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以WK集团为例
●杜林春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集团化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内部审计作为集团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企业集团风险,促进企业集团增值,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WK企业集团为例,探讨了当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显著问题,并对加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准则》(2003))。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评价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11))。企业集团作为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具有控制关系复杂、跨行业经营和跨地域分布等特点,这就要求企业集团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但是,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开展内部审计的时间还相对较短,规范集团内部审计所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也不尽完善等,导致内部审计在服务企业集团的过程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亟待提高。
当然,光周期、植物激素[20]等因素对玉簪组培苗的生长发育也有协同影响,但本试验未做证实,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根系状况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方面,对于不同植物,不同光质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具有显著差异[21-22]。本试验中,未就玉簪组培苗的根系发育做出全方面的测定分析,这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一、WK集团内部审计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WK集团成立于1995年,于2006年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成功。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家现代化的制造业集团。目前,集团拥有8家子公司生产基地,其中2家在江苏,6家在其他省份。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如图1所示。
图1 WK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组织
可以发现,WK集团内部审计隶属于监管会,并由总经理直接领导。集团审计组由审计主管,审计组长和审计专员组成。WK集团的内部审计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日常审计,包括人员离职审计、物料审计等。第二类是专项审计。集团审计人员每季度末随机对子公司生产基地进行审计。总体而言,WK集团的内部审计部门发挥了监督检查和管理咨询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部审计效用不佳
WK集团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监管会,并由总经理直接管理。这对审计信息的传递十分有益。但是,由于WK集团的企业性质是家族企业,管理人员虽然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但是审计结果的执行和修正方面却颇受限制,导致审计效果并不能真正达到。
(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负担大,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WK集团的企业组织形态是家族企业。除了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亲属外,他们的“亲戚们”也被广泛分布于采购、财务等关键部门。这导致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受到家族关系的影响。在处理一些责任人时,时常会因“关系”原因而处罚不到位,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计划制定随意性大,审计方法相对落后
大数据的作用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从而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得出快速的结论。同时,收集的信息和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或方面,可以快速实现资源共享,以前这是不可能的。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创新是一个好主意。通过研究所收集的信息,并根据不同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该方案可以很好地实施。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教师,辅导员等组织的时事性,专题网络问卷调查,网络学习和面向沟通的数据采集,实现学生思维行为,数字化表达,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平台的建设。
从目前来看,WK集团虽然每年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并按月进行了划分,但计划只是指明了大致工作方向,没有详细具体的方案。在进行专项审计工作时,通常也缺少明确的审计目的,许多审计的内容也是边调查边想到,临时改变审计方案的状况时有发生。同时,审计方法相对落后,主要依赖于个人主观判断,缺乏合理有效的抽样技术。
二、WK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审计环境不佳
WK集团内审部门的设立主要是源于公司规模扩大,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由于集团对岗位人员考核标准较高以及专业性较强,造成内审部门的人员不足。同时,除了例行的审计工作外,内审部门还需要频繁承担诸多专项审计任务,甚至会被委派职责以外的任务,以至于审计人员疲于奔命,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二)制度设计欠缺
集团对于审计工作流程尚无成文的规范性文件,导致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观性较强。同时,在对审计人员的管理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审计人员的职责范
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需要有一份完整的质量控制评价制度。但是,WK集团内审部门虽然已经成立多年,但缺少一份适合自身特点的审计质量评价文件。质量控制评价制度的缺乏,一方面反映了集团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难以把控方向,增加错误次数,降低审计工作效率。
(三)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1)法律法规、政策等文件方面:首先,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近些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法》等,在宏观上对环湖地区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2、地方规章层面:2003年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引领性作用;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青海湖景区管理条例》对景区规划、建设、景区管理以及景区保护等方面做出规定;2011年实施的《青海省旅游条例》,对全省旅游活动进行规定。
(四)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足
