例、外国作品比例的角度进行选材内容的比较,在略读课文的作用、体裁的多样化、选文内容与学生心理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希望通过20世纪90年代这四套教材的比较研究,考察异同、讨论得失,为这一时期的教材改革勾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希望对今后的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王君[3]2016年在《香港启思版初中《中国语文》传统文化建构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对于语文教材的讨论从未间断,尤其是2014年3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得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增删选取传统文化内容成为语文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香港自二十一世纪之初受世界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步子迈得很大。又因香港与大陆有着同宗同源的传统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影响下的香港语文教育在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呈现是值得关注的。本研究力求对启思版初中《中国语文》传统文化内容、体例的建构深度剖析,展现其在体例和内容方面文化建构的全貌,分析其特点、不足以及对大陆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改革的可借鉴之处。以期通过本研究促进两地学科交流、取长补短,建构富含文化底蕴、更加科学的语文教材。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以及综述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总结香港语文教育以回归前与回归后为时间节点的历史发展并对纲领性文件《中学语文课程指引》以及启思2014版《中国语文》从文化角度的概述与简介,为下文的深入研究做好理论支撑与内容铺垫。第二章从“文化知识”模块、助读系统和其他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模块叁个角度对香港教材传统文化建构的体例进行分析,展现其风貌与特点。第叁章按照《中学语文课程指引》提出的文化内容层面,从物资、制度、精神叁个层面对《中国语文》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归类与总结。分析其在传统文化内容选择上的取舍。第四章分析了启思版初中《中国语文》的特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大陆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建构在体例建构与内容选择上的借鉴之处。本文认为:启思版初中《中国语文》的传统文化建构可圈可点。在体例建构与文化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有别于大陆教材的全新风貌,饱含浓烈的传统文化气息。具有装帧考究、文化态度包容、关注本土文化等特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儒释道杂糅文化介绍的欠缺。但瑕不掩瑜,在体例建构与内容选择仍对大陆教材的传统文化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王宁[4]2016年在《人教版与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凭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物质基础。现今的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是文选型教材,选文是语文教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教材中的选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积累语言、扩展知识,养成能力、发展智力及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中介”。而现今教材对选文的编写不尽其善,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中长文和短文的编排缺乏阶段性的考虑,选文的选取没有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的选文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选取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笔者执教学校所使用的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综合比较研究,从五方面探析两版教材选文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教材选文系统的编写及使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教材编者及教师更好地编制和使用教材。本文的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方法。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功能及近叁十年的选文标准,以期从宏观层面了解选文编制的要求。第二章在分析了两版教材的总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两版教材选文系统进行综合比较,主要从选文的容量、时代与国别、题材、体裁及作者构成情况五方面来分析两版教材选文的长短得失。第叁章主要是对两版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的反思,基于前一章中两版教材体现出的特点,笔者对其选文系统的改进及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设性意见。结语中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本篇论文的不足。
向欢[5]2008年在《两地四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着。随着新的课程目标的出台,各出版社也依照新课标的精神相继出版了新的语文教材,新教材在各地的推广,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关注,但是学者们对语文教材的研究从来都是不甘寂寞的。选文作为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重中之重,是我们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因此,本论文以两地四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着力对其选文系统进行对比,期望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呼唤选文标准的正式出台,并有利于建构一套科学的选文标准,这样的标准应当能够体现规范化、多样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的融合、注重学生发展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
王雪[6]2017年在《苏教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写作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写作教学载体的功能。科学、完善的写作系统能够给予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依据和资源,能够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本文以苏教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对两套教材中的写作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苏教版与人教版两套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进行概述,主要从写作系统的呈现方式、内容、特点叁个方面进行了呈现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对两套教材写作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了数据统计法对写作系统的编排体系、写作指导、写作练习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第叁部分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目前两套教材写作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了师生对于写作系统的期望,接着对现有的写作系统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最后在现有的写作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初中叁年写作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各学期的具体规划,并以其中某一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对象进行了微观的写作指导举例。
皇友衍[7]2011年在《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交流的增进,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发展。通过交流,各国可以相互借鉴其宝贵的经验,促进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越南与中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并且在文化方面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众所周知,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是中小学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中越两国都十分重视语文教育,并把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本人是越南太原大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语文教育。为增进两国语文教育的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以“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为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本文共分章。第一章是绪论,着重围绕研究对象、目标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第二章是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历史沿革,从教科书发展史的角度,初步揭示了两国语文教科书在内容、结构、体例、呈现方式等方面的特征。第叁章从课程层面,对两国教科书编写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确立了当代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路。第四、五章是比较研究的核心部分,着重对当前两国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中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差异性分析,突出两国教科书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也探讨了两国教科书中的薄弱环节,并尝试作出学理的阐述。最后,论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时代的高度,对语文教科书编制作了展望。