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卫鲸[1]2002年在《强夯法改善高填方地基力学性能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夯法由法国梅纳(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这种方法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强夯法由于其具有加固效果显着,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迅速和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强夯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大能级的强夯技术研究和饱和软土复合地基的强夯技术研究,而对于山区园砾土和卵石土高填方地基采用强夯技术应用较少,故有必要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强夯技术文献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强夯技术目前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动态,结合绵阳南郊机场飞行区场道的地基强夯加固实例,对强夯的加固原理、适用范围、大能级强夯技术控制高填方地基不均匀沉降机理以及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试验与检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山区卵砾石土高填方地基强夯加固的技术参数,用较低能级强夯提高了高填方地基的密实度,降低了地基总沉降量,并采用沉降量控制原则,为加速填方层的固结压密,缩短预压加固的时间,提出采用强夯结合碾压方法,大大缩短了填方层达到最终控制沉降的时间。在强夯冲击动应力随深度呈指数形式衰减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砾石土地基强夯加固中单击夯击能的影响深度和有效加固深度的经验公式。通过研究,使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补充和完善。
黄磊[2]2013年在《山区高填方地基强夯试验及加筋土挡墙工作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工程(如电厂、变电站、石化和机场等工程)选址在山地或丘陵地带,以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这些工程的地基大部分为高填方地基,将要面临着大量的土方回填工作。由于强夯法具有经济高效、施工简单、地基处理效果明显等优点,因而常被用来处理高填方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承载力,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改善回填地基的不均匀性。高边坡或加筋土挡墙往往会伴随高填方地基的产生而产生,因而研究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性能及强夯振动对加筋土挡墙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某特高压变电站新建工程高填方地基为依托,对强夯加固高填方地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强夯振动的衰减规律及强夯振动对加筋土挡墙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强夯振动的具体措施,主要内容有:1.介绍了常用的高填方地基处理方法,提出了强夯法的优越性。阐述了强夯(置换)加固地基原理和加筋土挡墙原理。2.分别开展强夯置换试验和回填土强夯试验,根据地基加固结果对强夯(置换)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进行优化选择。3.分析了山区高填方强夯地基常用的几种检测手段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综合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在大面积山区回填碎石土强夯地基中检测的可能性,并根据大量的检测试验结果,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剪切波速和动力触探击数之间的相关性。4.根据现场强夯振动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了强夯振动的衰减规律及其强夯对加筋土挡墙位移场的影响,提出了强夯施工的安全距离和防治强夯振动的措施。5.根据现场加筋土挡墙土工格栅内力监测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分析了土工格栅内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加筋土挡墙潜在破坏面的发展趋势。
詹景忠[3]2013年在《强夯法在山地高填方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强夯法由法国梅纳(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它是利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土强大的冲击和振动,以达到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其压缩性的目的。强夯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广、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特别是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大幅增长,建设项目大量向城市周边山区扩张,越来越多的山地工程建设将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因此,对强夯法处理山地高填土地基的处理理论和应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具有非常显着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本文对广泛应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综合论述,并着重说明采用强夯法进行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原因。强夯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着、机械设备简单、施工工艺简便、节约施工材料、造价较低等优点,特别是在处理以块石、碎石为主的山地高填方地基有很大的优势。其次本文阐述了强夯加固处理高填方地基的施工工艺特点和工艺流程以及重点分析强夯法加固机理。以福州马尾沁园春(水岸君山)项目为例,进行强夯参数设计与确定,对于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间歇时间、夯点布置和间距等关键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设计时,不能仅单凭理论公式确定,应根据有关单位的设计、施工经验、机械设备条件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最后本文以福州马尾沁园春(水岸君山)项目为实例,采用瑞雷波面检测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绘制了面波波速等值线图、面波频散曲线图,分析产生原因并找出规律。