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成功经验论文_王艳秋

建国以来我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成功经验论文_王艳秋

(中共锦州市委党校)

摘要:建国以来我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是理论根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关键、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是价值取向、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路径选择、坚持顶层设计和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这些成功经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成功经验


建国七十年来我党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七十年的发展与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为21世纪建设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根源

马克思经典作家在19世纪就对人类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其中就内涵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问题,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大工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掠夺。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员,而不是外来的征服者,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而并非是人类的改造对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它先于人类而存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想,在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这一系列理论的升华和提炼。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念构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史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发展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奠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治理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指导实践、推动各方面工作。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最显著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并在曲折发展中不断寻求生态创新,生态革命。作为执政党,和西方国家的绿党、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所处的在野党的地位而提出绿色方案的行为具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有资格、有能力将生态文明作为政策话语和治国理政方略提出来,具有广阔的政治视野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并形成自己一系列的理论支撑、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具有现实的政策要求和强烈的实践指向。不仅创造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中,而且也写入宪法和党章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对生态治理的领导。

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出发点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人们需要优美的居住环境、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放心的水,人们渴望在蓝天绿地、花香鸟语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这体现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层需求。党的几代领导人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地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都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理念,他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让人民共享环保的成果。人民不仅需要金山银山,还需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路径选择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磨难,“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刻骨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经过70年的奋斗发展,已经跃居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多个“世界奇迹”。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GDP数值,全国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毁山开矿、填塘建厂、砍伐森林,一些重污染企业纷纷上马,造成资源的过渡开发和浪费,破坏了生态平衡。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以前我们曾经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认为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这构成了唯GDP论的思想基础;二是认为注重保护就要以牺牲甚至放弃发展为代价,成为懒政惰政的借口。习近平主席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错误观念,提出了“两山论”。第一,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第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第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一方面要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另一方面要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成居民的货币收入。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路径选择。

习近平主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段论“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生态文明发展的生动写照、阶段跨越的三个过程。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过程,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五、坚持顶层设计和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包括生态文明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顶层设计的高度,我们曾经设立过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在生态文明领域组建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制度上我国制定实施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推动建立起了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王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建国以来我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成功经验论文_王艳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