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经济联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人与论文,年代论文,海外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3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4-0092-0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2001-2007年印度的GDP增长率高达5.8%、3.8%、8.5%、7.5%、8.4%、9.6%和8.7%,[1]引起全世界的瞩目。纵观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发展,外来资金、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海外印度人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海外印度人基本概况
印度大规模海外移民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19世纪30年代[2],这一移民过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印度而言,海外印度人分为两种:印度裔外国人(People of Indian Origin,PIO)和海外印度侨民(Non-Resident Indian,NRI),分别指拥有外国国籍的印度血统的人和拥有印度国籍但侨居国外的印度人。
印度人大规模迁往海外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迁出人口的数量却非常可观,其具体数量极具争议,即使在印度国内,统计数字也极其混乱而不统一。世界银行研究机构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海外印度人总量为2000万以上[3],《2005年世界移民报告》也称全世界印度移民人数约为2 000万。[4]但印度官方的统计似乎更为乐观,海外印度人事务部(MOIA)2006年年度报告中将海外印度人的人口总量确定为2500万以上。[5]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2005年1月7日第三届海外印度人节(PBD)开幕式的讲话中谈到海外印度人人口总量时也使用的是2 500万这个数字。[6]
据MOIA统计,海外印度人遍布于全球110余个国家,在有些国家甚至还成了该国的主体民族或族群。五大洲基本上都有海外印度人的分布,但在各洲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亚洲是海外印度人分布最多的洲,这主要是由于殖民时期由殖民国家贩卖到东南亚的契约劳工和印度独立后前往海湾国家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工的巨大数量所致;美洲和欧洲也是海外印度人比较多的大洲,除了殖民时期贩卖到加勒比海地区的劳工以外,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由印度前往西欧、北美求学、定居、工作、投资的高科技人才和实业家也不在少数;非洲也有相当数量的印度人,主要是20世纪初期运往英伦三岛中途滞留非洲并在当地落地生根的劳工。近年来移民海外的印度人有增无减,2005年从印度移出的印度移民约1 000万,占其人口比重的0.9%,前10位目的国分别是:阿联酋、沙特、美国、孟加拉国、尼泊尔、英国、斯里兰卡、加拿大、科威特和也门。[7]
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经济联系与特点
2500万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印度人被印度政府称为“我们的孩子和亲人”,是因为他们与故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最初这一联系以宗教、语言、文化联系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以侨汇、投资和贸易等为主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1.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经济联系的现状
(1)侨汇成为印度外汇最大来源之一。侨汇是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之一,它也成为了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印度侨汇的增长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见图1)。1990年印度的侨汇是23.84亿美元,1990-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大批定居于海湾地区的印度人迁回国内,但当年侨汇的数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8.09亿美元。2002年突破了150亿美元,达157.54亿美元,2007年更是高达270亿美元,居世界侨汇收入国首位。1990-2007这18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5.35%。
在印度国内,侨汇收入始终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2001年以前印度的侨汇要占到外汇储备的30%~45%,可以说是印度外汇收入的最大来源。2001年以后,印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对外贸易,外汇收入呈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侨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降至20%~30%之间,但仍是外汇收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见图2)。
印度工业联合会(CII)首席经济学家T.K.Bhaumik评论海外印度人的侨汇时说:“侨汇的大量流入及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清楚地表明人才外流并不是人才输出国的损失”。[8]印度人移民海外不仅能够解决印度的失业问题而且还能使国家从侨汇中获得大量的外汇。[9]
(2)海外印度人的投资给印度带来了发展资金。印度批准海外印度人投资的部门主要有印度工业协会秘书处(SIA)、外资促进会(FIPB)、印度储备银行(RBI)等。1991-2001年经以上三个部门批准的海外印度人对印度投资的协议金额和实际利用金额详见表1。
1991-2001年印度累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协议金额为23 366亿卢比,累积实际利用金额为8 271亿卢比。[10]同期印度吸收海外印度人直接投资的协议金额和实际利用金额分别为980亿卢比和879亿卢比,占直接投资总协议金额和实际利用金额的3.78%和9.15%。
海外印度人给印度带来发展资金不仅体现在直接投资上,还体现于利用自己在本国的影响力,加大本国对印度的投资力度上。毛里求斯是一个印度人口占比例相当大的国家,该国对印度的FDI数量非常大。据印度《经济时报》2006年1月10日报道,2005年1-9月,毛里求斯对印度投资10.73亿美元,是印度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11]
