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论文_吴丽莉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论文_吴丽莉

◆ 吴丽莉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2710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改革中,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学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没有反思,教学就没有意义,教学就只能在原地徘徊。只有通过不断的课后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 反思 课堂实效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反思教育教学理念。有人这样说过: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足,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而工作热情又很高,那么对学生的伤害往往就越大,正是“好心办成了坏事”。因此,当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传统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其权威地位不能受到半点挑战,学生被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是教师在“现代化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受学生的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这样才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要反思教学方法与技巧。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而教师的“填鸭式”教育,虽然也能使学生了解,但效果就有明显区别。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反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得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特征以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不在于一堂课问多问少、讲多讲少、练多练少,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内在动力,否则就难免陷入形式主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就需要教师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技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创造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反思是痛苦的,反思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它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材教法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批判”的接受,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

[3]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年,第5期。

论文作者:吴丽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0

标签:;  ;  ;  ;  ;  ;  ;  ;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论文_吴丽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