平板载荷试验应用于该项目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强夯法地基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阮维[4]2007年在《强夯法在山区块石填方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强夯法由法国梅纳(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这种方法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着,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迅速和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强夯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大能级的强夯技术研究和饱和软土复合地基的强夯技术研究,而对于山区块石填方地基采用强夯技术应用较少,故有必要在这方而作进一步的研究。就强夯而言,其理论和试验的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看似简单的施工方法掩盖了其加固机理的复杂性。很多学者试图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值模型来模拟强夯过程,实际上,由于有限元计算采用的表征强夯物理力学参数的数学模型与参数问题、边界问题很难准确确定,使得现阶段企图通过复杂深奥的理论推导来精确模拟施工现状的努力成为泡影。可见,强夯问题的研究重在定性,而非定量。文章对强夯常用的本构模型做了讨论,同时分析了动力解析对强夯过程的模拟,加深了对强夯作用时间和应力形式的了解。同时,以重庆地区强夯处理实际工程为基础,详尽探讨了强夯处理山区块石地基的施工参数,沉降控制机理,山区地基的检测技术,强夯对环境影响控制等方法。在参考同类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强夯处理山区填土地基的方法流程做了系统的归纳。通过研究,对强夯的实用范围和处理技术做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李琦[5]2017年在《强夯法在山区高速公路红砂岩碎石土回填路基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砂岩地层广泛分布于湖南西南山区,具有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差、遇水软化、失水崩解等不良力学性质。选用红砂岩碎石土作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回填料,需对红砂岩碎石土的基本性质及填筑工艺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开展强夯法在山区高速公路红砂岩碎石土回填路基的试验研究,并提出适用性的强夯加固工艺和高效的原位试验方法,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依托湖南西南山区武靖高速公路某回填土路基试验段工程,根据现场地勘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开展强夯法在山区高速公路红砂岩碎石土回填路基的试验研究。首先,基于强夯法波动理论及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加固理论,研究红砂岩碎石回填土的土的加固机理;同时,从强夯施工参数及土体本身物理性质两方面,讨论红砂岩碎石回填土的强夯加固影响因素。其次,开展强夯法在山区高速公路红砂岩碎石土回填路基的试验研究。通过地质勘查和室内土工试验,结合以往红砂岩类似工程的处理经验,对山区红砂岩碎石土作为路基填料可行性进行探究,确定红砂岩碎石土预崩解处理工艺,并制定了800kN·m、1000kN·m、1200kN·m、1400kN·m等四个不同能级的强夯加固方案及试验方案。在强夯加固红砂岩碎石土回填路基过程中,运用平板荷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面波试验、路基土变形试验等方法,探究山区红砂岩碎石土回填路基的强夯加固效果。确定适宜的强夯工艺为:当回填土厚度为4~5m时,以采用I1-2区1000 kN·m的强夯工艺为宜;当回填土厚度为5~6m时,以采用I1-3区1200 kN·m的强夯工艺为宜。最后,通过现场试验设计及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原位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平板荷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瞬态瑞利波试验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得出相关性经验公式,可用于简化后续大面积施工时的试验方案,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检测费用。
郭强[6]2017年在《S315线蜂场至尼勒克公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湿陷性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着附加变形的土。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堆积物,即一种以粉粒为主,天然含水率小,多孔隙,呈黄色、褐黄色,含钙质的粘质土。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黄土多具有湿陷性,建(构)筑物建造在湿陷性土上,经常会出现与湿陷性相关的危害,黄土状土的湿陷特性是引起路基破坏的主要因素。根据资料统计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已建成的35%的国省道干线公路路基均以黄土状土为主,黄土状土的湿陷特性使道路频繁发生不均匀湿陷,给车辆通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湿陷性土的形成原因、化学和物理性质、分布的范围以及强度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在湿陷性土路段施工中,人们通常会关注选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能更加经济有效的达到处理效果。目前工程建设中大多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强夯、换填砂砾垫层、冲击碾压法、挤密桩法等。故湿陷性黄土的研究与处理在工程界占有特殊地位。本文主要针对新疆伊犁州黄土区域的公路建设情况,依托省道315线蜂场至尼勒克公路建设项目,对伊犁地区湿陷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路基处理方案和效果、施工工艺做出了评价。并且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强夯、换填砂砾垫层、冲击碾压和挤密桩等施工工艺及其地基处理效果。通过对以上多种处理方法的试验和数值分析,认为强夯、换填砂砾垫层、冲击碾压和挤密桩等地基处理方法,对于处理伊犁地区湿陷性土也一样适用。但也应该注意,不同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案有其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所以在施工中应灵活掌握,使治理效果达到最好、最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 强夯法改善高填方地基力学性能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实践[D]. 闵卫鲸. 西南交通大学. 2002
[2]. 山区高填方地基强夯试验及加筋土挡墙工作性能研究[D]. 黄磊. 浙江大学. 2013
[3]. 强夯法在山地高填方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詹景忠. 福州大学. 2013
[4]. 强夯法在山区块石填方工程中的应用[D]. 阮维. 重庆大学. 2007
[5]. 强夯法在山区高速公路红砂岩碎石土回填路基中的运用研究[D]. 李琦. 郑州大学. 2017
[6]. S315线蜂场至尼勒克公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D]. 郭强. 长安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