(3)海外印度人帮助印度建立起世界一流的IT产业。海外印度人在知识密集型工业领域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他们的贡献对他们的定居国和祖籍国——印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外印度专家对印度IT产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印度成立自己的IT公司。目前在印度软件业排名靠前的几个跨国规模的大企业Congnizant,Techspan,Mphasis等都是由海外印度人创办;
第二,投资印度IT公司。印度的Nascent IT和Dot.com等IT公司都有一定海外印度人的股份;
第三,促使本国公司与印度公司合作。许多海外印度人进入欧美等大型跨国公司管理层,由于他们的影响作用,使其所在公司在选择软件外包(ITES)的合作伙伴时,更倾向于同印度的IT公司合作;
图1 印度侨汇增长示意图(1980-2007)
资料来源:Workers' remittances,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and migrant transfers,credit.http://www.worldbank.org/prospects/migrationandremittances,经整理。
图2 印度的侨汇与外汇储备比较图(1985-2006)
资料来源:Workers' remittances,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and migrant transfers,credit.http://www.worldbank.org/prospects/migrationandremittances; 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 Indian Economy 2007.RESERVE BANK OF INDIA,Oct.1,2007,http://www.reservebank.com/,经整理。
第四,为印度IT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些在发达国家学习了尖端IT技术的年轻人以移民身份回到印度从事IT研究,建立IT实验室;还有些海外印度专家对印度接纳的外国投资以及外包订单给予指导,使印度的IT业向更高效、更具国际水平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都使印度的IT产业在1990-2003年以年均40%的增长速度快速成长,印度的IT出口业也成为了一个拥有122亿美元资产的支柱产业。[3]12
2.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经济联系的特点
(1)海外印度人的侨汇主要用于赡养亲属,投资份额不大。海外移民寄回祖国的侨汇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赡养家属,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发展研究中心(CDS)一份关于海外移民对喀拉拉邦社会经济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海外移民寄给家人的侨汇有两个主要用途:第一个是用于家庭消费,这部分中的86%用来维持家人基本生活;侨汇的第二个用途是用于教育、还贷、修缮房屋和储蓄,分别占这部分侨汇的36%、27%、11%和8%。[12]
图3 海外印度人的侨汇与投资实际利用金额比较图(1991-2000)
资料来源: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06: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emittances and Migration; HLCID.Report of High Level Committee:424.http://www.indiandiaspora.nic.in/,经整理。
印度的侨汇用于投资的部分很少,能够实际利用的更少,从1991-2000年这十年间,最少时只有6 500万美元,最高数额也才达到66 500万美元,不足当年侨汇总额的11%(见图3)。而近十年内,实际投资额占侨汇总额的比重更小,有的年份甚至不足1%。
90年代初期,印度刚刚开始经济改革,外商投资还很少,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的投资可以占到FDI总额的一半左右,但这一比重随着印度FDI急剧上升而变得越来越小,1997年就下降到5%左右,1998-2000年都是在1.5%~3%徘徊,对此CII分析说,这是由于印度政府没有为海外印度人提供更为便利的投资措施。在投资政策上,针对海外印度人的投资政策与其他FDI的政策没有太大区别,甚至连RBI的统计机构都没有专门统计海外印度人投资的具体数据。[10]2000年以后,随着印度政府对海外印度人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针对海外印度人的投资政策才逐渐健全起来。
(2)与印度经济联系紧密的海外印度人以定居于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生活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海外印度人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身居高级管理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对尖端科学技术的掌握使其与印度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也更为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移民去美国的印度人数量直线上升。从美国汇回印度的侨汇占印度侨汇收入的比重由1997年的37%增长到2003年的51%。[13]除了对印度直接投资,在美印度人还对印度高端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推动印度的IT和软件外包业务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知识更密集的方向发展;他们对印度的软件业也没有丝毫的偏见,并用自己的能力与信誉打造世界IT产业中的“印度品牌”;与其他移民群体的IT精英建立经常性联系,从而为印度的IT业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3]26
又由于定居美、英、加等国的印度裔医学家的影响力,印度建立起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医疗保健业,使得印度香熏、瑜伽、印医、顺势疗法等独具特色的医疗方法风靡全球。目前,有200万居住在发达国家年平均收入在3 630亿美元的PIOs,平均每隔三年就来印度就医一次,平均每年在印度消费72亿美元的医疗保健产品和10亿美元的差旅费用。[3]29-30
2006年第4届海外印度人节闭幕前选出了由全球1 024位海外印度人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其中有345名委员来自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占全部委员数量的33.69%。[14]印度政府为了表彰对印度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印度人,于2003年起至今评选了六届“海外印度人奖”,共有79人获此殊荣,其中就有36位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占获奖总人数的45.57%。