本文希望通过对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能为正在使用教材的两国教师反思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两国语文新教材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宋秋喜[8]2008年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叁套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教材是教学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在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教材的改革一直是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可以说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教材改革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国内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本文所选取的叁套语文教材分别是人教版、语文版和苏教版。本文的绪论部分阐述了对叁个版本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及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方法,调查问卷部分则反映了叁套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一章的内容既包括近二十年来语文教材的研究情况,也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后,叁套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情况。一般认为语文教材是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和导读系统构成,本文在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从以上四个角度对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对选文系统的比较研究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所占比例的比较、体裁的比较,选文编排体系的比较。对知识系统的比较包括知识分布的比较,以及文体知识、修辞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的比较。练习系统的比较分别从记忆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这叁种练习类型在叁套语文教材中的设置情况进行,并且结合叁套语文教材相同选文后的练习来比较练习内容的设置。导读系统的比较包括编者语、单元说明、练习提示、插图、注释、名着推荐导读等内容的比较。由于叁套语文教材均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本文的第六章,就叁套语文教材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进行比较研究,全文通过以上五个角度的对比研究分析叁个版本语文教材的特点。结语部分是对全文进行的概括性归纳,并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简要评析。
汪雅婧[9]2017年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特色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由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主编,众多教育专家级一线教师合作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为“‘部编本’语文教材”)2016年9月正式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本次语文教材的编写历时四年,并且拥有全国最优秀的编写队伍,从开始准备修订之时,就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目前新教材只投入使用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但也已经从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很多反馈意见,这为以后全面投入使用新教材做了良好的铺垫。本论文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与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比较入手,探讨新教材的新理念、特色及对未来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启示。通过详细、完整地总结新版教材变革的具体内容,辩证看待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学建议,为初中语文教材改革作系统的理论上的分析,为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量化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具体分析新旧两版教材,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章,对新教材修订背后因素进行讨论,即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教材的编写。从语文教育本体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四个方面探讨教材修订的影响因素。第二章,通过与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新教材各个系统所作的变动与调整,揭示其四大系统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强调重建知识系统,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点和能力点;助读系统中导引、导读部分突出知识点,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选文系统中选文的数量和顺序都有所变化,重视经典篇目的回归;练习系统中课后练习更细化,写作主题循序渐进。第叁章,从“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及编写的主要特色入手,讨论新教材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编写理念,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归纳出新教材的编写特色。新教材在知识系统上完善编写体例,在助读系统上注重方法的引导,在选文系统张强调四个标准,在练习系统上强调梯度设计。最后一章节探讨新教材编写修订与使用启示,包括对以后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启示,对初中语文教材学习策略的启示,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启示。语文教材是学生认世界、体验生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桥梁,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总体上来说还是较少的,本论文希望通过系统的比较、分析和总结,深入了解该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并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一定启示,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发展。
孟子黄[10]2018年在《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新变》文中指出教材是师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以《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规律专门研究编制,适用于相对应阶段学生学习的文本。研究教材的发展变化在不断完善教材自身的同时,对学科教学也具有推动意义。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教材资源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现今使用范围最广的“部编版”教材之外,各地特色教材“百花齐放”,它们多结合本地特色资源,融合地区发展优势,取长补短。本文以冀教七年级语文2016年新版教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冀教七年级语文2005年旧版语文教材以及人教版、部编版等教材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河北地方特色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能为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有所贡献。本论文的引言部分阐述了论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并对目前有关冀教版教材的研究和初中语文教材的流变情况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冀教新旧两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总体特征和设计理念,以期从整体上把握两版教材的异同。第二章分析了冀教新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具体变化,从微观上详细对比新旧两版教材的不同点。第叁章通过与人教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对比,对冀教新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变化做出评价。第四章根据冀教新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优缺点,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本论文在研究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与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结构的比较研究[D]. 梁婷婷. 山西师范大学. 2017
[2]. 内地四套初中语文教材比较[D]. 金蓓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2
[3]. 香港启思版初中《中国语文》传统文化建构研究[D]. 王君. 淮北师范大学. 2016
[4]. 人教版与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D]. 王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 两地四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D]. 向欢. 西南大学. 2008
[6]. 苏教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比较研究[D]. 王雪. 苏州大学. 2017
[7]. 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 皇友衍.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8]. 二十一世纪初期叁套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 宋秋喜.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9].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特色及启示[D]. 汪雅婧. 湖南师范大学. 2017
[10]. 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新变[D]. 孟子黄. 河北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