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陈绍新

探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陈绍新

广州越秀地产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510620

摘要: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属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基础工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建筑物会发生沉降、偏斜,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因此,应对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加以高度重视。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涵义

地基是指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地层,而基础则是指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作为支承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必须能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同时,必须控制基础的沉降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须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即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地基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

二、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基础工程的好坏将对整个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基础施工会出现以下问题:

1、基础轴线的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通常指的是其基础由大放脚砌到室内标高处,而其轴线却与上部的墙体轴线发生了错位。这种问题通常会在建筑工程内横墙处发生,这就会使得上部的墙体与基础之间有偏心压,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承受能力和受力性能。因为对于基础而言,通常是先砌山墙与外纵墙部位,等到在砌横墙的基础时,其基础槽的中线会被封于纵墙基础的外侧,所以不能吊线找中,这时轴线就更易产生很大的偏差。还有些槽边的控制桩会保护的不太好,易被碰撞而产生移位,使得轴线发生位移。

2、基础标高出现偏差

在基础砌到室内的地平处时,通常有标高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现象。在基础标高的相差比较大的时候,那么就会对上层的墙体标高控制产生影响;在基础下部基层的标高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对基础砌筑标高控制产生影响。

3、基础防潮层的失效

假如防潮层开裂了或者它的抹灰不太密实,那么就会出现地下的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的现象,从而会导致墙体潮湿。防潮层的施工前,若基面上未清理,未浇水或者浇水不足,防潮层的砂浆和基面粘结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操作时,如果表面的抹灰不实或者保养不好,防潮层就会早期脱水,从而使其强度与密实度不合格,进而有裂缝出现。在冬季,施工防潮层就常因受冻而出现失效的现象。

三、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桩基施工技术

桩与桩架之间保持在4m内的垂直方向距离,且偏吊距离在2.5m内。吊桩前,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后应采取措施加以稳固,以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起吊点选择要正确,吊桩过程速度应均匀,桩身确保趋于平稳。若吊桩、运桩相互发生牵制,需终止运桩。需要对桩进行矫正时,工具使用力度不能过大、过猛。桩帽和衬垫应和桩型、桩架、桩锤相配套,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锤击初始阶段,需采取小的落距,确保桩头不发生破坏以及桩身不发生倾斜,整个锤击过程中应保证受力方向一致、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套送桩时,送桩、桩锤、桩确保同心同轴,拔送桩时,注意合理选择绳扣。送桩拔出后,需及时回填地面空隙。桩管达到特定深度后,需将桩帽、桩锤提升到固定位置,加固且进行桩管检查。

2、混凝土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有着面积大、水泥用量多等特点,当水泥水化后必然释放出一定水化热,使大体积混凝土形成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首先,必须降低水泥水化热,采取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等。充分结合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从而减少水泥用量,一般而言,如果每立方混凝土减少10kg水泥用量,则混凝土水化温度将降低1℃,效果非常明显。对于集料的选择,应采用粒径大且级配良好的粗集料为宜,并掺加粉煤灰等。施工中可适当掺入大石块,但是必须控制石块的体积不超过总体积20%,并且石块对钢筋布置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为降低水化热,有必要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从而带走部分热量,减少裂缝的产生。

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应熟悉图纸,对施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需核查落实。其次,钢筋绑扎好后,针对直螺纹接头及悬臂结构的撑脚必须详细检查,确保稳固。对柱插筋位置应严格控制,严禁钢筋发生位移。第三,面板负筋应注意其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的钢筋,可适当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来防止踩踏后钢筋高度降低。第四,若钢筋经过预埋件或管道等位置,需要对妨碍的钢筋进行割断时,割断后需留加强筋。第五,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应有专人对钢筋看护,并且及时纠正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产生的偏移。

4、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技术

(1)逆作法。目的通过降低土量使其与主体结构自重达到平衡,来降低沉降量。使用逆作法施工,施工中一般要加设中间桩,并必须设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可充当地下室外墙,有一定的档土维护作用。

(2)应力消除法。即为消除不均匀沉降,达到控制局部沉降量的目的,可改变原有结构基础中的应力分布。施工时可一边打孔,一边用高压水对孔进行冲刷,充分清除泥浆。钻孔施工中,应力有效承重面积变小,相应的会增加局部应力,应力多集中于孔壁处,因此使孔周围土由侧向挤出。此时边界条件改变,所受应力重新分布,建筑基础整体发生沉降。由于饱和软黏土的结构特性对于应力消除更方便,所以更适用于应力消除法。

(3)后浇带法。后浇带即预留的临时带型缝隙,用来连接裙房和主楼。施工时,主楼、裙房隔开单独施工,后浇带一般在主楼施工完毕后浇筑。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对于所属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基础工程施工,加强科学规范管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针对性地解决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工程质量,防范安全风险,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薛博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0.20

[2]黄剑飞.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探析[J].广东科技.2016.05.20

[3]李达.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6.08.14.

[4]张庆发,苗常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项目质量管理[J].管理观察,2017(23).

[5]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9).

论文作者:陈绍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探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陈绍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