(3)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主要为北方的旁遮普邦和南方的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安德拉邦。印度国内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居民移居海外的记录,其中输出移民比较多的邦有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北方邦、安德拉邦、旁遮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其中又以北方的旁遮普邦和南方的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安德拉邦与海外印度人的经济联系最为紧密。
20世纪90年代侨汇是喀拉拉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1999年喀拉拉邦海外印度人的存款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15]1991-1992年度侨汇占该邦财政收入的17%,1997-1998年度占该邦财政收入的24%,90年代下半年平均占该邦财政收入比重为22%。由于侨汇的注入,90年代末期,喀拉拉邦的人均收入水平不仅赶上了印度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而且还超出了49%。[16]1999年喀拉拉邦得到的侨汇总额约为13 652卢比,2004年约为18 456卢比,1999-2004年所得侨汇的年增长率达34%。侨汇对喀拉拉邦经济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下列比较得到证明:侨汇是该邦税收的1.74倍,邦政府年开支的1.8倍,该邦从中央政府得到拨款的7倍并足以偿还该邦2003年外债的60%。[17]除此以外,大批移民移出海外还有助于喀拉拉邦提高培养适应国际需要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能力,有助于促进该邦对外贸易、旅游业、运输业、电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旁遮普邦、泰米尔纳德邦、安德拉邦也是移民较多、侨汇收入较多的几个邦。这些地区的侨汇都很少被用于奢侈品消费,而主要用于维持家人基本生活开销或是购置房屋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上。其中旁遮普邦的侨汇更注重用于改善家人的生活水平,泰米尔纳德邦的侨汇则多用于投资农业。[18]
安德拉邦的海外移民不仅提高了自己在移出地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变了其家人的生活方式,有的还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移民到自己定居国,从而使他们有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他们都成为了家庭中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模范和鼓舞力量。安德拉邦政府还利用具有较高科技知识的海外移民来发展本邦的知识经济产业。[19]
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
1.海外印度人继续影响印度经济的积极因素
(1)印度政府对海外印度人日益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给予海外印度人的关注与日俱增,涉及到海外印度人的问题均委任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2000年专门成立了海外印度人高级委员会。次年PIO卡、双重国籍、PBSA等一系列鼓励海外印度人回国投资的政策相继出台。随着与海外印度人联系的紧密,与之相关的政策越来越完善。2003年印度政府应海外印度人要求,修改了国籍法,推出双重国籍政策,但由于准予授予双重国籍的海外印度人有限,该项政策遭到许多海外印度人的质疑,印度政府立刻做出回应,在2004、2005年扩大授予双重国籍的范围,并承诺说印度政府将会朝着让任何想要获得双重国籍的海外印度人都能如愿的方向努力。[6]印度政府十分关心海外印度劳工的福利,国家专门为他们设计强制保险计划,还为他们设立了福利基金,专门为他们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印度政府不仅专门推出侨务政策,还综合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人权等领域制定了多元化的开放政策,以期改善印度的投资环境,与国际接轨,适应海外印度人的要求。印度政府还在努力与国际组织协同合作,以保障海外印度人的合法权益。
(2)海外印度人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尽管印度独立后很长时间都对海外印度人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没有很好地保护他们的利益,也没有与他们建立任何官方的联系,但海外印度人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丝毫没有减退,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挺身而出。当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遭到国际社会孤立的时候,有海外印度人挺身支持祖国;当印度财政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海外印度人积极响应印度国家银行发行的印度复兴公债,为印度募集40亿美元资金,帮助印度渡过难关。很多海外印度人都非常热心印度的教育事业,他们慷慨资助各级学校、学院和大学。有些人对如何扩大海外印度人在印度教育基础设施发展上的作用具有浓厚兴趣。
海外印度人还有极强的自豪感,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的印度裔身份为自豪。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说:“毫无疑问,我们都为身为一个印度人而感到自豪……要问我们为何为此自豪,答案可能有很多,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国家,我们可以选择多种传统途径来传播我们的骄傲……我要特别强调印度的传统、文化与博大的文明,这些都值得我们骄傲的。”(20)加拿大印度裔议员Karan Manhas也认为印度的文化给予海外印度人以智慧:“正是印度的文化价值观使全世界的印度人这样成功,它是我们得以成功的基石。”[21]对印度文明的热爱是海外印度人最为看重的自身特征。
(3)印度良好经济形势的巨大吸引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外印度人开始大规模回印投资。进入新世纪,印度“人才回流”现象更为明显,同期,世界经济形势发生转变,整个世界经济陷入缓慢增长甚至停滞阶段,但印度经济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使印度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领头羊”之一,吸引外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世界经济的低迷状态对印度的影响非常小,2001-2002年受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影响出现小幅度下滑,2003年迅速回升,之后几年增长态势明显且势头强劲,更在2005-2006年度达到9.2%的增长速度,创下历年增长最高点(见图4)。
