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港证券市场衔接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深港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毗邻香港,同时又面临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的历史机遇,这不仅对深圳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增创深圳证券市场发展新优势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加强深港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深港衔接已成为深圳证券市场发展不可回避的战略课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实现深港证券衔接是增创深圳证券市场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众所周知,深圳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较早地进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探索。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率先建立了证券交易所,经过几年的开拓,已发展成为全国两大证券市场之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深圳证券市场依托华南,服务全国,成为全国性证券市场;与香港联系密切,较早地进行了国际化探索;上市公司业绩较好,市场运作与管理比较规范;市场硬件建设现代化水平较高。深圳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深圳、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圳证券市场又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压力。上海证券市场几乎与深圳同时起步,近年来,凭借其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步伐,目前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市股本及市值,在成交量、交易所会员及市场覆盖率等方面均超过深圳。深圳如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可能被上海远远抛在后面。
目前国内已有26家证券交易中心,一些证券交易中心初具交易所雏形。武汉、成都、天津、沈阳、广州等地纷纷申请增设证券交易所。深圳如不加快发展,巩固和完善作为全国性市场的格局和地位,有可能被后来者取而代之,最终沦为一个地区性交易所。
在亚太地区,除香港、新加坡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外,南韩、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加快金融证券市场发展,实现市场自由化与国际化,争建金融中心。这种龙争虎斗的态势,对于深圳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深圳证券市场自身建设还不够完善。由于建立时间毕竟不长,市场品种还不丰富、规模较小、法规不够健全等,这些都制约和影响了市场的辐射力。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深港合作,实现深港衔接与融合,借助香港,扬长避短,是增创深圳证券市场优势的必然选择。
香港证券市场已有近百年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后,香港已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据统计资料显示,到1995年底止,香港证券市场共有上市证券1033个,其中上市公司540家,总股本1800亿元, 总市值23483亿元,年成交量8268亿元,平均每天成交量33亿元。 在国际证券市场排名第6名。香港证券市场法规比较健全、配套, 运作规范,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香港证券市场开放度大,国际化程度高,同时香港也是亚太地区筹资投资中心,目前有450 家基金,每年有上万亿元港币的游资寻找投资机会。
实现深港衔接,对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深圳移植、学习、借鉴香港证券法规及管理经验,促使深圳证券市场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有利于利用和吸引香港证券市场充裕的资金,使国内企业能顺利筹集外资,发展深圳及内地经济;有利于深圳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按国际惯例规范运作,提高素质,走向国际经济舞台,有利于深圳证券市场国际化。
二、实现深港证券衔接具有现实可能性
深港衔接不仅能有力促进深圳证券市场发展,也有利于香港证券市场繁荣。香港证券市场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足。香港自身空间较小,上市资源不足,现有上市公司中内在结构不尽合理,金融、房地产比例较大,工业类比重较小,香港也面临新加坡等激烈竞争的压力。实现深港衔接有利于香港证券市场利用深圳证券市场向内地扩展辐射;为境外投资者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深圳及内地企业到香港发行上市,可以改善香港证券市场内部结构;有利于香港保持和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香港经济稳定和繁荣。
香港证券业一些高层人士近年来也注意到加强与内地合作的必要,并成立了相关研究工作机构,以开拓国内市场作为香港证券市场今后工作重点。深圳作为香港的近邻,两地更方便更有条件进行合作试验。
深港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为证券市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深港山水相连,每天平均有2万多辆车辆,20多万人员往来进出。 深圳引进外资80%直接间接来源于香港,外贸出口80%以上通过香港转口。香港许多企业在深圳及内地投资办厂。这种经济一体化必然促使合作向更高层次的领域——金融证券业迈进。
近年来,深港金融证券业已开展了一些实质性合作。深圳已发行上市B股达34家,股本67亿元,筹资60多亿元。B股开户投资者2万多户,参与B股境外经纪商、承销商、会计师行、律师行等中介机构80多家。已有15个境外证券商获得深交所B股特别席位。 此外数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正在筹划之中。
三、深港衔接的设想及对策建议
深港证券衔接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1.大力发展和完善B股市场。B股属于境内上市的外资股,其市场在深圳,其投资者主要是香港及在港的境外投资者。目前B 股市场存在规模较小,信息披露及运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在广泛征询境外参与者意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尤其是B 股发行采取私募方式制约了投资者广泛参与。应与香港主管部门洽谈,实现B股招股说明书在香港注册, 取得公开披露信息及发售的资格,从而扩大投资者范围,促进交易的活跃。待将来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后,B股即实现与A股并轨。
2.实现深港证券交易终端相互延伸。在制定法规、加强监管、限定比例的前提下,深圳率先进行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试验。深圳B股及A股交易终端延伸至香港,在港注册的国内外证券机构经过批准,可以代理买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B股及A股。待条件成熟后,香港联交所终端也延伸至深圳,及通过深交所网络延伸至内地,国内有关证券机构可代理买卖港股,这样通过交易终端的相互延伸,扩大深港两个证券市场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3.继续挑选深圳及内地大中型企业到香港联交所发行上市,为国内经济建设筹集外资,同时也允许香港一些企业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
4.深港股票相互挂牌和交易联网。深圳B股和A股可到香港作第二上市,或以存托凭证(DR)方式上市,香港联交所已上市股票也可来深交所第二上市。
5.成立合作合资证券机构。深圳可与香港联合建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咨询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既为香港证券业开辟了新的业务,也有利于提高深圳证券业水平。
6.深圳和香港证券中介机构互设分支机构。
7.加强人员交流与培训。深港合作建立国际证券期货学院和培训中心,聘请香港及国内专家前来授课,安排国内证券机构的业务骨干赴港实习考察,从而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素质。
实现深港证券衔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稳步推进。
1.深港衔接应遵循自愿平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深港衔接不是相互吞并,合二为一,而是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深圳通过与香港衔接走向国际市场,香港借助深圳辐射内地。
2.深港衔接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深港衔接包括三个层次,即证券业领域各方面的合作,运行机制的衔接,市场功能的融合。要逐步创造条件实现从初级到高级的转化。
3.加强调查研究。深港衔接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也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建议成立一个精干的层次较高的研究策划小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做好方案,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4.要积极主动加强与香港证监会、联交所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其理解、支持和配合。
5.要取得中国证监会、人民银行的支持,给予深圳一定程度的授权,使深圳拥有一定范围的监管权和改革试验权。在成立中外合作合资证券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允许外资进入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等方面先行试验。
6.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规模,丰富上市品种,规范运作,尽快缩小与香港的差距。同时要深化企业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深港经济一体化步伐,为实现深港证券衔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标签:深港论文; b股论文; 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论文; 证券论文; 股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