“如果不能好好配合它,那它只会发脾气,但这才是我愿意驾驶的汽车。脾气越暴,就越能开得快。”Walter Röhrl向我介绍当年他的壮举时,显得特别兴奋,似乎只要是这辆保时捷911 Carrera RS 2.7跑得慢了,那就是他的错误,绝非是车的问题。事实也的确如此,毕竟这辆保时捷没有我们熟悉的各种电子辅助系统,一切都需要驾驶者亲自动手,而且还需要有十足的勇气。如果不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手,我建议还是别轻易尝试了,毕竟这辆有些年迈且产量不大的特殊的“RS”家族成员可经不起哪怕是一点点的挫折了。
(五)薪酬激励方式和强度不够
在WK集团,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非常大,经常处于频繁、持续的加班状态;但是,对于审计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却以罚为主。这体现在月度KPI指标考核中,内审人员的考核与所完成的报告数量直接有关。一旦少完成,会扣减绩效,但超额完成并无奖励。这也导致内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只求完成报告,而不考虑质量和深度。
WK集团的内审部门隶属于监管会。监管会隶属于总经理。这也意味着从组织架构上,内审人员从属于企业管理层,内部审计活动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控制工具。这种机构设置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1.使用道通MS908与车辆连接,选择“科士达旋钮式PEPS系统”,点击“确定”, 然后选择“售后功能”,如图1所示。
(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制度
围,造成审计人员常常被委派从事与审计职责无关的工作,造成审计人员工作心理上的抵制。
主要表现在:(1)集团的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入职年限不足三年,且大多从事内审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非常单一,全部为审计、会计等财会专业。对企业集团的业务并不完全熟悉和了解。(3)缺乏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集团主要采用经验培训。虽然这么做有助于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分享,但是缺少理论培训,审计人员能力发展空间还是有限。
三、加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
(一)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首先,提高认识,营造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氛围。内部审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并不是为了满足监管部门设置的条件需要,而是集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重视内审工作,给予审计人员强力支持,提升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是集团企业首先要做的工作。其次,明确审计人员职责。集团应当组织编写《WK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说明书》,以文件形式阐明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责任、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环境等,使审计人员能够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二)优化审计机构设置
内部审计实质上是受所有者委托而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实施的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内审活动的灵魂。虽然内部审计可以直接受管理层领导,但是,为了提升审计效用,提高其独立性,较为合理的方式是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目前WK集团虽已设有审计委员会,但其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各子公司的内审部门实际上被分管经理控制,所有需上报的审计报告要先按分管经理的意图修改方能上报。审计委员会成效不显著,这种情况反而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审计人才管理
1.加强对人员职业准入的控制。内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独立的思考,客观公正判断的能力。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在招聘审计人员时,把好入职关,着重考虑人员的可塑性和可发展空间,包括适当配置法律、工程、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以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2.注重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集团应重视对内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审计人员除了要精通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知企业产品、生产流程、技术特点等。对此,集团应加强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使其真正为企业所用。
3.优化业绩衡量标准,制定薪酬激励制度。首先,要改变对审计人员的业绩衡量标准,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并做到奖惩分明;其次,塑造审计人员的职务上升空间,让优秀的人能够看到职业发展愿景。
在培训服务上,送教上门办班占到办班总数的60%以上,并赴江苏、安徽、辽宁、北京、内蒙等外省市开展上门服务。根据培训需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企施教,提供个性化培训方案。选送专业人员参加相关科目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机制
1.明确内部审计质量判定标准。可以通过出台规范文件,制定适合集团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从定量指标(计划完成率、工作覆盖率、问题重复发生率等)和定性指标(规章制度、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两大方面明确质量的判定标准,让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2.注重后续审计。审计部门应坚持做好对审计结果落实整改情况的跟踪管理,对出具的审计建议,要求被审对象切实落地,督促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责成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同时,对审计时所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与完善制度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使其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炜.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J] .中国内部审计,2016(05):35-37
[2] 欧树梅.关于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 .财会学习,2016(24):155
[3] 吕寻贞,米秀琼,穆平.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J] .中国内部审计,2014(05):33-36
[4]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EB/OL] .http://www.ciia.com.cn/docs/fg_xg_nszz/2013-09-02/1378087210697.html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9)08-104-02
(作者单位: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作者简介: 杜林春(1980—),男,内蒙古人,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主要研究公司审计和财务。]
(责编:若佳)
标签:企业集团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论文;