印度正在崛起的道路上快速行进,对于海外印度人来讲充满了各种机遇。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海外印度人想要在发达国家寻找投资机会已显得困难重重且收益不大,甚至还会面临破产失业的危险,因此,很多海外印度人将目光投向印度,期望在生机勃勃的印度经济中获取商机。
2.海外印度人继续影响印度经济的不利因素
(1)印度政府海外印度人政策的偏差。双重国籍政策是印度政府为海外印度人制定的便利政策,也是应经常来往于印度与其定居国的海外印度人多年要求而制定的政策,但是政策出台之初却遭到了国内外的许多批评与指责,甚至有海外印度人公开宣称不会去申请印度国籍。
印度国内对双重国籍政策的不同意见首先体现在该政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国籍是国民身份、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象征……允许双重国籍给国家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针对印度政府为海外印度人回国提供方便才实行双重国籍政策的说法,印度人驳斥说国籍是一国基本成员的标志,它赋予公民以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不是一件可以为了方便就拿来商讨的事情,如果曾经出于任何合理原因放弃国籍,那现在也不是能够靠“买”就可再得到的。[22]针对印度政府考虑到海外印度人的感情因素授予海外印度人双重国籍,有些印度人也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海外印度人已经归化外国,是外国的公民,他们对印度的感情并不能靠给予国籍就能得以保证。[23]
海外印度人对双重国籍政策的质疑首先是印度政府制定该政策的动机。该政策规定拥有双重国籍的海外印度人没有选举权,不能参军,不能担任公职,但却可以购置产业和投资。印裔作家奈保尔批评说“这一政策里充满了交易的成分”。[24]
(2)印度国内较差的投资环境。较差的投资环境已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印度引进外资和参与国际合作的一大障碍,它给海外印度人投资带来不可小视的影响。与经济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状况不良必然会影响印度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也会影响印度发展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能力,进而影响到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经贸合作。印度政府的工作效率差、办事程序复杂也是一个制约海外印度人与印度发展经济关系的因素。印度的公务员工作态度拖沓,上班迟到现象非常普遍。一个简单的证件会拖延一个星期才能办好,在印度申请注册公司或申请项目审批,也需要半年以上的审批时间。另外,印度政府机构分工十分仔细,一个文件常常被从一个部门送到另一个部门,经过几个月也没有最后批准,而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就在这些复杂的程序中消耗掉了。
(3)不利的国内外安全环境。缺乏稳定的国内外安全环境也限制了印度吸引外资的能力。国内的教派冲突以及印巴克什米尔之争消耗了印度很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的投资信心。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长期以来都受到国内教派、种族、种姓冲突的困扰,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锡克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大规模冲突和社会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国内社会矛盾尖锐,伤亡人数远远超过3次印巴战争的总和。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印巴针对克什米尔恐怖主义的争端又为这一地区的和平友好关系笼罩上一层阴影。克什米尔地区民族自决斗争高涨,一些宗教极端分子的行动越来越走向恐怖化。虽然近年来印、巴都为改善两国的关系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距离克什米尔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非常遥远。可以预计,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斗还将持续下去。
印巴争端是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最大的威胁,而没有和平,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经贸合作也将受印巴关系变化的影响。地区稳定,海外印度人返乡投资就顺利;地区安全不利,合作就会受到制约。
图4 印度与世界GDP年增长率比较图(1995-2008)
注:2006-2008年数据为估计值。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April 2007.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07/01/data/download.aspx.
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经济联系之密切程度在全世界居前列,全球海外印度人每年流入印度的侨汇高居世界首位。但印度政府有意识地借重海外印度人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90年代在目睹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发现海外印度人巨大的经济、政治、科技潜力以后,印度政府也迫不及待地改变了以往对海外印度人不闻不问的态度,郑重推出了侨务政策,以调动海外印度人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印度崛起可借重的重要力量。尽管印度政府的海外印度人政策存在偏差,但也只是局部性的偏差,海外印度人政策总体上是得到广大海外印度人支持与欢迎的;尽管印度基础设施状况还比较落后,但新世纪以来印度政府加大力度引进外资改善其状况,这同时也为海外印度人投资提供了契机;尽管印度内部存在教派冲突、南亚地区存在安全隐患,但随着印度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追求经济发展并实现双赢已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国内教派冲突与地区矛盾将会趋于缓和;此外,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政府对海外印度人的重视等因素的推动,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经济联系必将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