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河南省新乡市市直机关医院药剂科453000)
【摘要】目的:对比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与单用替米沙坦、单用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三组:A 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早晨顿服;B 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早晨顿服;C 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早晨7时顿服。每组各32例,疗程1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A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率为6.25%;B组总有效率为87.50%,不良反应率为12.5%;C 组总有效率为84.38%,不良反应率为15.6%。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优于单药使用替米沙坦或氨氯地平。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40-02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病变[1],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以降低对靶器官的损害。目前单药治疗的血压控制率只有50-60%,而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还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文旨在比较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与替米沙坦单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2010 年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90/140mmHg,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年龄41-78岁,其中男性53 例,女性43例。96 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2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案
1.2.1 血压测定
有患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用标准汞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血压,间隔2 分钟测量一次,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1.2.2 给药方案
所有患者停用一切降压药物2周,安慰剂治疗。2 周后,A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 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早晨8时顿服;B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早晨8 点顿服;C 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早晨8 点顿服。所用药物为替米沙坦片80mg*7 片(商品名:美卡素)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7片(商品名:络活喜)。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按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①显效:DBP下降≥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 ②有效:DBP 下降虽<10mmHg 但已达正常范围,或DBP下降10~20mmHg但未达正常范围;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安全性评价
每月随访患者,在4 周末、8 周末、12 周末复查患者的血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指标,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血压测量值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各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经降压治疗后,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其中尤以A 组的降压效果最为明显,与B、C 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比较
各组治疗效果见表2。治疗结束后,三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和84.38%,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实验室检查与不良反应
治疗12周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 组6.25%(共2 例,头痛1 例,心悸1 例);B 组12.5%(共4 例,头痛2 例,乏力1 例,头晕1 例);C 组15.6%(共5 例,头痛2例,皮疹1例,心悸2例)。A组与B、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单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仅为50—60%,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控制血压。联合用药不仅可以发挥其不同的降压机制,达到协同降压的效果;而且更有利于保护靶器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因此,联合用药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新趋势。
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半衰期达24 小时,降压作用持久。其主要机制为[3]:
(1)拮抗AngⅡ与AT1 受体结合,阻断AngⅡ引起的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2)间接激活AT2 受体,AngⅡ与AT2受体结合后具有扩张血管和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对心脏、肾脏起到保护作用。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选择性抑制Ca2+ 跨膜进入心肌平滑肌细胞,扩张外周动脉,起到降压作用。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以下协同作用:
(1)替米沙坦可以抵消氨氯地平扩张血管引起的反馈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
(2)氨氯地平以扩张小动脉为主,易引起外周水肿,而替米沙坦可以同时扩张外周动脉与静脉,从而缓解氨氯地平引起的足踝水肿。
(3)替米沙坦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增加肾小球率过滤,具有保护心肾的作用;氨氯地平可以缓解心肌缺血,两者合用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心室肥厚、肾脏损伤及血管粥样病变[4]。
总之,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可以协同降压,提高降压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因此,二者联用不失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 穆春苓,赵翠萍,侯洁宁,等,不同服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有效性和平稳性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37(11):1010-1013.
[2] 郑方算,田飒,黄剑臻.国产与进口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药师2009,12(8):1130-1132.
[3] 苏毅,穆春言,马欣,等.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B):603-604.
[4] 陈智龙,哈黛文,汪杰舞.替米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5,33(2):101-103.
论文作者:王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地平论文; 血压论文; 高血压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